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利益导向
2009-04-03朱俊
朱 俊
摘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用利益导向的方法来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引入利益导向的必要性。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应注意到利益导向只是方法不是目的,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利益导向;物质激励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94-0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利益导向是指特定的社会集团、组织,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改变人们的现存利益状况,从而引导人们接受、遵从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形成社会所要倡导的特定道德行为习惯这样一种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是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途径,它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有争取自身利益的权利已得到承认。这既带来了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也带来了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等道德败坏现象。利益像一只魔手,似乎可以驱使人们创造一切,又可以驱使人们毁坏一切。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是否应包括利益导向的方法,来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更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推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一部分可以靠理想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要靠物质手段来实现。”在对待集体和个人利益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决不能把普通的共同原则和那种粗陋的平均主义混淆起来”。这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思想。
邓小平同志关于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的论述,表明了运用利益导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指出:“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正是正确运用利益导向的典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证明,只有人们当低一级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或才能对人起激励作用。人的需要是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它决定着行为的方向、目标和强度。妥善处理好物质利益问题,可以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的必要性
1.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入利益导向的必要性。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职工、企业和行业的利益更紧密、更直观、更明显地与国家、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为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职业责任感、规范职业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涌现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群体。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职业道德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市场经济主体对“物的依赖性”及其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容易诱发和助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二是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人们的交往中,造成党风、政风不正,行业不正之风盛行。人际关系冷漠等消极腐败现象。三是长期以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重视理性化的教育方法而忽视正确的利益导向方法。过分强调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的利益及需要,挫伤了人们的工作热情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人们的思想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过适当的利益奖惩,使人们体验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互为依存性,必然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2.人们对利益问题认识上的不统一,也表明了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的必要性。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职业道德依赖于人的优美心灵而不是依赖于世俗的利益。然而,人的理性、灵魂、意志的形成是离不开现实利益这个基础的。我们不能因为高扬理性的旗帜,而无视职业道德的客观基础。二是职业道德教育以利益导向会强化人们的利己主义思想。这种担心只是看到利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未能看到利益还是推动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动力。三是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是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我们强调利益就是在保证社会整体利益前提下,肯定人们的求利动机、致富欲望和财产所有权,会进一步激发人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热情。为提高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3.目前,由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践探索上的局限性,导致人们对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方法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随着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中大胆探索。利益导向的方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将得到普遍应用。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方法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运用利益导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利益导向不是目的,只是方法
利益导向要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强调利益导向的同时仍需要侧重于理性化的教育方法,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做一个头脑清醒的、自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们的价值观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个人与社会的错位、索取与奉献的失衡、现实与理想的湮灭。行为主体价值观的错位是产生腐败等消极现象的主观认知性因素。
(二)利益导向过程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引导人们树立“职、权、利、效”相统一的思想,不仅要获取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激发人们的崇高精神需求。要倡导无私奉献,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识大体、顾大局,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要服从、服务全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坚持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原则,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谋利性、利他性的结合与统一,“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的利益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利益导向要引导人们合理、合法地获取正当、合理、合法的权益,而不是不择手段的唯利至上
特别不能容忍那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坑蒙拐骗。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的践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但在经济上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且从思想上腐蚀了人民群众。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受到的是做老实人吃亏,奸诈之徒得益,那么是很难指望人们做遵守社会职业道德要求的老实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我们应当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利益导向问题。倡导人们遵守市场经济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争取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