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通客车:半个世纪的兼程

2009-04-06路智军

人民交通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通客车企业

路智军

顺应时代的改制

初识中通客车总经理时洪功,给记者第一印象是他的直率和坦诚。在谈到中通客车发展过程时他说:“山东聊城地处内陆,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城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全国十大经济落后城市之一;中通客车能够创得50年基业,是与聊城人民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分不开的,另外一点,就是中通历届领导班子重视市场调研,审时度势地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造车技术和经验,广招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正确地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通客车最早建于1958年8月,当时聊城工业局拨款4000元,组建了只有40多人的聊城车辆修理厂,开始了中通客车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当时聊城车辆修理厂的主要工作还是修理农机机具,直到1971年生产出两辆Q650客车,中通客车才走上一条以客车制造为主的发展之路。

时洪功认为,企业领导者要有敏锐的触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灵活多变地制定经营策略,才能使企业不断壮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客车生产是严格按照交通部统一设计的图纸生产的,企业只有生产权却没有设计权。改革开放以来,禁锢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逐一被打破,客车设计和生产权利也被下放,中通客车领导层意识到,车辆的品质才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于是从1987年起,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1987年5月18日中通客车投入1200万元资金进行“七五”技改项目,引进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客车技术先进国家的涂装,下料机组等设备和技术,使中通客车产品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到1992年年产量达到1344部,排名当年全国客车产量第二位,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取得人均效益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优良成绩,被业界冠以“南扬北聊”的美称;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客车需求量在不断攀升,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中通客车投资入4580万元兴建“八五”技改项目总装车间,使中通客车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生产线和年产4000辆中高档大客车的能力,中通客车的声望在全行业中鹊起,中通客车跑遍大江南北。

2000年1月13日上午9时25分,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福敲响了“中通客车”股票上市的钟声,中通客车4500万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流通,共募集资金25亿元,不仅为企业注入强大的资本金,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中通客车”的品牌形象,成为中通客车发展过程的转折点。至此,中通客车抛开了陈旧的管理模式和包袱,展开了新的、充满生机的企业运作,翻开了中通客车发展史的新纪元。

与荷兰博发牵手

2000年,时洪功已是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自从1982年进厂,他亲身经历了中通客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1987年,年仅30岁的他率领公司技术工艺人员第一次赴西班牙考察学习,之后在他主导下,引进大批国外先进设备和工艺流程。

这几年,时洪功脑海中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提升中通客车的档次?

在市场经济初期阶段,我国客车市场的需求一直是低档次的。随着社会购买力的提升,快捷、舒适,安全的高档次客车受到乘客的青睐。公司领导层决定适应市场变化,引进国外高档客车技术。时洪功首当接下这项艰巨的重任。

经过多方对比和考核,中通客车决定引进荷兰博发(Bov8)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全承载式高档大客车技术转让项目,该项目的引进资金约400万美元。这项技术的引进优化了产品结构,迅速提升了中通客车在行业间的竞争力。

荷兰博发(Bova)公司是欧洲著名的生产豪华长途客车的企业,中通客车引进的是它12米车型的Magic系列,车身是现在市场仍然走俏的全承载式钢架结构,整车还配有ABS、ASl系统及缓速器等先进的安全辅助配置,以及高档视听系统,卫生间,冷热饮水机及冰箱等高端舒适的乘车设施。尤其是“中通博发”独特的前围滴水流线造型,帮助中通客车在2002年上海世界客车博览会上获得年度最佳造型设计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时洪功组织与实施了引进荷兰博发(Bova)高档客车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并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集成与再创新,确立了中通客车在中国客车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实现了中通客车由中低档向中高档客车的战略转型。之后,中通客车相继开发出“中通博发”、“中通凯撒”,“中通凯越”、“中通阳光”、“中通凯驰”系列,以及近几年风靡全国,服务北京奥运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中通领航”、“中通梦幻”,“中通领御”、“中通领秀”,“中通领韵”等极具竞争力的高档,环保,节能客车,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中通客车成为国内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车生产企业之一。

开辟海外市场

随着国内客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通客车领导层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2003年底,中通客车开始谋划开辟国外市场的战略构图。时洪功对记者说:“当时国内企业还没有一家出口海外,我们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记得头一笔单子就销售阿联酋7台客车,极大地鼓舞了员工们的士气。”

2004年起时洪功负责组建海外营销公司,并负责海外产品规划及海外营销工作。在调研中他发现,由于客车工业基础雄厚,高端市场主要被欧美国家占领;中档市场是日,韩、巴西的天下;中低档市场有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他说:“由于客车销量较小,国外大企业把客车定为卡车的一个分支,并不投太多精力去细分市场,这样给中国客车企业抢占市场创造了机会。”

2005年,中通客车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286万元,回款突破1亿元大关,居国内自营出口客车企业销量排名第4位;

2006年,中通客车出口实现大突破,全年累计出口客车461辆,实现销售收入1.84亿,被评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2007年,海外销售业绩连续第三年翻番,全年累计销售1194辆,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销售回款4.3亿元,在海外占有的份额由2006年的5.92%升为12.29%。并且实现了CKD散件批量出口。

自2004年以来,中通客车海外销量和销售额连年翻番,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通客车的品牌形象迅速在国外传播开来。

不仅仅是中通客车,宇通,金龙等国内众多企业在国际市场遍地开花,销售业绩屡创新高,成为各企业业绩支撑的重要力量。众多厂家非常重视出口业务的发展,组建独立的海外事业部,根据出口不同国家的地域特点,在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如今,中国客车产品已经不是单一价格上的优势,在市场的适应性和口碑上得到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我国客车的产品优势非常明显。

适应市场需求

在我国客车市场发展初期,国内厂商同国外著名客车整车及底盘制造公司的合资、合作项目层出不穷。德国的凯斯鲍尔,奔驰、曼,法国的雷诺,意大利的依维柯,瑞典的沃尔沃和斯堪尼亚,以及日本的日产柴,韩国的大宇先后涉足我国客车市场,与我国企业签订合作,合资和技术引进协议。

然而奇怪的是,经过10年的市场洗礼,技术引进的企业一枝独秀,而合资企业要么分崩离析,要么苟延残喘。时洪功对记者的提问分析-道:“近20年来,国外客车技术进入到中国,推动了国内客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客车造车技术走过了欧洲客车工业近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在这一点上我们走得非常成功。但国外企业尤其是造车技术非常发达的欧洲客车企业,他们的造车理念更加趋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推行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完美的造车理念,从而与国内客车企业在文化上不能融合,进而引进的产品不适合中国消费市场的阶段性发展,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做适应性调整,所以出现合资企业客车销量不断萎缩的现象。引进国外技术的企业,因为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跟随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跟随客运行业壮大而壮大,引进来的先进技术很容易转化为商品价值,所以这些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快。”

中通客车正是依存于用户需求而发展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多系列,从公路客车发展到旅游,城市客车,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出口海外,中通客车一直围绕着市场的需求做文章。

时洪功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他说:“近几年,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客车向高科技,高档次、大型化发展。每年中通客车都会拿出销售额的6%投入科技研发中,仅去年就投入1400多万元。双燃料,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力度也在不断提升。”

2008年底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沉重打击了还在幼年时期我国客车市场,中通客车同样不能幸免。2009年1-9月,中通客车实现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下滑21.92%,营业利润0.09亿元,同比下滑65.14%。面对这样的局面,中通客车并没有退缩,依然制定出。2010年将在今年营业收入的基础上涨30%“的销售目标。对此,时洪功充满信心,他说:“挑战固然是有,中通客车经历了50年的风雨而依然屹立,靠的是‘诚信、专业、进取,和谐的企业价值观。”接着他引用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对中通员工的评价说:“中通的一代代员工敬业爱岗,专心致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身心融入企业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涌现了无数敬业爱岗的典范。人定胜天,是历代的企业员工托起中通客车50年基业。”

猜你喜欢

中通客车企业
那年夏日
企业
企业
企业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