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 翘 散 方 小 议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银翘散荆芥太阴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剂,适用于温热性质的温病。笔者从银翘散的适应证、组成、病机分析及加减变化等方面小议如下。

1 适应证

银翘散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太阴温病见“但热不寒而渴者”,可用辛凉平剂银翘散。这里指出了银翘散的适应证。从字面上看,“但热不寒而渴者”属热邪入里,热盛阴伤的表现,非卫表证的典型表现[1]。实际上,银翘散所适应的病证仍属表证,是为了与出现“恶风寒”而用桂枝汤的病证相区别。它也有恶风寒的症状,只是较轻微而已,以是否恶风寒来区分桂枝汤与银翘散适应证的不同是不够确切的。另外,口渴也是轻微的口渴,与热盛阳明之口大渴者完全不同。当然,对银翘散进行加减后对于肺热亢盛甚至邪热深入到营分的病证仍然可以使用,但它主要是属于太阴卫表证的证治,因此在适应证方面不能过分强调不恶风寒而口渴。而条文中说的“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是强调这些温病初起时多不属邪在肺卫之证,所以不可用银翘散。但其中温毒在初起时往往也可表现为邪在肺卫,此时银翘散可酌情使用。

2 组成及分析

吴氏对银翘散的组成方意进行详细的论述,提出《内经》中所说的“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方法,是银翘散所遵循的组方原则[2]。从该方所用的药物来看,解表之中寓有清热,清热之中寓有护阴,所用药物轻清性质上浮,符合吴鞠通三焦治则中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药物组成大致上可分为3类:(1)属疏散表邪的药物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等。这些解表药中虽有辛温之品,如荆芥,但温而不燥,而且与大量的清热之品相伍,使该方仍属辛凉解表之剂。(2)属清解邪热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等。这些药物除了可清解邪热外,还可以通过清热而达到保护津液的目的,其中葛根本身也有生津作用。(3)属于宣肺化痰止咳的药物,如桔梗、牛蒡子、甘草等。这些药物是针对太阴温病,邪在肺经,易引起肺气不宣,津液化痰,阻塞气道的病理特点而用的。其中甘草还能调和诸药,清热养阴解毒,桔梗利咽消肿。加减:如对表气郁闭较甚而恶寒较明显的,可酌情加重荆芥和淡豆豉的用量,或加入苏叶、防风等疏风之品;对热毒较盛者,可加入大青叶、杏仁、贝母等,对苔腻胸脘痞满而属兼有湿邪者,可配合板蓝根、黄芩、栀子等清热解毒之品;对咳嗽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大豆卷、滑石等。煎服要点: (1)所采取的剂型是制成散剂后再进行煎煮,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每次用药量,而且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2)“香气大出,即取服”,不能过煎,这种轻煎法符合“治上焦如羽”,的治则,实际上避免药物中挥发性的有效成分丧失。(3)采取频服的方法,即每4 h或6 h服1次,有利于急性热性病的治疗。

3 临床应用

银翘散是温病学中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辛凉之剂功擅清热解毒可以疏风散邪,适用于温热性质的温病。尤其是肺系温病初期肺卫表证阶段,也可用于风热感冒以及各种外感温热风热邪毒诱发加重的临床各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病毒性心肌炎等。此外,对于肺炎、肺脓肿、水痘、猩红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乙型脑炎等初起见有风热表证者,都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3-4]。

[1]杨 进.温病条辨导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

[2]赵进喜,张金宝,吴书君.温病学与中医现代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马 壮,闫 风.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380-381.

[4]徐凤金.银翘散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5(7):34.

猜你喜欢

银翘散荆芥太阴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银翘散泡浴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观察
Based on FP-Growth Algorithm to Excavate Medication Rul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 Radiation Esophagitis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疏风解表说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