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险些走上法西斯道路
2009-04-08
王 文
1933年年底,开始了半年多的罗斯福新政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经济大萧条的美国显现出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但是,新政也使不少人的利益受损,美国国内出现了反罗斯福联盟。这其中以库格林神父和朗格参议员势力最大,他们表面上高喊“要争取社会正义”,实际上却是法西斯主义。两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力量险些让美国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法西斯国家。
库格林神父:像第二个希特勒
查理·E·库格林神父是加拿大人。1926年,他到美国底特律市传教。当地三K党欺负这个“外来人”,一把火烧了他的教堂。库格林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三K党非常客气。这让当地广播电台经理很感动,建议库格林神父到其电台布道,请听众捐款建新教堂。库格林在电台一开讲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到1930年年底,库格林已经搞起了一个广播网,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17个电台同时广播他的节目。因此库格林的名声大噪,平均每周收到8万封来信,两万美元以上的捐款,最多时一个月收到100多万封信,捐款多得要用150个办事员点钞票、叠零钱。而库格林给信徒们的纪念品也开始增多,除了明信片、耶稣受难像、《圣经》外,还有反犹小册子以及由库格林自己编辑的《社会正义》杂志。这种情况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非常担忧,不愿再播他的节目。库格林就自己建了60个电台,加大了宣传力度。库格林宣称,他有4500万听众,占当时全美人口的1/3。各地捐款中的银币非常之多,使库格林成了全国最大的白银投机商。
起初,库格林是支持罗斯福的,但到了1934年,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大力打击白银投机集团的举措,并将库格林最贴身秘书列入了投机商黑名单,向全国公布。这些举措令这位“广播神父”颜面无存,其听众数量开始下降。库格林转而成为罗斯福的敌人。
1934年,库格林组建全国社会正义同盟,号称有近1000万成员。该组织在全国各地组织了不少打手队,每队25人,负责上街向犹太人兜售他的《社会正义》杂志。如果对方不买,就动手揍他。而许多地方的警察本来就是库格林的信徒,根本拿这些打手队没办法。与此同时,库格林不断攻击罗斯福的政策,向政府建议要学学意大利和德国,那时,意德已经成法西斯国家了。所以,当时有人挑明了说:“库格林就是想用法西斯方法解决当下的劳工问题。”1934年年底,美国谁都管不了库格林了。有人批评希特勒,他就给此人发“恶意奖”,并诬告他是要“引起国际不和”。谁要是真正为工人利益说话,他就说此人是共产党,诬陷全国工会背后是苏联在操纵。对总统罗斯福,他在一次演讲中称罗斯福是“撒谎的人”,是“反对上帝的”,还主张“用枪弹”消灭罗斯福。
有人说库格林是宗教的法西斯主义者,他正在叫嚷着发动一场战争,更有人批评说:“如果把希特勒的话和库格林神父的话并列起来,哪句话是谁说的,谁也分不出。”但是,美国最大的赫斯特报系居然公开写文章为库格林辩护:“凡是你听到一位出名的美国人被人叫做法西斯主义,你往往可以断定,这人不过是捍卫美国精神的忠诚公民。”受库格林的煽动,美国社会侵犯公民的事件越来越多。据权威数据统计,1934年6月开始的一年间,侵犯公民的案件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之后的任何一年。
朗格:差点戴上“美国王冠”
如果说库格林仅仅是一个社会理念的鼓吹者,那么,参议员休伊·皮尔斯·朗格则是公认的极端政治领袖。他比库格林更可怕,因为他知道怎样把理念用于实践,他有选民、有政纲,还知道怎样夺取政权。
朗格是一个出生于贫民区的穷小子。他修完大学法学课程后,21岁就成了执牌律师。朗格在一场官司中一举成名,并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塔夫脱的赞赏。1928年秋,朗格才35岁,就开始竞选州长。他以“人人是国王,但是没人戴王冠”的口号当选了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当上州长后,他打破了大公司的势力,平等对待黑人,降低了20%的特种财产税,修葺了近万英里的道路,后来又提出“分享财富”计划,要大量派发养老金、退伍军人补偿金,并推行孩子免费上学等政策。这些举措让他一下子成了政治明星,成了全国仅次于罗斯福的人物,让他当总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他甚至写了一本名为《我在白宫的头几天》的书,并透露自己当总统后将任命罗斯福为海军部长。
但渐渐地,朗格开始“戴上了王冠”。他在自传中透露,打算取缔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自己要当四任“我国的独裁者”。在路易斯安那州,所有法官、警察、教师、税务人员、州政府人员、银行职员都对他唯命是从,连谁当官都由朗格决定。新奥尔良市有居民不满,他就召集民兵,亲自领队进城,俨如古代君王。他大言不惭地对反对派说:“我现在使用炸药,谁挡住我的路,我就把他们炸掉。”
1934年年底,朗格与库格林神父联合,试图以反罗斯福名义组建第三大党。有人预测,如果朗格参加1936年总统大选,很有可能会赢。一个法西斯主义的美国就要产生了。当时,罗斯福也很恐慌,他对亲信说:“美国人正在害一种很厉害的病,叫朗格-库格林流感。全国人人都浑身发疼。”
法西斯思潮影响下的美国
库格林和朗格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法西斯思潮的代表人物。在法西斯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成了当时全世界工业国家中流血事件最多、斗争最残酷的国家。闹事工人被镇压,工会干部被杀害的事件屡见不鲜。1934年,美国罢工案达到了1856起。资方的恐怖手段使这一年成了世界劳工史上最血迹斑斑的一年。当时,“打手公司”业绩飙升。1934年12月,美国公民自由委员会公布数据,雇用打手破坏罢工的公司超过2500家。伯格夫和平克顿两家最大的打手公司,几年间就赚了相当于现在的几亿美元。他们还有自己的“常备军”,自动手枪、瓦斯枪、棍棒等武器十分齐全,哪里有罢工,“常备军”就开到哪里。在威斯康星州科勒镇,暴徒在一次镇压中打死两名工人,打伤了35人;在一次汽车工人罢工中,国民警卫队枪杀了27人;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保卫团(即公司武装人员)向赤手空拳的工人开枪,打伤67人,打死两人,有人哭诉道:“在这一刹那间,我打心眼里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主义了”。当时著名工人领袖约翰·刘易斯说:“美国的工人像古代的犹太人,心里有说不尽的悲哀。妇女为死者守灵,为生者恸哭。”
当时,各州州长都出动国民警卫队随时镇压闹事的工人。佐治亚州专门搞了一个集中营,专关工会纠察队员。宾夕法尼亚州杜肯镇是煤矿重镇,当地矿主花巨款买军火,派人往矿工家扔炸弹,又在山坡上烧十字架恐吓工人。当地法官甚至说:“给我200个好打手,我就把那些狗娘养的工人纠察队统统干掉。”
这种法西斯思潮冲击下的悲惨状况直到1936年前后才慢慢有所好转。1935年9月8日,朗格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腹部中枪,抢救无效身亡。1936年,库格林组建的第三大党联盟党,在选举中只得到100万张选票,随之就再也没有人听库格林的广播了。此后,法西斯思潮在美国也渐渐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