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减负”现象引起的思考

2009-04-03张明霞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减负素质教育

张明霞

摘要:文章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分析了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学生的负担在结构与性质上的不舍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调整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纠正学生负担在结构与性质上的不合理性。

关键词:减负;考试;评价标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202-02

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减负,表明其态度之坚决。各部门紧锣密鼓、风风火火地热闹了一阵,但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感到从减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找出减负背后存在的问题,也许对“减负”有所启发。

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当高等教育还很稀有,不能保证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劳动力市场相对过剩的时候,考试的筛选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社会环境与不尽完善的教育体制相拍和时,当一个社会把“考试”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的时候,就把考试推向了极端,成为束缚人们发展的桎梏。这也就是当今为什么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依然存在着的这种将选择与淘汰作为目标,而不是将促进教学、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的频繁的“考试”,使得“减负”带来的是辅导书市场和家教市场的繁荣,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更重了。因为考试竞争激烈依旧。

这种考试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考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由排名次而带来的学生心理的过度焦虑。考试关系到升学有无希望,是否辜负了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和社会地位,等等。考试作为一种手段被目的化还造成了同学之间的一种畸形的竞争心理和由此导致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这种积近百年来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固有的弊端,根深蒂固地形成的一个层层选优、层层淘汰的“单纯应试教育”体系,只重视部分学生的应试训练,忽视对全体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只重视应考学科,忽视不考学科;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按标准答案答题,忽视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发展才能;只重视灌输,忽视启发;只管教,忽视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只按统考的标准强调统一教学要求、进度,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只强调“听话”、“循规蹈矩”,忽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创新的现代意识。这一切必然造成学生的负担在结构与性质上的不合理性。现在的中小学生有着非常沉重的机械化作业负担、背书的负担、分数的负担,却又有着空前轻松的社会责任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灵活机动的解决应急问题的负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发展,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和内蕴的素质内涵不会生成。在学生中充斥着触目惊心的盲目、顺从、机械、被动、冷漠和不负责任。

有人认为依靠政府的“减负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在校时间以及考试的次数,就能逐渐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被科学、理想、修养、情操、知识所吸引、陶醉的境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然而学生写字案头上高高摞起的应考资料、被请进家里来的教师们以及游戏厅里的孩子们不是在诉说着“减负令”的“尴尬”吗?

任何一项改革都源于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偏差。改革是为了纠偏、为了调整,不是制约其前进与发展。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然而请看某中学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赞扬的“素质教育现场会”:一周前各班抽一两名条件较好的学生在有关老师的“急训”下,展示给各位领导、与会者。——这是形式,一种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达成默契的形式。会后,一切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旧是女班主任踮起脚尖狠狠地抽打高出自己一头的学生的耳光,学生没有反抗,没有争议,因为考不上学可是最严重的问题。班主任铿锵有力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就是死,也要死在考场上。”

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学生的负担在结构与性质上的不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一个唯一标准衡量出的学生怎样,就意味着老师怎样、领导怎样、学校怎样、家长怎样。这样一个唯一标准,又给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所学校带来的是什么呢?为了证明自己的辛勤、自己的能力、自己学校的声誉,不惜损害学生生活的完整性,牺牲当下的时间,使学生习惯于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中生活,习惯于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拼命地追赶教学进度,使学生总是生活在被人操纵的时空中。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若不能领先市场,就会拖现代化的后腿。而我们在这样一个“惟一标准”的控制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片面发展、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好比我们生产一些不合时宜的物品,尽管精雕细刻,也终将逃脱不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评价的标准就像一个指挥棒,就像一个遥控器。而这样一个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学校的唯一标准。就会将人们牵向死胡同。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响应号召去山上、路边植树,擦着脖子上的汗,看着满山坡刚栽上去的小树苗,满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来年山秃了,小树苗死光了,继续栽,我们又满意地笑了。来年山又秃了……可近几年电视上报道,有人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看到满山遍野刚栽上去的小树苗,人们并没有笑,更重要的是,政府没有把应付的款项一次性付给承包者,而是只付一小部分,十年之后看树苗的长势再付一部分,二十年后再付一部分。这一举措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吗?仅靠对学生侧重知识掌握的一次考试,就对每位学生、每位老师、每所学校下最后的定语,未免为时过早了些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调整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纠正学生负担在结构与性质上的不合理性。

我们只有改变了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比上下的弊端,才能有力地为学生、为学校松绑,才能使高一级学校在录取新生时,将学生素质放在首位,才能够克服死记硬背、高耗低效,才能避免“减负”过程中的简单化现象,处理好减负与管理、质量的关系、减负与考试的关系、减负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才能教学生会听、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会运用,进而教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使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外活动都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们的眼、脑、手、嘴、空间、时间得到解放,使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放下过重的课业、心理负担,实现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减负素质教育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