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历史教学加点文学色彩

2009-04-03刘殿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

刘殿垠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点文学色彩,一是使历史教学语言富于情趣和文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生历史的兴趣;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文学色彩,要注意加法,要加得得体,要加得适当,要加得有益。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文学色彩 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就是动力,兴趣就是智慧,兴趣就是效率。自古文史不分家,两者所包含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结果等也有相似之处,但历史教学则要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科学地揭示历史的规律性现象,比文学课更加客观、公正、严谨。因此,给历史课堂教学适当加点文学色彩,一是使历史教学语言富于情趣和文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生历史的兴趣;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上文学色彩呢?

一、文学,可以为历史教学插上语言的翅膀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它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课堂上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详实的史料,扎实的文学修养,将历史教学语言文学化和哲理化,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精确而充满激情。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能听见几千年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到无数民族精英杰出人物的宽广胸怀高风亮节……教师的讲述就是把学生带到历史现场,见其人,闻其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语言富有文学性,不但吸引学生进入崭新的认知领域,也增添了一堂课的美感。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营养,在课堂上转化成能量,在学生身上形成品质。让一节节历史课在优美的文学色彩照耀下熠熠生辉,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二、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文学色彩,要注意加法得当

1.要加得得体

历史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领域涉及广,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计划下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借用文学语言必须恰如其分,形式为内容服务。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黄海战役时,我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是邓世昌的遗像,另一张是剪辑的邓世昌的致远舰直冲敌舰的录象,但画面只有音乐,于是教师设计了如下解说词:“海面上,硝烟滚滚,炮弹横飞,清军将士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奋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海也为之颤抖。奋战中致远舰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殆尽。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同学们请看,那高昂的舰首,多像一把刺向侵略者胸膛的锋利的宝剑!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坚强意志的象征!邓世昌、林永升等人虽然英勇牺牲了,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去战斗!”这样的解说,像甘霖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也一道带进去。所以得体的语言,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2.要加得得当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打瞌睡、作小动作、看小说、走神等。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吼叫,甚至体罚学生,而应该巧妙地来点幽默,适当地穿插典故,吸引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例如,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眼睛久久地盯着窗外的蓝天,教师不动声色地说:“战争年代陈然能把牢底坐穿,和平时期某某同学能把蓝天看穿,真了不起。”再如,讲德意志宗教改革时,内容较为枯燥,为了揭露天主教会出卖“免罪符”的欺骗性和僧侣阶层的愚蠢,穿插补充了罗马教皇特使和一个强盗相遇的故事:“一天教皇的特使铁哲尔在路上和一个强盗相遇,强盗虔诚地问他:‘如果抢了僧侣,是否可以得到原谅。铁哲尔答应他:‘可以得到原谅。于是他也买了一张免罪符,而把铁哲尔本人抢得精光。”在不失雅趣的前提下,借用方言、俚语、成语、学生中精彩健康的流行语都可以产生耐人寻味的喜剧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3.要加得有益

如讲授中英《南京条约》时,教师就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条约中的“开放五日通商”比喻为中国大门上打开了一个窗孔,随着窗孔的打开,外国商品开始大量倾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就此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好比在祖国母体上割肉,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遭到破坏;中英《南京条约》就像毒蛇一样缠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它又像血吸虫一样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血汗。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也记得牢。 再如,讲《西安事变》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张学良带周恩来同志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一听脸色变了,非常害怕,连说:‘不见,不见。张学良笑了说:‘周先生已经来了,你们是老交情,我们是近年新交。宋子文、宋美龄亦在场。周恩来同志就进去了,同蒋介石握了手说:‘我的头是从你的刀底下滚过来的,现在都不说了,一致抗日吧!蒋介石表情极不自然地说:‘我后悔了,杀人太多了。这时,宋美龄圆场说:‘算了吧,以后不剿共了。蒋介石当时难过得哭了。”这一段生动的叙述,把蒋介石的狼狈心虚和周恩来的磊落豁达,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切忌为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而生拉硬套,脱离教材另讲一套而画蛇添足,不要堆砌华丽的句子,故作惊人之语,更不要为增添文学色彩,用低级趣味的语言刺激学生。事实证明,一切背离了教学目标的活动,只会使教学成绩一塌糊涂。

总之,给历史教学中加点文学色彩,只要加得得体、适当、有益,就会为中学历史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兴趣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