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浅析
2009-04-03郭卫红
郭卫红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成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普遍还存在着管理无序的现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加强中小企业治理与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题,提出具体建议与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其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监督管理机制
0引言
市场经济越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越重要。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应同步进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内外事务,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因此,对不同阶段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关系十分必要。它既可以优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又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局面。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
1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往往是形式上的规范,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需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存在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持冷漠态度,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虽然建立,但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②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适应内部控制所需的专业能力,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有足够的知识层次,但出于利益驱动而无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③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④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联系
2.1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狭义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它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机制来实现。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中存在如股权不明晰、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等等。由此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很薄弱,会计和财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在其经营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管理,造成了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本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治理体系,将国际通用的企业治理惯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发展,使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高层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环境,为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的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2.2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作用远不止防弊纠错,有效和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良好的企业治理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
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企业治理,如果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则无法实现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也不能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3.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监督和监管机制。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多数中小企业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一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企业治理中应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积极实施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监督措施,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会计人员的“越轨”行为,这样一种机制具有良好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才能使内部人员的行为遵循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3.2理顺内部管理决策与执行的层次关系、建立多层次内部控制体系。从企业内部自身需要出发,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建立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高级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货币资金制度、存货制度、固定资产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相关的财务制度的建设;做到职责权限的明确;财产管理的明确;组织形式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的明确。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3.3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任何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决策者和执行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中小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会计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和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控制方法,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等措施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条件。
3.4强化内部审计作用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应在企业的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执行的有效性,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按照《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去制定执行,甚至必要时可以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鉴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从权利制衡到决策科学,企业各方的利益都体现在企业实体之中,只有理顺各方面的权责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而企业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决策科学化。因此,企业治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制衡,只是保证企业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企业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其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