教育议事会:一种指向教育和谐的新教育制度
2009-04-08徐晓虹
徐晓虹
[摘要]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通过设立章程等规范化运作,建立了教育议事会制度。教育议事会由家长、社区等各方人士组成,负责协调各方利益,平衡学校权力,服务学校发展,成为学校与家庭、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促进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校关系;教育议事会;权力平衡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3-0010-03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心城区,教育备受大众的关注。教育所面临的各种冲突、问题、矛盾不期而至地摆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面前。基于人们对于海曙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曙区教育局认为必须在两个层面着手建设现代学校管理新制度:第一是在学校层面推进多方利益主体的参与,第二是在政府层面推进政府与学校和社会的协作,逐步营造和谐的区域教育生态。
那么,从哪个层面着手更好呢?海曙区教育局认识到,在当前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如果先在学校层面解决问题,那么,将更有利于政校关系改革的深入推进。从2004年起,海曙区作为中国公办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实验区,在教育议事会组织建设上做了探索性的实验与研究。
一、缘起:矛盾冲突——为什么要成立教育议事会?
过去,海曙区的学校管理者经常要面对来自家长、社区等各方面带来的矛盾。例如:
冲突一:学生中餐成为许多家长的“心病”,家长经常上访反映。
冲突二:针对早晨列队仪式上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学生家长的要求是:要么学校换老师,要么孩子换班级,要么孩子换到另一校区。
冲突三:个别学校家长集体上访,要罢免教师。
冲突四:许多学校的附近都有一些小店,家长吃惊地发现,孩子居然已经赊账到百元了。“小店真坏!我恨不得砸了这个小店!”
学校、教师难以调解这类矛盾,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海曙区教育局和学校管理者认为,应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一种桥梁性组织,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矛盾的发生,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建构:开放民主——教育议事会如何设计?
2004年2月,海曙区出台“基于互动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行动研究”课题方案,成立区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的启动阶段,选择了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和达敏学校作为推行教育议事会制度的试点,分别代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
按照教育议事会制度建设的要求,首先由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制订教育议事会章程,明确教育议事会的宗旨、构成、成员的资格条件及产生方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议事会的运行规则等,缔约各方必须接受章程的约束。
教育议事会的成员必须包括: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上述人员缺一不可,比例结构分配必须均衡。一般设计学校议事会成员为15人~20人,其中学校代表至多4人,家长至少8人,社区干部1人~3人,教育专家1人~2人,高年级学生代表1人~2人。议事会一般设会长(或主席、理事长)1人,秘书长1人,可根据学校的特点与实际需要设若干个部门,各部设部长履行职能。其中提案部是比较重要的部门,负责及时收集、准确筛选各方合理的意见,递交议事会讨论、通过和执行。
议事会成员的产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法理性程序,从而获得较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一般采用选举和协商相结合的方式,使构成的成员具有相当的民意基础。
2005年2月,海曙区正式成为“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广济中心小学和达敏学校的教育议事会制度成效显著,日臻成熟。海曙区教育局在全区隆重推广实施教育议事会制度。目前,全区19所学校已经成立了教育议事会。
三、探索:沟通平台——教育议事会能干哪些事?
教育议事会成立以来,无论是在出面协调家校冲突,还是在促进学校改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原先家长们零星的想法被整合,有益的建议被放大,学校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从临时、杂乱、形式化的阶段,进入了经常、有序、实质性的阶段。
实例一:关于中餐问题。议事会先与学校洽谈,了解到市里对公众饮食安全领域的硬性规定;然后到送餐公司实地考察,促进F公司改进了服务。家长担心和不满的学生营养午餐问题被教育议事会平静顺利地解决了。
实例二:某校面对家长提出的“要么换老师、要么换班级、要么换学校”的要求,在无奈之下,向教育议事会发出了“SOS”。教育议事会决定由主席(教育专家)、秘书长(家长代表)、对外联络部长(社区代表)组成解围小组,一起与家长进行沟通,会谈的地点选择在一家西式的咖啡厅。经过耐心开导,家长平静下来,最后收回了“三换”要求。解围小组又选择在社区办公室与当事教师做了一次深刻的谈话,让该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的伤害,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特殊的地点、特殊的谈话,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触颇多。这一矛盾解决了,教育议事会仍没有歇手,他们针对与家长交流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除协调家校关系外,教育议事会还组织开展学校自我诊断与调整,组织家长、社区居民、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选择教育的最佳议题建议等,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和谐的教育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功能:和谐教育——教育议事会到底有哪些作用?
从实际运行的效果看,其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利益表达、沟通与协调的功能
教育议事会为学校、社区和家长三者的有效沟通搭建了平台,各方利益可以在此得以充分表达。教育议事会设立提案部,专门负责收集各方提案。按照章程规定,凡预备议案均应由家长5人(或以上)联合书面提出,或班级家委会成员3人(或以上)提出,或教育议事会成员2人(或以上)提出,由主要提案人书面填写《教育议事会提案表》,并递交提案部,或者上传到教育议事会网站。提案部收到书面议案后,要组织调研。如果经过调研认为是合理的议案,就要递交教育议事会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得到议事会成员总人数的2/3表决同意,方可成为提案,学校必须给予办理。
2.建议与参谋的功能
教育议事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学校工作、优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的意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家长、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教育议事会能对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金点子”,还能作为主角付诸实施,不仅起到“智囊团”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3.权力制约、监督与评价的功能
教育议事会通过章程赋予的权力,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实现“政协”功能,促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走向民主,从而建立学校权力平衡机制。例如:教育议事会设立定期例会制度、议事会成员轮值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等,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动态的、经常的监督。教育议事会的监督结果,一部分被转化为校务委员会的决定,实现对学校事务的约束。
在定期例会方面,教育议事会在学期初的全员例会上,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在每月的部长例会上针对校区工作计划的实施细节作出评议;在期末全员例会上听取校方工作总结。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总结要报议事会备案。而轮值制度使教育议事会成员能够深入学校,参与管理,对轮值期间学校发生的各种问题填写“轮值记录册”,学校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并将整改措施向议事会反馈。
4.资源整合与提升的功能
社区、家庭、学校同时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享受者,各种潜在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由原来的分散状态通过议事会这根链条被有机地整合、放大,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益。例如: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沙龙”,整合了社区、学校、家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又回馈给家庭、社区和学校,使三方共同受益。
在“教育议事会”制度成功推进的基础上,海曙“十一五”第二轮课题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层面,侧重围绕现代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厘清学校与教育局各自的责权利的界限,落实各自的责任,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从而改善整个教育生态,构建区域内的和谐教育。到目前为止,海曙区已经把原来财权和部分人事聘用权下放到学校。
(编辑柴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