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2009-04-03黄健
黄 健
【摘 要】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研究方向,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学生
高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它的宗旨是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与目标
1.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1.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取知识的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为了使目标能够真正落实,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我意识与探索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研究方向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3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3.1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的求知欲是学习数学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基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3.2研究性学习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问题教学,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
3.3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新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学生能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在教学中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一方面,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
3.4研究性学习在开放题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