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国怎么办?
2009-04-08毛春初戴旭尤拉商汉
毛春初 戴 旭 尤 拉 商 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2000多年前,在我国就形成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但是。中国始终不是海洋强国,直到今天也不是。如今,发展“海洋经济”的呼声迫使我们再一次直面这熟悉而陌生的蓝色疆土。进入“海洋世纪”,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全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到沿海各地快马加鞭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海洋开发的热潮。这对中国经济的格局、对中国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国人的海洋意识非常薄弱,所以才有了南海的蔚蓝疆域“有而不占、占而不管、管而不用”的历史怪现象,最终导致南海出现了诸侯争抢的局面: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各占领了南海上的一部分岛屿,印度尼西亚、文莱也就南海的海权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全球推行单边政策的美国长期以来也一直插手中国南海争端,甚至日本、印度等局外强国也对南海虎视眈眈。
南海,第二个波斯湾
据权威部门估算,南海主要盆地的油气资源潜量数百亿吨,目前仅探明的石油储藏已达70亿桶。由于沿岸水域石油储量丰富,石油勘探专家纷纷猜测,南海岛屿一定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甚至称南沙将成为未来“第二个波斯湾”。这种猜想更加引发了周边国家对南海岛屿的主权争夺。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周边国家拉拢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多个,1999年年产石油4000多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当年中国整个近海石油年产量和天然气产量的2.5倍和7倍。据报道,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最多的某国,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同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合同,每年开采并出口数千万吨石油和近百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百亿美元以上。2004年年底,越南在南沙群岛南威岛上修建了机场,该机场可以降停中型客机。相比之下,直到目前,中国在南海仍然没有一口油气井。
除了能源的因素外,南海诸岛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东南亚各国争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南海诸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海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美军的联合军演明显向亚太地区倾斜。据统计,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军演,已占美国全部演习总数的70%以上。
南海,群雄并起
1990年,我国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的主张。但由于南海所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各国响应“搁置争议”的多,喜欢“共同开发”的少。不少国家为了达成长期霸占南海的目的,不惜花大力气引进国外的先进武器,扩充海军实力,从而导致南海周边军备竞争有升级的趋势。
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国家所侵占。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9个,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南海油气作业海上据点。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9个(也有说10个)南沙岛屿,中业岛已被设为该国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马来西亚先后占领了包括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在内的岛礁5个(也有说6个)。文莱、印尼也各自宣布了对中国海疆的“主权”,文莱的8个油田中有两个就在中国海域内。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监控,越南海军先后制定了《2000年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计划》和《21世纪海军发展规划》,大幅度增加海军军费开支,同时还将更换一批远程对海警戒雷达。越南海军也逐渐加强了与多个国家的军事合作与互动交流,利用越南边界靠近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跟中国谈判,同时拉拢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在两个大国中玩平衡游戏。为了在南海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目前,菲律宾将其海军大半数以上的舰艇和陆战队部署在面对南沙的西部海区。但是,军事力量相对较逊的菲律宾视美国为其军事的最大靠山。2002年以来,作为以美国领导的东南亚反恐计划的一部分,美方对菲律宾慷慨解囊,提供总值数以亿计的军事援助,资助该国军队打击激进组织。近日美国启动了一系列涉及整个地区的新军事相关项目,估计价值约1440亿美元。财力并不宽裕的印尼政府打算斥巨资打造本国最豪华的海上力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随着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作为“千岛之国”的印尼开始加强海空远程作战实力。从2007年开始,印尼与俄罗斯先后签署了价值达10亿美元的军火贸易协议,印尼将在15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俄罗斯购买17架运输直升机、4架武装直升机、20辆水陆两栖坦克和2艘极为先进的基洛级潜艇。基洛级潜艇是世界上最静音的常规潜艇之一,这是俄罗斯第一次向印尼提供如此先进的潜艇。
近年来,美国借“反恐”之名不断对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拉拢,因此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从“幕后”走上“前台”。中美在南海地区以“情报战”为特点的较量,可以说由来已久,侦察船之间的碰撞摩擦事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双方的这种斗法基本上属于“暗战”型的较量。据五角大楼透露,仅2008年3月上旬,美军就多次派间谍船无限接近中方目标搜集情报:3月4日,美国海军侦察船“胜利号”在黄海距离中国231公里处执行侦察任务,被中国渔政部门的巡逻艇和Y-12海洋侦察机警告:3月5日,中国一艘舰只逼近南海美侦察船“无瑕号”,并在船头91米外掠过;3月7日,中国一艘情报船用无线电警告“无瑕号”,称“无瑕号”进行非法活动,要求其立即撤离,否则“后果自负”。其实,密集的侦察次数、先进的侦察手段,正成为美军侦察中国南海军事情报的新特点。
南海困局,需要中国式巧实力
忽略海洋是要受到残酷惩罚的,这一点我们的教训很深。直到今天,东海、南海争端,台湾海峡危机,仍然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没有海洋资源,没有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中国靠什么实现复兴?
那么,南海风起浪涌,到底如何破解南海困局呢?作为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大国,中国在近期派遣了最大的渔政船前往南海,对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对西沙、南沙、中沙护渔护航;对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对渔业突发事故展开救援工作。
从渔政船的派遣方式来看,中国的确是煞费苦心的。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在南海地区宣示主权,并能够让周围国家感受到这种宣示的压力,就必须使用足够的力量。由退役军舰改装的“渔政311”号,从吨位和巡航时间来看基本满足了这种力量需要;另一方面,在《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框架下,中国仍然秉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这就让人想到了“巧实力”(sma rtPower)。这是一个由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组合而成的国家力量运行规则,最早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但是这一力量规则的运行,却远远早于这个词汇的发明。它既强调扩大国家影响力和建立行为的合法性,同时更强调通过力量输出来保护国家利益。而2009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经旗帜鲜明地公开表示,美国新政府会用巧实力来解决国际关系问题。
其实对于不同定位、有着不同国家核心利益的国家来说,巧实力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它需要灵活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样,南海需要中国的巧实力。南海不是一个简单的试兵场,并非所有的争议都可以简单通过武装手段解决。尽管从历史上看,南海地区从来就不风平浪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就曾经与越南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武装对峙更是此起彼伏。但是时至今日,南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硬实力问题,而同时也成为了考察国家行为合法性和威慑力的软实力命题。
当然,我们更应当注意到,没有强大的武装后盾,中国要通过软实力影响和说服南海周边国家,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命题。尽管坚船利炮的发展原则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耀武扬威同样也不是南海问题最终的解答方式,但是建设一支足以保障中国南海利益的硬力量队伍,将是通向南海问题最终解决的必要道路。只不过问题在于,我们更重视硬力量所提供的安全。还是硬力量所带来的杀伤。
如何善用中国式的巧实力,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来说固然是一个新兴命题,但是这个命题终归会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保障手段。而今天的南海实际上正给我们提出了这个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机遇下,南海需要中国式的巧实力。
(摘编自《看天下》、《南风窗》、《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