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内需,理顺收入分配是关键
2009-04-08赵先卫
赵先卫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将全球经济拉入下滑的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衰退已经成为定势,剩下的只是衰退的时间问题。为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各国都实施了各种刺激性政策。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0—0.25%,新任总统奥巴马进一步提出了总额高达8250亿美元的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加拿大中央银行也宣布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下调至1%,该利率水平创加拿大央行1934年成立以来的最低纪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带动外需急剧下滑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冲击,2008年GDP增速回落至9%的水平,同时工业增加值以及出口增速都大幅回落。为维护我国经济平稳运行,2008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应该说,长期以来我国内需不足(消费占GDP比重较低)的现实状况给“以扩大内需来保增长”的政策留下了操作空间。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要真正刺激内需,发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又是其中的关键。这是因为:造成我国内需长期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完善,一方面初次分配时由于我国人为压低了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导致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再次分配时由于我国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因此,当前要有效刺激消费,理顺收入分配机制是关键。
■ “双调整”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双重考验,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长期以来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借全球化的“东风”,依靠我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增长。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我国一方面对外依存度增加,对外需的依赖加强(如图1);另一方面,从投资以及消费占GDP比重来看,消费率2000年以来持续回落,目前占比不到5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水平(如图2)。
为了优化经济结构,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经济转型的战略,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当年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不断升值(如图3),升值的目的是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其后几年中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比如严格控制对“三高一低”项目的审批、加强了信贷流向上的控制以及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等等。然而,在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在时间上重叠在一起,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 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之处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拉动内需理应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然而拉动内需在我国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为何内需在我国总是不能得到有效拉动呢,这和我国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有关。收入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初次分配时由于我国人为压低了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导致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如图4);长期以来,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人为压低了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形成了居民收入增速赶不上GDP增速的局面,也导致了居民收入水平的长期低下。实际上,这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以压低国内人力资本价格的产品价格上的比较优势。
第二,再次分配时由于我国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抑制了消费支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保障速度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住房、医疗和教育成为新时期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拿住房市场来说,一个合理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既有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也有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商品住房。从2008年各个地区保障性住房占总房屋供应面积比重来看,除了部分监管比较严格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占比较大之外,其他城市占比都很低(如图5)。
■ 理顺收入分配机制,拉动内需
为真正有效拉动内需,理顺收入分配机制是关键,一方面要增加居民收入,有需要并且有支付能力才能形成需求;另一方面,只有缓解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人们放心消费。因此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也需要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稳定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大力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如图6)。在当前经济危机冲击下,大幅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只能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设置最低工资水平,但是这样做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当前主要是要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这就需要明确财产的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合法的受益权。
第二,扩大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从前几年的财政支出情况来看(如图7),政府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要高于社会保障支出,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适度削减这部分消费支出而扩大转移支付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