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形认识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培养
2009-04-03毛益鸣
毛益鸣
小学数学中,图形认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浅谈自己在图形教学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培养。
一、创设情境,为课堂打好奠基石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必须在课始激起学生想学、想自己去探究的愿望。课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四人算二十四点的游戏,从四人的位置关系上让学生初步感受“相对、相邻”,接着通过牌面、方桌面的观察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面的动手操作做了铺垫,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其特征的认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也比较多,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度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人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别去找其特征,充分发挥了操作对理解概念与启发思维的桥梁作用。在导人特征认识时,为了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什么奥妙呢?你们想知道吗?”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为顺利进行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合作讨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为此,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前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肘,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想象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始,我让学生先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进行动手实践。这一过程,使学生迫切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蕴含着哪些奥妙,以此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明确地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哪些方面的特征呢?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利用这张表格的内容讨论研究,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学生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多种方法,验证了其特征。例如,在找长方形特征,学生说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时,我追问:“你怎么知道对边相等?”有的学生说用尺子量,有的说把纸对折一下,学生们都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学生还知道了不同的证明方法,每个人都在亲自实践中体会感悟其特征。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与发展,实现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发现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一过程是学生自我表演的阶段,教师只是一个观赏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了学生,使学生自己获得新的知识。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又进一步加强观察、判断操作,帮助学生强化特征的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点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两个学生戴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头饰,并配上一段富有童趣的对话。如:“请问我是谁?我们俩长得像吗?哪儿像?”学生对这样的教学会比较感兴趣,通过他们的问答,得出相同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与巩固。
三、巧设练习,为活用知识导航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一课的例题和练习的编排,特别注意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培养空间观念与实践能力。在这节课的练习中,体现了针对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用钉子板围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图形特征及它们间的相同点。接下来又设计了一组游戏题:在小动物背后藏着图形,知道其中一边的长或两边的长,让学生说其余边的长度。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边玩边学,知识在不经意间得以掌握。最后我又设计了一组数图形的题,给学生一个宽广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学习效果比以往的教学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更容易让学生主动接受。每个学生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探索,都找到了各自的价值。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做”数学的机会,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要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经历挫折与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效率似乎非常低。然而,这也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眼前的努力与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教师也需要一种耐心,学会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