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4-08张茂斌
张茂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因此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不歧视后进生,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减少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精神压力,逐步唤起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2.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机会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究、体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3.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的探究,以便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别的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也需要正向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数学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5.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如此既能发扬教学民主,又能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6.加强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只偏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实践表明:对科学的知识,仅知其然是不够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所创新。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人们创新活动的结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这种创新过程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及知识产生的原由、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