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习课的教学方法体会

2009-04-07崔春爱秦向征金东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崔春爱 秦向征 金东洙

【关键词】医学教育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方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为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其受体位的限制、口腔内空间窄小、牙体形状小、术语多而难以记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们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习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效果,促进了知识点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归纳总结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中的牙体解剖学部分牙体外形小、结构复杂、术语多、难以记住。因此,我们将其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便于运用和牢记。如在学习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外部形态时,先归纳出“四缘、三形、二角、二沟和一嵴”的特征性结构,随后在这一基础上讲解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形态结构不同点以及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外形的区别点,使学生们易于理解和记忆。

此方法将知识点串成一串,编成口诀,从而便于理解和记忆,应用在牙体解剖学上,收到很

好的效果。

二、绘图法

作为形态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加强实习,亲自动手,在实习过程中对各种牙体的实物标本和模型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确认,辨认不同牙体的形态学结构及细微变化,掌握其特征性结构并能与其他牙体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绘出镜中自己的口腔整体观及其各个牙体形态,达到为绘图而观察,在绘图中巩固记忆的效果。

此方法可使学生达到“眼到、手到、脑到”的目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记忆。

三、相互观察法

在教师示教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口腔并描述,加强了感性认识。

此方法使学生们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为以后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相互授课法

传统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是“学生观察、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老师总结”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素质人才的培养。

我们将此方法适用于口腔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此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学过理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相互进行授课。每组以5~6名学生,每个同学围绕1~2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相互探讨以及相互补充,达到互教互学的目的,而且深刻了解了知识的内涵,把握了实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发生着的不断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新一代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目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天狮 推动中美医学教育交流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