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纬地区大棚内温度、光照分布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2009-04-08张瑞福
张瑞福
早春大棚黄瓜的栽培面积约占早春大棚总面积的一半左右。用大棚进行黄瓜早熟栽培,可以满足蔬菜淡季消费者的需要。而早春大棚生产的难点就是大棚内温度低,同时由于大棚膜的透明程度和大棚结构不同的影响,棚内不同部位的光照分布也会不同。为了弄清早春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分布对黄瓜产量的影响,为早春大棚黄瓜以及其他大棚蔬菜的早熟丰产栽培提供一些客观依据,鹤岗市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北方高纬度地区大棚内温度、光照分布的细致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点选在育苗中心,试验选用的大棚为南北走向、钢架无立柱拱形结构,跨度为12m,南北长54m、高3 1m、肩高1.2m。
黄瓜品种采用密刺类品种,于2月27日播种,纸筒育苗(8cm×8 cm),电热线提高地温。在4月10日黄瓜苗为3叶1心至4叶1心期时定植,定植前667 m2施有机肥2000kg、磷酸二铵30kg,在5月9日根瓜采收后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kg。10~15 d后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20kg。
在大棚中部选地势比较平整、地力均匀、苗情一致的8条垄,每条垄有苗36株。在这8条垄中间的一个东西向横断面上等距离选10个点,以每个点为中心,东西向选3株黄瓜植株,以此3株黄瓜苗为中心南北向在所选的8条垄中各选出3株相对应的黄瓜苗,作为1个小区,这样每个小区有24棵苗,共10个小区,由东向西依次编号为1,2,3……10号小区。在所选的10个点所在的铅垂线上分别在30 tin、60 cm、90 cm、120 cm、150 cm的高度上悬挂一排温度计,温度计距地高度和每层间距离均以温度计的感温点为准,测量光照强度也以温度计所在的位置为准。从5月5日开始测量,每3 d为1次,每次为每天早6:00,中午12:00,晚6:00各测1次。测试内容有所选的横断面上各小区各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到5月30日测试结束,共测4次,在黄瓜采收时要以各小区为单位分别测产。
二、结果与分析
1温度和光照分布
(1)温度分布在测量早期,黄瓜定植25~30 d,植株高30~40cm。在30 cm高度上最低温度分布为两侧低、中间高,约相差0.8℃左右,并且东侧1区又较西侧10区低,约低0.2℃左右。原因大致有早期大棚内外温差大,大棚未开风口,密闭性好,因此辐射传热较多,并且东侧靠近道路,较空旷,而西侧邻近有大棚,起风障作用,所以西侧最低温度稍高于东侧。在30 cm高度上最高温度在3区,原因3区不在棚边缘,散热少,并且也不靠过道。空气流动性不大,空气传热也少。日均温度也以3区为最高,1、5区较低。原因是棚边缘散热多,5区靠着过道(大棚中间的水道),空气流动性大,最高温度较低。
在测量中期(5月15日以后)平均温度两侧低、中间高,东侧高于西侧,原因是:外界气温升高,辐射传热已减弱。最低气温东侧高于西侧,并且1、10区分别高于2、9区,原因是:早6:00测试温度时,太阳已出来1个多小时了,棚内逐渐升温,并且外侧升温比里侧升温快。
在测量后期(5月25日以后)日均温度仍是两侧低中间高。
(2)光照分布早期光照分布是1区最高10区次之,9区最低,总的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除1、10区外。1、10区光照比2、9区高许多,约在4~5KLX之间。
中期5月19—21日30 cm高度平均光照由l、2、4、9、3、5、10、7、8、6区依次减少,60 cm层次由1、9、2、3、4、10、5、7、8、6区依次减少,90 cm层次上只测了6个区,其中4区光照最强,以下依次为5、3、8、7、6区。测量后期(5月25日以后),结果是1、2、3、9、10小区光照较好,4、5、7、8小区光照一般,6区光照最弱。
2黄瓜产量分布情况
从5月9日开始,随着根瓜的采收,各小区的产量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个别小区在5月20日前产量有上、下波动的现象。在5月27、28、30日这几天的采收中,由于农户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采收标准发生改变,致使这几天的产量不能精确地反映前几天的温度,光照分布影响产量变化情况。
从各小区5月9—30日的总产量来看,7小区产量最高,其次为6小区,然后是5、4d,区,而1、2小区产量比9、10小区的产量高点有限。
3产量与温度、光照分布的关系
(1)早期产量与温度、光照关系
可知早期产量与最低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日均光照有不太显著的相关性。
(2)中期、后期产量与温度、光照关系
中期产量与60 cm处的最低温度和日均温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与90 cm处的最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
在后期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产量与单因子的相关性不强,如测相关性必须使用复相关,这项工作留待以后再做。
早期产量与最低温度和日均光照都有相关的趋势,最低温度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而日均光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既可能是在今年的天气状况下产量主要受低温影响较大,而光照影响较小,更可能是由于试验方法不得当或试验仪器简陋、试验条件差造成的,还可能是产量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复相关,而不是只由一种因素决定的单相关。
三、结论与讨论
1在大棚的横断面上,不同部位温度和光照也不同。一般来讲中部温度高,两侧边缘部位低。光照分布一般是两侧光照强度高、中部低,上部光照强,下部光照弱。2黄瓜早期产量与前期的最低温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光照分布和产量呈不显著的相关,所以前期的最低温度的高低是早期产量高低的一个决定因素,而光照强弱只是辅助因子。在黄瓜采收中期即5月20日一5月25日前后,黄瓜产量与60 cm处最低温度和日均温度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因此在黄瓜早熟栽培中要尽量提高灌层中间的最低温度,在5月20日左右棚内最低温度在14℃以下时,大棚四周仍应用草苫子等防寒物,日出后撤除。在中期在提高最低温度的基础上,在不发生高温伤苗的前提下,尽力提高灌层中日均温度,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中期应注意控制放风时间和放风量,达到30℃时再放风。
3根据试验结果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措施。大棚中部的小区黄瓜产量最高,两侧边缘的小区产量最低,最高的小区产量比产量最低的小区高95%。从5月9日根瓜采收到5月30日为止,两侧小区平均每小区产量为6.5kg,平均每株产量为0.27kg,按平均价格每千克0.4元计算,每株收益0.44元,每株占地60×30 cm2,每平方米栽5.5株,收益2.42元,如果在大棚边缘1~1.5 m地带栽种耐低温、生长期短的绿叶菜类,如油菜,每平方米栽10株,每株产量0.25kg,按每千克平均卖0.3元计算,则每平方米收益3元,比种黄瓜经济效益高,并且油菜是矮秧蔬菜,在棚边缘栽种,田间作业方便,省工省力,成本比种黄瓜低,因此种油菜纯收益比黄瓜高得多。同时油菜是矮秧作物,不挡光,能使里层作物充分接受光照,能提高里层作物的单产。如果种黄瓜,当到中期秧子就已爬满架了,透光和通风都不好,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