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口译中译者主体性与主体性限度

2009-04-05季传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笔译原语译员

季传峰

(1.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2.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002)

近年来,随着翻译主体性研究的深入,学界对翻译过程和经验的认识强化了,翻译实务和翻译理论水平也有了提高。然而,翻译主体性研究侧重于笔译,不能普遍适用于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口译活动。因此,对口译译员主体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明确地认识译员的工作机制,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作用,有助于探讨和构建口译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拓展和提高口译活动的实践水平。文章将从口译的特点入手,分析口译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特殊性,并进一步讨论口译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层面与主体性发挥的限度。

一、主体性概念的界定

首先要区分主体(subject)与主体性(subjectivity)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哲学概念。主体是改造和认识客体的活动者,即人;与主体相对的概念是客体(object)。主体性是作为认识者和实践者的人(主体)在被认识、被实践的对象(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本质特征。自主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独立性,表现为主体支配自身的权利意识和能力。主动性即能动性,表现为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不是被动地,而是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应对客体的作用。创造性则表现为主体创立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翻译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译界的认识尚不统一,大致有四种看法: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1]。质疑作者与读者的翻译主体地位的学者认为,虽然作者和读者也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但这些特征并未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而是体现在原文创作和译文阅读的过程中。辜正坤认为“翻译主体”这一提法过于笼统,并对翻译实践中涉及到的“主体”进行了分类以明确其内涵:“就翻译行为的指向目标或依据而言,有原作主体;就翻译行为和过程的执行者而言,有翻译行为主体;就翻译结果(译作)的作用对象而言,有翻译读者主体;就翻译作品评价机制的施动者而言,有翻译批评主体。”[2]主体具有主导性,是动作和活动的执行者和完成者。因此,通常所说的翻译主体指的是将翻译研究或是翻译实践付诸于实践并加以完成的翻译者与研究者,而作者、读者则与文本一起构成了翻译客体[3]71-73。

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没有译者主体性的参与,必将“译”事无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译作的质量水平。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优质的翻译能促进交流、消除沟通障碍;反之,信息通道被堵塞,形成沟通的鸿沟。恰恰如此,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应拓展到口译领域,使译员充分利用翻译资源,驾驭诸多异质文化内容,准确传递信息。

二、译者主体性的特点

当前的翻译主体与主体性研究偏重于笔译,其理论成果虽具一定的适用性,但却不能照搬到口译理论与实践中来,原因在于口译理论与实践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刘宓庆将口译这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的特点概括为:(1)译员媒介功能的强化;(2)口译中独特的“在场”(presence)与“不在场”(absence);(3)口译的“当下性”;(4)口译以听觉意义解码功能为首;(5)口译特殊的语境化特征[4]40-87。由于口译活动具有这些性质,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呈现出以下特性:

与笔译相比,在口译中,译员的媒介功能得以加强。在以笔译为媒介的交际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共时与历时的差异,即处在不同的共时与历时语境中,因此交流不存在现实的紧迫性。而口译是一种作者、读者和译员三方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在这种实时交流中,译员是发言人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是双向交际畅通的保障,扮演了交际各方话轮的“实际操控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传达在场者的话语信息和意义的需求居于首位,译员须在保证交际各方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口译。没有译员主体性的参与,口译交际将乱作一团。

在笔译中,原文作者和译语读者是“不在场”的。在口译中,作者(说话人)、译者(译员)与读者(听众)三方都在场,致使译员主体性发挥的方式与程度必然有所不同。同时,口译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在场性”:不在场的人或事,以及传统观念、背景信息、文化心理与意识形态等,这些不在场都可能影响着在场者的话语内容、谈话态度、指导思想、谈判策略等因素[4]59,也影响着译员的临场决策,从而影响着口译的质量。

口译的当下性要求译员在原语说话人发言结束之后的2~3秒时间内作出反应。与此同时,口译以听觉意义解码功能的前沿化为特征,即在口译中,译员面对的主要是自然语流,并依赖听觉来解码原语,这一点与依赖视觉解码的笔译不同。笔译的信道是文字,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而自然语流却短暂、易逝。在转瞬之间,译员面对瞬间即逝的语流,担负着不容延误的交际任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笔译相比,口译员主体性的发挥有着严格的时限性要求,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进行的。

口译独特的语境化特征是指口译活动以口语为信道,自然语流转瞬即逝。与笔译相比,口译中的双语语义对应幅度变宽了;原语与译语均呈现出语言形式结构松散、冗余信息偏多等口语化特征。同时,译员可以利用口译以听觉意义解码为主的优势,采用重音、停顿、重复、询问等方式,来帮助准确传递信息,发挥主体能动性。

三、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被称为“翻译对于原语的超越”,其目的是要超越SLT(原语文本)各种掣肘(constraints),做到严复所说的“下笔抒词,自善互备,以显其(原作者与原语文本)意[5]。在口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意义在于超越原语中各种翻译障碍,深入理解并再现话语所传递的说话人意向、意识形态、文化心理和审美态度等。译员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理解的能动性表现为译员对话语的科学分析,不流于被动、不照本宣科地将一种语言机械地照搬至另一种语言。译员须对原话语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对于原文中的冗余信息适当地删除;对于原语的歧义进行辨析与校正;对于结构松散、欠缺逻辑性的原文要理清关系。这些在具体的口译实践中是极为常见的。出于语气强调的需要,汉语常过多地使用修饰词,如“继续深化”、“认真贯彻”和“切实加强”等等。如将这些词一五一十地译成“continue to deepen”,“earnestly implement”,“substantially strengthen”,译文会显得拖沓臃肿,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此外,汉语常基于音韵美感方面的考虑,大量使用语义重复的结构,如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高手云集、精英汇粹等等。在汉译英时,译员可适当地为这些表达方式“减肥”,进行一些删节,使译文简练流畅,以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和收听习惯。译员主体性的发挥还表现在对原文进行逻辑重组,通过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增删,使译文可读性更强。例1选自2007年3月6日李肇星答中外记者问的实录(文中例证均选于此)。

例1:

说话人: (呃…)最近(呃…)六方会谈工作组(呃…)会议已经正式启动,(呃…)中国以朝鲜半岛(呃…)无核化(呃…无…呃…)朝鲜半岛无核化(呃…)工作组(呃…)主持这个会议。请问中国计划(呃…)怎样进行这次会议?还有呢,中国对实现60天的起步阶段(呃…)以后的措施有什么计划?

译员:Recently,the meetings of the Working Groups of the 6-party talks have started their efforts on relevant fronts.China is the Chair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what kind of plan does China have to chair this meeting,and what kind of measures does China have on its mind,regarding what steps are going to be taken after the 60 days period of the initial actions?

说话人是一名中文说得不太流利的韩国记者,语流断断续续,有的语句逻辑关系不清,语句不通顺。译员须根据所掌握的背景知识来理解原语,理顺原文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口译时,译员在原文表达不清的地方增补了“China is the Chair”的内容,将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中国以朝鲜半岛无核化工作组组长的身份主持这个会议”的意思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理解的能动性还表现为通过对语言结构、语言语境的认知,挖掘原话语的意义和说话人的意向。译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解与传达话语表层结构和信息上,而是应通对原话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分析,由表及里,把握说话人的交流目的与意向,并在译语中呈现出来,否则译文仅仅停留在语符表面,很难达成交际效果。

例2:

说话人:中国是讲得很明白,它是不会去干涉其他国家的,可是一个大国家不可能不去影响别人,你是怎么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怎么去影响跟不去干涉?跟这个另外有关的一个小问题就是,别人也注意到胡主席这次在苏丹也是鼓励苏丹总统多配合联合国,请您解释主席这次的目标是什么?也有人说中国这样的鼓励好像也有一点干涉苏丹了。

译员:But China keeps saying that it will not interfere in other’s internal affairs.How can it be possible without exerting any influence on other countries while staying away from interfering in other countries’ internal affairs? I have also read about the visit paid by President Hu Jintao to Sudan,during which President Hu encouraged his Sudanese counterpart to cooperate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on the Darfur issue.What i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ident when he was trying to persuade his Sudanese counterpart?Isn’t this a kind of interfe-rence in Sudan’s affairs?

说话人是来自美国彭博新闻社的记者,话语内容外柔而内刚,但实际上暗讽中国干涉别国内政。译员在理解和传递这些信息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在词汇表层,而是用“how can it be possible”(中国怎么可能在影响他国的同时还置身于他国内政之外!)和“isn’t ”(这难道不是在干涉苏丹内政?)引导的句子将说话人的意图明译了出来。为达到言辞委婉的效果,说话人多次使用“小问题”,“别人也注意到”和“也有人说”等措辞,以模糊信息来源。在翻译时,译员将“别人也注意到”译为“I have also read about”将虚化的信息来源实化了,对于“小问题”和“也有人说”则采取了省略不译的策略。此外,译员还补充了“the visit”(在苏丹访问期间)和“on the Darfur issue”(达尔富尔问题)等背景信息,以利于听众的收听。

表达的能动性表现在根据译语规范和译文可读性的要求,对原语的结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的修改、调整、增删和解释等。口译是一个双向的交际过程,体现为译员、说话人和听众三方之间的互动。译文总是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译员在口译时需考虑到听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接受程度等因素,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解释、补充和增删,使译文更简洁明了,可读性更强。

例3:

说话人(李肇星):“纳兰达”在印地语里,“纳兰”就是荷花,象征着知识,“达”的意思是给予,就是给予知识的地方。所以中国河南出生的和尚在没有得到当时政府的批准的情况下离开长安,历经千辛万苦,这要靠他的坚韧不拔与努力,实际上像说孙悟空啊、猪八戒陪着他,这些没找到事实,主要是靠个人的努力到了纳兰达。而且在纳兰达连当留学生,再当外教,就是外国专家老师,一共呆了大约12年,他成了中印两国传统友谊的伟大的代表和桥梁。

译员:In the Indian language “nalan” means a lotus flower representing knowledge,while “da” means to give.“Nalanda” means a place to give knowledge.In China’s history,this eminent monk from Henan province without the prior consent and approval of the then central government left Chang’an,the then capital of China,and went through all twists and turns with his perseverance to come to that beautiful place of Nalanda,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me of his gospels including Monkey King,he served both as a student and also worked as a teacher in that city for 12 years in total.He played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wo sides and helped nurture a strong and deep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原语的口语化特征浓厚,用到了“像说”和“啊”等一些口语化程度较高的词。译员为使译文清晰明了,并没有一一再现原文的口语化特征,而是将其书面化。原语存在着一些语义重复的内容,如“就是外国专家老师”,和一些不言而喻的信息,如“这些没找到事实”(孙悟空和猪八戒是神话人物,历史上的玄奘应该主要是依靠个人的努力到达印度)。对于这些信息,译员采取了省略不译的策略。招待会现场有不少是来自外国的记者,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并非非常了解。因此,译员在译“河南出生的和尚”时,增补了“in China’s history” 和“the then capital of China” 来说明“和尚”是中国的历史人物,“长安”是当时中国的都城。译员将“猪八戒”这一文化内容省略不译应是出于使译文简明易懂和口译时限性的考虑:译则可能需耗时解释;不译,亦不影响原文意蕴的传达。此外,须指出译员的一处疏失:译员在巨大的现场压力之下,错将“gospel”用作“disciple”。“gospel”有“福音”、“信念”、“绝对真理”等义项,唯独没有“disciple”所含的“信徒”、“弟子”、“门生”之义。可见,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但这也正是译员主体性研究的价值所在。

四、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毫无限度的。主体的能动性源自客体[3]64-69,因此译者须在对翻译客体进行了深入认识,即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功能。也就是说,讨论口译员的主体性离不开对于客体,即口译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的探讨。与笔译一样,口译活动的客体是由话语(文本)、说话人(作者)、听众(读者)三者共同构成的复合体。

首先,与笔译一样,译员必须受到话语本身的制约。话语是译员得以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因为话语本身蕴含着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向。译员必须通过分析话语来获知说话人的意图与话语的意义。译员不能随意解释话语,更不能脱离话语内容无限制地发挥,因为这样做将会使口译活动陷入“译犹不译”的局面。正如刘宓庆所言:“它(原语文本)无论如何是‘一纸不可或缺的蓝图’,舍弃它即无异于舍弃翻译本体论依存实体,等于取消了翻译。”在口译现场,译员不尊重原语的情况常会招致双语听众的不满,有的听众甚至直接站起来质疑译员的译文。

其次,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必须受到说话人与听众“在场”的制约。说话人与听众必须承认译员在口译交际中的话轮操控作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的。过当的操控不利于口译交流的顺利进行,因为说话人与听众都有挑战口译员职责权限的权利[4]58,如:双语说话人可能会发现译员的不当翻译,进行纠正;对于晦涩难懂、逻辑不清的译文,听众会通过身体语言和离场等行为表现出不感兴趣与不满。译员还受制于可能影响说话人与听众的话语内容、谈话态度、意识形态与审美取向等“不在场性”。其实也就是说,译员须了解与当前口译活动相关的一切背景信息,以帮助判断说话人的意图和听众的接受水平等关键性信息,因为这些也直接影响着译员主体性的发挥。

再次,除了来自客体方面的制约之外,译员受到自身语言水平和主体性意识的限制。译员的语言水平与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物质基础。如果译员连基本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常识都弄不清楚,又何谈准确地理解信息?如果一个拥有超凡双语能力的译员只满足机械地照搬原语现成的信息,又何谈传译说话人的意图?恰如其分地发挥译员的主体性需要译员自发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并认识到译员主体发挥的层面与限度。

最后,译员主体性的发挥还受到口译活动性质的制约,即必须考虑到口译活动开展的特殊性,这一点已有讨论,不复赘述。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即客体在制约主体的同时,也为主体提供了一个发挥能动性的空间与机会。

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速,国际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对于口译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多。在这样的需求大环境之下,译员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对于译员主体性的探讨可以使译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完善译员的口译质量。然而,译员在发挥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口译的特殊性与主体性发挥的限制性因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译员主体性的发挥不能脱离自身的物质基础。译员应加强自身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10-16.

[2]辜正坤.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序孙迎春教授编著《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59-63.

[3]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475.

猜你喜欢

笔译原语译员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