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性新闻写作探析

2009-04-07何四新

新闻前哨 2009年3期
关键词:贴近性服务性受众

何四新

摘要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来说,服务性新闻更注重发掘它为社会各界的沟通、为读者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提供帮助等方面的价值,为广大读者“必读”和“实用”,成为读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服务性新闻写作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电脑、房产对老百姓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休闲、旅游、保健也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时尚,所有这些都成为各类新闻媒体日益关注的热点。对人民群众来说,“小康美景”不再是遥远的憧憬。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类媒体上服务性新闻的潜在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中宣部有关领导曾对新闻界提出过“增强服务性,强化党报新闻宣传的读者观念”的要求。事实上,目前已开辟服务性新闻专版、专刊的新闻媒体,因其报道的贴近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已越来越为受众所青睐。

服务性新闻,有关教科书上又称作服务性报道,或实用性报道。它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服务性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服务;从狭义讲。是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专门的服务性新闻。由于服务性新闻具有生活气息浓郁、服务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和形式往往也不同于一般硬新闻的操作,写作方式则要求软些再软些,报道内容也要与日常生活近些再近些。

一、题材选择要从细处着手,以小见大

生活的日常旋律就是由琐碎和平凡谱写的,正是由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形成的细流最终才能汇成生活的海洋。只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新闻。

服务性新闻的题材琳琅满目,杨善清先生在《浅说服务性新闻》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的服务,如许多党报开设的深受读者欢迎的政府热线、政策咨询等栏目;2,知识性的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向读者介绍科普知识、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等;3,咨询性的服务,比如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4,信息性的服务,向读者提供各种经济、商务、生活服务类的信息,包括股市行情、投资指南等:5,生活性的服务,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住房、交通、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和娱乐生活诸方面,甚至天气预报、家庭理财,常常有许多疑难。媒体可以通过服务性新闻提供有关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与传统新闻的写作不同,服务性新闻写作的基本点、着力点就是“服务”,要尽可能放大、强化新闻价值中的服务功能。

如《荆门日报》开设的“服务导刊”中曾刊登过《吃鸡、鱼、蛋不利于解除疲劳》、《血液安全来自你我他》、《别在身边为手机充电》、《碰到手机病毒怎么办》等文章,这些都是针对人们的一些不良嗜好或流行的新问题,从具体事例人手,深入浅出地宣传卫生保健常识。倡导人们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该报刊登的《宝宝想防晒,难!》、《爽身粉爽得不明不白》、《儿童用品买不如租》等,均从人们不太注意的小事切入,娓娓道来,有记者采访,有专家建议,也有读者体验,意在提醒家长:孩子的事丝毫马虎不得。此类小角度切入式新闻,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容易让读者接受,还能反映出不少问题。比某些说教式新闻更有说服力和人情味。

二、写作内容应注重实用,贴近读者

(一)突出实用性。

实用性强是服务性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服务性新闻的实用性包括下述方面:1,对读者“实用”“实惠”——详细周到地为读者答疑解惑:全面准确地给读者参谋指导;具体灵活地为读者所学习和使用。2,为社会各界“沟通”“服务”——加强、促进社会各界的相互了解;帮助社会各界提供为他人的服务。

记者笔下的每一句话都应以为市民提供服务为出发点。媒体通过记者提供的新闻事实及相关资讯。回答市民提出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有啥”等问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消息、通讯、答记者问,或者文字、图表都可以,只要达到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目的即可。如某报提供的春节公共事务单位的新闻,记者将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单位的服务网点地址、服务电话、营业时间、停供公告等传统认为是“广告”的资讯写在服务类新闻中,为市民节日期间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类新闻稿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恰恰是服务性新闻实用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注重贴近性。

服务性新闻的服务应该是积极主动、不讲价钱、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受众读过之后,能对自身生活产生某种影响,得到实际收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服务性新闻的出现本身就蕴涵着贴近性。它的贴近性不仅体现在受众的利益上,也体现在地域上和心理上。在现代生活中,地方新闻媒体更应在贴近性上下功夫,新闻视觉可以大到市民百姓关注的政策法规、春季造林、夏季缺水短电、秋季粮食收购等问题,小到失物招领、寻人问讯、求医购物等生活琐事。

(三)讲求时效性。

相对于其它类新闻而言,服务性新闻更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时效性。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关注点,服务性新闻必须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及时地向他们提供信息,解疑释惑,否则,便难以受到关注,失去自身价值。如在母亲节到来之时,《中国妇女报》主办的家庭周末报在“家太太”的封面和“太太云裳”版刊登了《新新母亲颠覆传统》、《妈妈服呼唤老来俏》:“六一”儿童节,又在“周末沸点”新闻版刊发了《你有资格做父母吗?》等几篇特别策划文章。这些节日报道并非简单的应景新闻,而是从中反映出一些被人忽视的问题及新观念,并提供了不少专家建议,方便读者参考选择,可谓新闻性、服务性“双赢”。又如,在“冰冻灾害”袭来时,媒体及时介绍一些预防“冰冻”的知识,肯定会被受众广泛关注,而这些知识在时过境迁之后再作为服务性新闻刊发,则很难吸引读者,也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服务性新闻的时效性特点要求记者具有更高的新闻修养。更加敏锐的新闻嗅觉。

(四)体现导向性。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服务性新闻应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引导生活,指导消费,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导向作用。

服务性新闻除了关注人们日常生活,向读者传授知识,提供服务外,还有交流心得、梳理情感,以真实、真诚、真情来感染人、教育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它可以通过有说服力的、艺术性的引导,使人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从而改变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最终发挥导向作用。比如,农

村有些人有了钱,就去搞迷信活动,或大办喜事、大办丧事等等,造成铺张浪费;有些城里人暴富后,不去提高自身素质,追求生活质量,而是追求一些诸如赌博等格调低的生活。这就需要服务性新闻加以引导,使更多的家庭生活有品味、有格调、有利于身心健康。

(五)增强可读性。

服务性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有各种专业术语,而有些术语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十分抽象,短时间内很难与活生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服务性新闻增强可读性,尽量做到专业信息生活化,专业语言口语化,服务信息实用化。普通语义学认为,一则有效的信息应该“既有高抽象的概括,又有低抽象层次的细节”。《武汉晚报》开设的“武汉新闻·百姓”版,有一个“自力说天”栏目。读来非常有趣。如一则题为“强冷空气直扑东南武汉今晨略降温”的服务性新闻,开头说:“今日,一股新的强冷空气将再度入侵武汉,幸好冷空气主力直扑东部而去,武汉天气只略有下降。”其语言叙述如讲评书,而且毫不避讳个人倾向,“幸好”一词的使用使作者的好恶跃然纸上。接下来的文字也使人读来趣味盎然,很好地实现了平面信息的立体化和抽象意义的形象化。最后还有温馨提醒:“目前华北及江浙东部地区降温非常厉害,请欲前往上述地区的市民注意防寒。”诸如此类行文风格的服务性新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然也会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视觉要关注平民,体现人文关怀

媒体要想得到受众的高关照度的回报,首先必须提高自身对老百姓的关照度。

服务性新闻的人文关怀更具平民性,它体现在对百姓的物质生活、生活质量的服务意识上,体现在内容的实用性,语言的清新朴实上。熟悉的语言才让人产生亲近感,生活化的语言才便于把“专业指令”翻译成广大百姓可资借鉴、按章操作的生活指南。服务性新闻在行文中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方式,时常引用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溜、歇后语,注重与受众的交流。尽量使平淡的信息生动化。

现在,不少地方的生活类报纸在头版显要位置开辟了早间服务栏目,如天气预报、彩票开奖公告、医疗急救电话等。久而久之,这些服务栏目便培养出自身固定的读者群。同样,有些报纸开辟的家电专刊吸引的可能主要是有意购买家电的读者,房地产专刊的主要对象则是潜在的购房者……

总之。坚持在媒体上为读者提供细致周全的服务,就可以形成阅读定势,使得有相关意向的读者集中在服务性新闻专刊周围。使服务直接到达有效受众,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而扩大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贴近性服务性受众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