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09-04-08王腾俊
王腾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在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最为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地感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本质的必然回归,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强烈呼唤。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充分诵读,触发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诵读则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的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加强诵读可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教学,将诵读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荷花》一课时,一是将诵读贯穿于上课的始终。初读,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细读,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的。品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回读,让学生痛读课文,反复朗读其中的优美语段,达到熟读成诵。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诸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个体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诵读、选点诵读、根据自己领悟诵读等。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诵读教学要求,说明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诵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诵读的教学,通过加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品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和获得良好语感的有效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荷花》一课的教学过程,一是在精选语感点上下功夫。如写荷花的“冒”内涵丰富,又不易为学生所觉察,紧扣这个语感集中精力,重锤敲打,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在品读语感点上做文章。
1.“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眼?
2.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劲、拼命、痛痛快快、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喜气洋洋)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
3.课件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什么?
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寻找自己的妈妈。
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对于“冒”字,通过丰富表象领悟其形象感,通过激语体验领悟其情味感,通过扩词诵读领悟其意蕴感。
在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改变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以讲代读,以问代读。有些教师习惯于提问——回答的教学模式,要么滔滔不绝地讲,不停地说,要么就是设计很多问题,要学生不断地回答问题,这使学生穷于应付教师的讲和问,没有时间去“读书”,使学生对课文蕴含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缺乏“独特的”体会,学生也难于将课文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悟。
三、积累运用,积淀语感
培养语感,应高度重视积累和运用,所谓“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积累就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过程,还是内化成套的语感图式的过程。《荷花》一课的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边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片,边用学到的课文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有的说:我看到了有的荷花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蓬蓬;有的说:我看到雪白的荷花正低头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就这样,学生通过多读,领悟到语言的美,同时也学会了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提了出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就成为语文教师要经常思考和不断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