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结构分析》述评
2009-04-06刘荣琴
刘荣琴
摘要:《会话结构分析》是一部运用会话分析理论研究现代汉语会话结构特,最的著作,也是一部关于会话分析理论发展的重要作品。该书从部分到整体完整细致地分析了K-/~-日常会话的结构特,最,并从社会学语用学的角度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时汉语日常会话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丰富和发展了会话理论,阐释了会话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会话结构会话分析述评
引论
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也叫话语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主要研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具有一定交际目的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单位的结构特点。如话语结构模式和构成规则、话语类型和话语的语体变体等。会话分析顾名思义只研究会话,把书面语排除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外。会话分析学派采用以经验为基础的细致归纳方法研究日常会话。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果。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刘虹的《会话结构分析》继承了会话学派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但又不拘旧说,立足汉语丰富翔实的会话语料事实,发展、修正、充实了会话研究的理论,是一部全面观察、分析、描写、揭示汉语会话结构特点的里程碑似的作品。该书由宏观到微观、由粗疏到细致、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叠叠地构建了汉语会话结构的完整体系,使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会话结构,千头万绪、凌乱琐碎的会话模式构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读起来井井有条、逻辑严密,是研究复杂多变的会话结构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有效模式。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事实并重、继承与创新同步。用理论分析汉语事实,在对大量的汉语会话事实仔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汉语会话结构的类型和模式。丰富、发展、修正、完善会话分析的理论,使之更周严、更有解释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总结归纳汉语会话结构模式的特点时,能从民族、心理、言语交际等角度来揭示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使该书的分析不仅细致、周密,而且更深刻、透彻。而在会话分析的同时,有意识开拓会话分析的实用价值,把会话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和本汉族人交际技巧结合起来,更是发人深省,进一步阐释和揭开了会话结构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使我们认识到会话结构分析并不是抽象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司空见惯的会话的一种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会话结构分析能加深我们对汉语使用特点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言语交际,为对外汉语教学、修辞学、言语交际学提供更充足的资料和理论,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该书的内容
全书共六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是序论。也是该书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是全书的引子,也为全书的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准备。这一部分作者在分析各家关于“话语”和“话语分析”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结构视角”和“功能视角”下“话语”和“话语分析”的差异。明确了“话语”内涵和外延,指出本书所说的“话语”,就是指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几个相互关联的句子构成的一段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从而确立了该书研究的范围,这是全文论述的基础。此外,作者还重点介绍了会话和话语分析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代表性研究以及会话分析的方法,语言清晰简明,内容重点突出,使读者获得对相关问题的大致了解和把握。为更好地了解这本书做好理论准备,也为后文的具体分析论述铺垫。
第二、三、四章是该书的第二部分,着眼于汉语会话局部结构的分析。也是全书的重点。第二章研究话轮,探讨了话轮的定义和识别的标准。这一章中作者分析了Sacks和Edmondson等关于话轮的论述,揭示了这些论述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外语言学家靠直觉来判断是否一个话轮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确定的。第三章话轮交接。研究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角色互换规则。这一章作者通过对汉语日常会话中的录音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对话轮交接规则进行修正和完善。认为话轮交接中,现在的说话者既可以选择下一个说话者,也可以是听话者主动自选获得发言权,这是实现话轮交接的两种基本方式,而每一种方式又都有一些特定的手段。说话人选择下一个说话人,可以通过注视、称呼等手段实现,而听话者的自选方式则有正常的自选和非正常的自选两种。正常的自选方式发生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说话人发出了放弃话轮信号,听话人发出了索取话轮信号,开始了话轮:而非正常自选方式则是听话者在说话者的话轮未完时介入的自选方式,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说话者的话未说完时,听话者想得到发言权,打断说话者的话轮,获得说话权。话轮交接是一个角色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出现重叠、停顿、沉默等现象,对此,作者也不乏精辟的论述。第四章是对答结构,也是作者着力论述的内容。这一部分作者从话语的功能角度考察会话的局部结构及语句间的制约作用。作者主要分析和归纳了对答结构的十五种类型和对答的两大形式结构。十五种对答类型是:致意、告别、呼唤、询问、道歉、祝愿、介绍、建议、陈述、感谢、提供、指责、赞扬、要求、祝贺。其中每种类型下面,又可以根据答语的不同,分为若干类型,共计十五大类四十六小类。分类详细、周密。两种对答的形式结构是毗邻式和嵌入式,其中毗邻式又包括毗邻双部式和多部式。毗邻双部式是由相邻的引发语和应答语两部分构成的对答形式,而毗邻多部式对答由分层不同话轮的两个以上的相邻语句构成,这种结构的中间部分兼有引发语和应答语双重功能。嵌入式分为单层嵌入式和多层嵌入式、毗邻与嵌入综合式。单层嵌入式是对答的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嵌入了另一个对答结构,多层嵌入式则是嵌入多个对答结构,而毗邻与嵌入综合式则是在对答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嵌入了一个毗邻式对答的结构形式。
第三部分是该书的第五、六两章。这一部分继承了第二部分的特点,分析会话结构的开头和结尾。第五章研究会话的开头,主要研究了陌生人之间会话的开头方式和熟人之间会话的开头方式,指出由于交际对象的差异,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之间的会话开头有明显的不同,认为各类陌生会话的开头有明显的共性,如观察猜测过程、称呼等;而差异则表现在或询问、或请求、或介绍、或提供等。而熟人之间会话开头的类型同会话场合有很大关系,主要有同处型、拜访型、相遇型。第六章研究会话的结尾,涉及程式化会话的结尾和非程式化会话的结尾。指出非程式化会话的结尾由于没有固定的形式,比较复杂是这一章论述的重点,作者详细分析了该种结尾的几个步骤:结尾前的准备、预示结尾、协商、告别。
该书的特点
《会话结构分析》是一部全面分析现代汉语日常会话结构模式的著作。也是会话理论发展中的主要作品,理论与事实并重、继承与创新同步是该书的突出特征。而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书采用了由宏观到微观、由部分到艇体的框架,构造了汉语会话结构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
日常会话千头万绪、眼花缭乱。日常会话结构分析也必然会错综复杂,牵涉甚广。作者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占有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会话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周密的考察和分析,由粗疏到具体,层层深入。构建了汉语会话结构相对完整的体系,使该书能够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繁琐而不杂乱,为研究某种语言完整的会话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有益形式。
第二,该书在每一章节的组织中,都首先从辨析概念人手。通过比较同一概念的不同意义、结合自己的分析,给一些重要概念下一个明确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进而创新发展,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第二章的话轮为了对话轮进行语言形式及其性质的分析,首先明确了什么是话轮及衡量话轮的两个标准,从而使这一部分环环相扣,非常严密;第三章为了分析话轮交换的方式,首先修正、完善了话轮交接规则,使后面的分析水到渠成;第四章为了研究对答类型和对答的形式结构,首先对现存的对答特征进行重新归纳和概括。使后面的分析有理有据。可以说该书的主体部分都是按这一模式来组织的,作者拘于旧论,一切从语料出发,修正和发展了理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第三,该书理论创新依托于语料事实。特别是通过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以确凿的事实、准确的数字揭示了汉语会话结构的一系列特点。在第四章的第四节,作者对大段会话实例的分析。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揭示了会话中的整体结构,在这一段会话分析中,作者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分析,指出这段会话共有八十四个话轮,其中甲话轮有四十二个,乙话轮有四十个,丙话轮有两个,此外还有六个半话轮。八十四个话轮共组成三十八组对答,均由“询问”类对答和“陈述”类对答构成,其中询问类对答有二十例,陈述类对答有十八例。这些对答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主要是毗邻式对答结构,其中毗邻双部式最多,有二十二例。其次是毗邻套环式对答,有三组。除了毗邻式对答以外,还有单嵌入式对答和毗邻与嵌入综合式。只有多层嵌入式对答没有出现,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毗邻双部式与毗邻多部式对答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类型的对答要大得多,由此说明。毗邻式对答特别是毗邻多部式对答是对答的主体结构。这些分析言简而意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四,该书不仅揭示了汉语日常会话结构的特点。而且有意识地去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把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第五章第一节关于陌生人之间的称呼的分析,第二节关于熟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的会话开头异同的分析,以及第四章第三节中关于毗邻式双部句中的分析,第三章第五节关于话轮交接中重叠原因的分析,是从社会学、民族学、修辞学、言语交际学等角度分析汉语会话结构特点的有益尝试,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五,该书在研究汉语会话结构特点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注重对会话结构分析的实际价值进行开发,深化了会话结构分析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四章第一节作者就指出:“应答语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完全随意的,而是被引发语制约着的。应答语必须与前面的引发语相对应,否则不会被接受,那么这就给我们语言研究提出了一个任务,即不同语言中共有多少种对答类型,每一种对答的引发语具有哪些相对应的应答方式。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就可以在编写语言教材时系统地、有目的地编入各种结构类型。使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该语言中各种引发语的不同应答方式,从而克服随意性教学所不能避免的重复和遗漏问题,在短期内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本书正是以此为目的所进行的研究。”第三节作者在分析了不同的会话结构对交际效果的影响之后,认为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或者会话教材编写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套环式、对答式的练习,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了解了套环式、对答式系列,能增加会话的热情、友好、和谐气氛,而链条式对答能减弱这种热情、友好的气氛。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交际目的恰当地选择对答结构。提高表达效果。这是修辞的技巧,是言语运用的技巧。所以了解会话结构方式,不仅对外国学生,而且对本民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当然。这一本书并非完美无缺,如第五章第一节中关于陌生人之间称呼系统的分析,谈到对年轻女性的人均可称为“小姐”有尊敬色彩,是不太符合现实状况的,这可能与作者长期不在中国生活有关。但整部作品的分析论述是比较深入、细致的。准确地揭示了汉语日常会话的特点,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汉语日常会话结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而本书在汉语的会话研究基础上。修正、完善了会话理论,使之更严密,所以这也是一本关于会话分析理论发展的重要作品,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作品。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