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创新文化在建构大学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2009-04-05张玉勤

关键词:建构校园大学

张玉勤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大学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一所大学的精髓之所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大学必须加快推动文化创新,构建全新的大学创新文化。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1],大学在建构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以及发挥大学创新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何为大学和谐校园? 和谐是一种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也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我们所构建的大学和谐校园就应该是各组成要素均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既充满创造力,又团结和睦的校园。[2]和谐校园就如同一块深厚的土壤,它能净化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人人都有更好的发展”。

(一)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大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未来。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摆在和谐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大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能通过知识创新,创造更先进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总之,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大学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大学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以人为本”是科学反展观的核心。因此,高校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建构大学和谐校园。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衡量标准,并将其贯穿到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简言之,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就是要千方百计的营造使人身心愉悦的物质和文化环境,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所努力构建的大学和谐校园就充分体现了这些要求。而且,只有在这一和谐的校园环境下,广大师生员工才能够心平气和地学习和工作,才能推动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和必然选择。

(三)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新时期发展的特殊使命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自古以来就有“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的说法。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校园环境对其成长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只有拥有和谐的氛围,大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和谐校园可以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前提条件。心理学家的研究启示我们,和谐的环境,以身作则的良好典范,都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正面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在“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和谐氛围中,大学才能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要实现培育新世纪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二、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

和谐的大学校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影响大学和谐校园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又有哪些?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课题也就是我们要探讨的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

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校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规划、布局、校容校貌、办学的硬件设施、校园美化、文体设施等。建设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首先要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强调校园建筑整体的和谐性。力争让学校的一景一物、一座雕塑甚至一个设施都蕴涵着浓郁的育人气息,处处体现和谐整体美感。其次要搞好校园的美化,凸现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特质性。精心打造适宜学习、休息的人文景点和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再次要注重校园学习和生活、工作场所的环境建设。使师生在一个愉悦身心的环境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融洽的人际关系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落脚点。和谐的大学校园的和谐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它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落脚点。校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之间、领导干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爱校、兴校”的共同价值理念,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求同存异,从而形成一个其乐融融的、融洽的学校大家庭。

(三)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要建构大学和谐校园,制度保障是关键。学校管理有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很多方面。如何在管理当中体现人文关怀,使广大的师生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校园和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的管理机制要人性化,以人文关怀为主,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要全面服务于全校的师生员工为出发点,这样的管理机制才能切实保障和谐校园的建构。

(四)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灵魂。大学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没有灵魂是万万不可以的,但没有一个好的大学校园文化灵魂作指导也是断不可行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大力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仅仅做到此,也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兼容并包”,不仅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还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合理成分和内核,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形成。

(五)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推动力。它主要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等。大学精神对于提升学校的层次、弘扬人性、铸锻人格,培育自主独立、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师生为本的观念,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风格等等,铸就了新时期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不是故步自封的,应是与时俱进的,唯有此,才能成为推动大学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上述五个方面如果细细归纳起来,当属于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大学创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或重要方面。

三、大学创新文化

创新(Innovation),即意味着创造,意味着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大学文化,一般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创新文化环境,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因此,高校必须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快大学文化的创新,构建大学创新文化。

什么叫大学创新文化?大学创新文化,是以开拓创新精神为其思想内核,以大胆突破为其精神特征,以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为其发展的源泉,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活动为其主要载体的一种文化体系。它具有与时俱进,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批判性等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大学创新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富有独特性的物质文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文化,现代性的制度文化,自由、平等的学术文化,“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文明、高雅的媒体文化等几个方面。它们彼此联系,同生共长。独特的物质文化是大学创新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精神的外在依托。其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文化是大学创新文化的集中体现,它通常是指学校师生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等,是大学创新文化的内核,是大学创新文化的灵魂之所在,优良而健康的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就会不断浸透到大学文化的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之中,发挥着导向、激励、凝聚、塑造等作用。在这种精神的沐浴中,人人都以“崇尚创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宽容失败”为其人生理想和目标。

四、大学创新文化在建构大学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一)大学创新文化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 的和谐理念——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

俗话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改革,变革决定发展”,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必须积极利用大学创新文化,统一思想,树立和谐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工作重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的核心所在。大学应始终把这一和谐理念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因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永远是“人”的问题,不能在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和谐校园建设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大学创新文化不仅要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还应促使人们树立以和谐为真,以和谐为善,以和谐为美的理念,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创新文化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

大学创新文化倡导自由、平等,有利于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股强大动力,保证大学和谐校园建设顺利进行。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重要条件。和谐的校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学校园各类利益主体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应充分利用大学创新文化,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校营造一种“明是非、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促使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使校园成为广大师生温馨的家园。总之,大学创新文化使一切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愿望得到的尊重,一切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想法得到肯定。

(三)大学创新文化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

高品位的大学创新文化,不仅避免了人们心理上的无所适从或行为上的某种不和谐的状态,而且有利于缓解竞争激烈所引起的紧张情绪,舒展身心,激发广大师生的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和谐校园建设的队伍中去。

大学创新文化犹如“无声润物三春雨 ,有心护花二月风”,它能磨砺学生的意志,培育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增强其面对失败的胆量;能激发学生不囿权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冲破陈规,敢于冒尖,力行勇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它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用无形的精神养料孕育学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大学创新文化的洗礼,加入到和谐校园建设的队伍中去。总之,大学创新文化能提升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

(四)大学创新文化有利于创建充满活力的人文氛围——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归宿

大学创新文化通过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使校园充满创造力与活力。而充满活力则是大学和谐校园的显著标志。

大学创新文化既是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正以一种特有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它能改造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向社会,既要注重个人利益,更要强调奉献精神;面向集体,既要突出个性,更要强调集体主义精神;面向他人,既要讲求竞争,更要注重公平、诚信与友爱;面向自己,既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自我,更要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这一切都体现出每个人都在为了实现国家、社会、集体、自身的利益而不断地奋斗着,使整个校园充满了创造力与活力。

总之,创新是大学文化的不懈追求,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各高校应始终秉承“创新”的精神,努力推动大学文化的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大学创新文化,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军,解飞厚.构建社会主义与大学社会责任[J].领导科学论坛,2007,(2).

[2] 田建国.体验和谐大学,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M].泰山出版社,2007.4.43.

[3]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Z].学习出版社,2007-10.12.

[4] 田建国.体验和谐大学[M].泰山出版社,2007.4.

[5] 刘川生,郑师渠.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6] 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J].理论与实践(大学论丛),2006.(02).

[7] 冯跃林.和谐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1).

[8] 刘 柳 郭永强.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5).

猜你喜欢

建构校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大学求学的遗憾
建构游戏玩不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