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吉芬商品新的思索及相关解释

2009-04-03李伟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期

李伟伟

摘要:传统的吉芬商品分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只考虑吉芬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更全面,更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来诠释吉芬商品,即吉芬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同时变动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在同时考虑吉芬商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前提下,吉芬商品品的替代效应与其相对价格的变化呈反方向的变动,与其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

关键词:吉芬商品;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19-02

1吉芬商品的定义

吉芬商品(Giffen good)是这么一种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该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其价格的增加而增加,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对它的购买会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不降反增,价量同时上升。如图1:

2西方经济学中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的解释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是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应来解释“吉芬现象”的。如图2分析:

传统西方经济学教材认为,土豆和其他消费品的消费数量和人们收入构成了消费预算线ab,其中X轴代表了土豆的消费量,Y轴代表了其他商品消费量。预算线和效用曲线U0相切于E0。当土豆价格下降后,消费预算线右移,形成了新的消费预算线ab1,和新的效用曲线U1相切于E1。通过U0作平行于ab1的补偿预算线a'b',且与原效用曲线相切于点E0,E0、E1、E0到X轴的垂线分别交X轴于q0、q1、q·q q1就是在其他商品的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完全由实际收入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qo qo是在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商品降价后的替代效应总是正的,表明只要该商品降价,就会用该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同方向作用的,因此总效应必然大于零,表示商品在降价后需求量增加。对于一般劣等品,虽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反向作用,但是由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绝对值,总效应依然为正值,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仍然为正值。特殊的是在于“吉芬商品”,像土豆一类的劣等品,不仅和普通劣等品一样,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反方向作用,而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就表明了“吉芬商品”在降价后需求量不增反降了。对此,西方经济学家作出了“吉芬商品”的上面图1中的所谓的特殊需求曲线。

很清楚,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3对吉芬商品传统解释的新思索

不可否认,上述对于吉芬商品的解释中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正确无误的。问题在于,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类似于“爱尔兰土豆”的所谓“吉芬商品”是否合适呢?结论是否定的,具体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西方经济学对吉芬物品的定义忽略了需求法则或需求规律存在的前提条件。

所谓需求法则是指,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即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当影响商品需求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改变该商品的需求状况,使得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置的移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之为需求的变动。

但在对吉芬物品的所谓“特殊”现象进行解释时,有一点不可忽视。当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土豆价格上升,土豆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这并非是所谓“特殊”现象。道理很简单,当灾荒发生时,由于粮食等主要食物发生严重短缺,并导致粮食等主要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迫于无奈的人们只好寻找并增加其替代物品如土豆的需求,在土豆的供给状况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土豆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使得土豆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必然导致在土豆销售量增加的同时土豆的价格也同时提高。这正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需求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变动关系的真实写照。因此,所谓吉芬物品违背了需求规律的说法从根本上忽略了影响商品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这一前提条件。

(2)对吉芬物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的质疑。

西方经济学认为,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对于吉芬物品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对于上述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描述,在那样的前提假定下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对于有关吉芬物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描述,查阅各种相关结论,总结如下几点:

首先,替代效应是指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商品的绝对价格,以往的研究中,仅看到了所谓吉芬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忽略了其替代物品的价格可能发生了更大变动的事实,因此建立了脱离实际情况的错误的假定,即假定吉芬物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动,而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不变。

其次,在错误假定的基础上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即所谓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如果我们认真思索就会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在土豆价格上升的同时,其替代物品如粮食等主要商品的价格会以更大的幅度上升,土豆与其替代物品如粮食等商品的相对价格恰恰相反是下降了,因此土豆这种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再次,关于吉芬物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论缺乏事实依据。一般来说,吉芬物品作为劣质商品其价格与其替代物品(正常商品)的价格相比是非常低的,吉芬物品

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实际收入的变动是很小的,而相对价格较高的正常物品购买数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动却很大,我们很难设想前者会超过后者。

由此可见,以往对吉芬物品及其现象的解释是不全面的。如果考虑到上述几点,就可以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新的解释,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横轴OX1表示吉芬物品,纵轴OX2表示正常物品(替代物品)。两种物品价格变动以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两种物品价格提高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6点(其中假定吉芬物品的价格的提高幅度小于正常物品的价格的提高幅度,因此预算线从AB移动到A'B',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b点),由此,两种物品价格的提高所引起的吉芬物品的需求量增加x'1X"1,这便是总效应,通过作与预算线A'B'平行且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具体地看,两种物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物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X'1X"1,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而两种物品价格提高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下降,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增加了X'1X'1,这就是收入效应,它也是一个正值。由此可见,两种物品价格提高所引起的所谓吉芬物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个总效应,是由正的替代效应和正的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其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4结论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对吉芬物品的解释,即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并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解释在假定吉芬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假定下是不全面的,更为全面的解释应该是:当两种物品的价格同时提高时,吉芬物品的价格提高幅度一般小于正常物品的价格提高幅度,因此导致吉芬物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使得吉芬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两种物品的价格提高,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所引起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使得吉芬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正的替代效应与正的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吉芬物品的需求的总效应增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其相对价格的变化呈反方向的变动,与其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当然也就没有违背经济规律,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经济现象,因为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同时也发生了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