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充满快乐
2009-04-03谭虎
谭 虎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本该属于幸福一族。然而,众多的事实表明他们并不快乐。充裕的物质条件与贫乏的精神世界、攀升的成才期望与普遍的厌学情绪,凸现着这一代人的成长烦恼。
快乐童年与快乐人生虽不能划等号,但缺乏快乐的童年会损害成长,从而对人生带来阴影、对民族构成隐患。对此,我们已有太多的抱怨和呼吁,现在需要行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正确观念认同之下的合力救治。
让个性获得自由。个性自由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是个体获得快乐的前提和源泉。教育不单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人完善自身的需要。无论是知识增进还是道德成长、身心发展,都应当也可以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的休息、娱乐、锻炼、实践权利与学习的权利同等重要,需要同等的尊重和保障,才能使他们的心智与体魄得以和谐发展。教育要求必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相适应,学习和成长才会使人愉快。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发展基础、成长模式、志趣爱好等等,不应成为教师厚此薄彼的理由;其精神发育过程中的种种缺点、错误、挫折、反复,期待教师的关爱和引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由发展,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格尊严和发展自信,从而尽享生活的快乐,构筑美好的憧憬。个性自由需要教育引导,但不能剥夺,剥夺自由也就剥夺了快乐。
让课堂成为乐园。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之上,而不单纯是应试需要的阶段设计;课程内容应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具有鲜活的生命意义,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一大堆概念公式;教学方法选择应当注重理解运用,“授人以渔”,而不是过多的记忆积累;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追寻和探究,而不是单纯的传授和灌输。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包括兴趣、注意、思维、练习等)既是一种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教育质量。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与强化,探求欲望的正确引导与满足,师生互动的对话与交流,脑体并用的实践与创造,都将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激越与张扬。单调的说教、刻板的训练、机械的记忆、繁琐的考试,就会使本应充满快乐的学习变得味同嚼蜡、痛苦不堪。
让人人享受成功。兴趣和成功是快乐的孪生兄弟。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兴趣能够调动最大的生命活力和学习资源,使之专注于某一目标,使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成功则能彰显个人的才能潜质,获得他人认同,增强自信并发展自我期许。任何个体,尽管其发展方式、程度、水平千差万别,但成绩与进步总是主要的,都应当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学会用赏识的眼神看待每一个学生,热情鼓励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和进步,不但是师德师爱的体现,也是教育水平的标志。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问题生”,更需要实施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更需要用成功让他们享受快乐、增强自信。过高的期望与目标、过度的批评和指责、冷漠的不屑和歧视、无情的嘲讽和刺激,将使学生沉浸在失败和自责的情绪之中,逐渐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导致犯错乃至犯罪的发生。
让创造带来快乐。劳动和创造是人类快乐的真正源泉,也是青少年享受成长快乐的基本途径。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时刻涌动着创造的激情和冲动,这是教师最需要重视并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争强好胜的性格、出人头地的欲望、标新立异的念头、与众不同的举止、异想天开的问题,大都是处于雏形期的极为宝贵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一句引人注目的质疑问难、一个“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一项小小的发明创造,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创造快乐。不要总是低估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要总是认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微不足道,不要一味吝啬对学生创造成功的肯定与激赏。提供最好的条件,创设最好的环境,让学生摆脱各种束缚,勇于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让他们拥有创造和快乐的人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