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日本的研发投资效率分析》

2009-04-02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期

乔 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这一重大成绩的取得与日本政府、民间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以及卓有成效的技术引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成华博士撰写的专著《日本的研发投资效率分析》正是基于这一命题形成的一项重要成果。

该书系统研究了技术进步对于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者具有长期在日本留学和访学的经历,因此,对该选题已做了长期研究。书中作者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要素生长率的增长率及研发投资的收益率进行了测算,从研发投资的效率角度分析了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低迷的原因,为我们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研发投资效率的论著。

作者首先针对日本的研发体制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推动技术进步的制度架构。其中“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横向协调功能对于防止重复投资以及提高研发投资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受整体财力的限制,中国的研发投入还不够多,但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的欠缺,也大量存在着研发投资的浪费以及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研发投资总量的增加,更应注意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需要整合资源,集中各主体的优势,开展产学研或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而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

其次,该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到底是增大还是缩小这一具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利用C-D生产函数以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际测算,从而证实了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之80年代有所下降的结论,实证结论令人信服,而这一严谨的计量分析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在实证分析后,作者进一步针对中日两国的研发投资现状及其优惠政策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研发投资的激励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借鉴日本的总额型研发投资的优惠政策,即不再是研发投入与以前的投入差额可享受税收优惠,而是只要投资于研发,就可按照一定的比例享受税收的减免,这对激发企业的研发投资积极性可能效果更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研发投资、设备投资以及技术引进的相关激励政策进行调研,根据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尽快推出优惠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

总体看,该书总结了日本在科技开发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对如何加大我国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何提高有限的研发投资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等课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并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 王莉]

1.缺少资本

“资本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资本,社会经济就不能有效运转,资本作为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磁铁一样,把社会产品及其生产都吸引到它的周围,资本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就会繁荣。因此,资本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决定着整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本总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处在欠发达的地位,基本还属于典型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形式,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并通过它形成一定规模的投融资体系,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但现实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民族地区历史以来一直远离国家经济核心区,远离金融中心,不能形成规模化的资本集聚与资本运营体系,缺少内外资本投入,加快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2.缺少技术

发展的落后,还表现在科研与生产技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革命性的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益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使用先进的技术,更没有能力大规模地的投入,实施技术创新,不断积累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核心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地区技术后发优势的一条捷径应是更加注重对外来科学技术的学习,通过模仿移植、消化吸收再到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现有技术水平,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的动力支持。

3.缺少市场制度

在大理白族地区,市场观念及有形市场古已有之。但是,在新的世纪,面对现代开放的社会,我们首先是缺少完整的现代意义的市场体系。大理白族经济与国家整个经济体系一样,还处在体制转型之中。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既有的体制性惯性,旧体制的约束性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缺乏应有的技术含量,离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现有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功能有很大的局限,各类市场间发展不平衡。另外,缺少完善的市场制度。像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方式这样制度性的问题,仍处于初步探索过程中。中国历史上历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基础上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都迸发出了的巨大经济发展动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可以看到制度性的因素往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大理白族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大理白族自治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坚持高起点,重点突出,追赶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原有工农业基础优势,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的优势,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建立区域性的特色民族经济。

1.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山深谷的特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立体地貌”、“立体气候”,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利用“植物王国”、“香料药材之乡”、“天然花园”、“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等的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热区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在农业生产中,要加大科研力度,及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大深加工力度,使大理民族自治地区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以龙头企业为示范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族地区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广大农村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应以扩大生产商品性“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作为政府政策引导的主要方面。要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政策思路。从生产组织形式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使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奠定了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前提和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加快,农业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明显地呈现出滞后性,突出地存在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组织和引导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承担着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使农民摆脱千百年来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既面对生产问题,又面对市场问题;既要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承受市场风险。同时,龙头企业又是闯市场、创品牌的主力,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缺少了农业和农民联通市场的有效环节,增加了农民面对市场经营的风险。在经济成分上,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坚持谁有能力,谁就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总结龙头企业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实用科技文化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创新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及生产协作形式,积极推广实施诸如农村小额信贷、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等金融资本组织形式;创建农村农民产业协会、科技推广协会;扶持农业某项龙头产业,农民则以土地、劳动力、一定的资本入股,组成适应农村现有条件下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依靠农村拥有经营头脑的经济能人的领导,做大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普遍推广农资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建立市场信息化通道,采用订单农业,有效提升产、供、销水平。在民族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山区、半山区要有比其它发达地区更有组织性、更有主动示范性、更有耐心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紧紧依附全省支柱产业,发展本州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先导产业

据统计,200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体系大类中,按规模以上统计,工业增加值在5 000万元以上的行业有烟草、电力、冶金、印刷、饮料、食品和建筑建材。7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5%以上。其中,烟草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1%,其他6个行业的比重都不到2%,远未达到5%的经济支柱标准。

对唯一工业支柱的烟草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烟草企业“强强合作”,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再创新的辉煌。从国家利益和本省本地烟草产业的长期利益出发,推动国内跨省区市烟草产业重组战略的实施。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及几大区域烟草集团为龙头,在“国家烟草专卖法”的框架内,对国内烟草生产企业放开批发、零售市场,以市场需求来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在国家计划的大指标内,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国产烟草商品市场竞争力。在烟草产业内部,云南具有独具、优质的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无论是原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重组中,获得相当的比较优势。主动与国外同行业的优秀企业集团构建适应世界贸易的新型合作方式,形成互惠双赢的市场合作关系。当前,烟草加工业受计划及市场的影响,生产有所回落,个别名优品牌受到市场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将对我们已有的优势构成新的挑战。因此,烟草产业应坚持以名优品牌为主,切实维护名牌产品的形象,加大结构调整和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力度,努力开发适应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优质商品,改革营销体制,合理增加营销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利润构成比例,以利益驱动,形成长期稳定的,渐次扩张的科学营销网络体系。不盲目扩张非烟产业,应以市场导向而非行政命令来经营企业。重视本系统内多产业的整合,择优做大优势产业部分。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的产业,涵括了以天然药物为重点的现代医药、绿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绿色园艺、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应着重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天然绿色药品、保健药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药用生物工程、新药筛选、新菌种培育、天然药物生产,中药现代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开发生化药和地方民族药等。要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市场化紧密结合的原则,按照产业化、高起点、高品质、大市场的要求,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己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核桃、大蒜、梅子、亚麻、蚕桑等产业,加强对食品资源的深加工,重点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乳品系列、啤酒、茶叶等产业,增加新型营养和方便食品品种,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积极开发浓缩蔬菜汁和果汁,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对保健的需求。要十分强调“绿色”品牌,推广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采用标准化种植,严格的管理及检测规范,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第一车间“非绿色化”的生产问题,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注重生物资源开发中的行业整合,选准核心企业,重视培植品牌,实现规模效益。重视产、供、销运营体系的建设,利用现代物流系统,以市场为纽带,有效地连结农民、生产商与营销商之间的关系。对已渐成规模的产业,如大宗农产品,渐次实行以拍卖市场为主体的营销体系,实现与国际同行业产品营销方式的对接,形成的通畅现代物流系统,更有效地刺激消费。

旅游产业要以苍山洱海景区为重点,抓好精品、精点、精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条件。要把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大理旅游的鲜明特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宣传促销,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提高经济效益。用鲜明的特色、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强有力的宣传促销增强大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把大理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建筑建材产业。建筑业要加快优化重组步伐,建立高资质和园林古建筑的骨干企业群体,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宽州外市场。要重点抓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发展大理石板材和其他新型建材,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发展非金属矿及深加工制品,巩固滇西建材生产基地地位。培育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大理州拥有潜在的较强优势。应积极主动地借助全省矿产业支柱产业建设“重点发展铅锌,积极发展铝,择优发展铜,深度加工锡,加快发展稀贵金属,重视矿产品的深、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思路,优先使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成为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探求矿电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和加快澜沧江、金沙江电力资源开发的机遇,全力配合小湾电站建设工程,当好配角,搞好协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立足州内水电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加快对金沙江鲁地拉、龙开口以及功果桥等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尽快加入到云南主力电源的建设序列中。科学规划,有选择地自主引资建设一批中小型电站,使理白族自治州成为云南绿色能源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民族自治地区水能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促进全省电力支柱产业的形成。

3.大力发展以民族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历经20多年的发展,民族旅游业己经成为全州产业结构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者876.59万人次,海外旅游者26.8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6.2亿元,旅游创汇7366万美元,名副其实地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现在,大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省内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使大理民族旅游业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规模扩张和提质增速等发展困难。如何才能保有既得的市场份额,变挑战为机遇,并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开放的市场条件开拓创新,着力提升特色民族旅游产业的整体历史文化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民族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按国际运行规则建立高效有力的行业管理体系,全方位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积极利用外资,加大民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做强做大民族旅游产业,需要我们继续深层次地把握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托大理白族地区所独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多民族文化品牌的优势,不断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再创大理民族旅游业新的辉煌。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促使大理白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很强,其发展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其他物质产品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大理白族地区以服务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服务业中的民族旅游业所提供的旅游消费有其特殊性,即旅游的需求消费通过交通运输突破了地域限制。大理民族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经济作物资源、林产资源、畜产资源等,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产业能力较低,多数资源都是以未加工的原料或初加工的产品形态运销外地。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致使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民族旅游业则可刺激用以满足旅游经济需要的工业品生产的增加。这样,可根据国际、国内的旅游需要,重点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工艺纪念品及旅游消费品等能耗低、污染少、劳动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实现大理白族地区资源的纵深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 Dali Baizu Autonomy State

ZHU Qi-cai, GUO Fei, YANG Yang

(Econom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Yunan Fiana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After managing the white clanautonomy statelag of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greatly, current nature of, the reason of the history, also have the factor of the policy, the system effect, but more important still lie in the oneself industrial structure's fall behind with the low effect.Yunnan manages the typical mode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white clanautonomy state has the race region greatly, its three greatest industries and it changed to reflect western region the development track and special featureses of the economy in the race region, therefore, how pres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the reques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peeds the national autonomy region excellent turn is the race main topic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lk autonomy; industry struct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责任编辑 杜 娟]

乔 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这一重大成绩的取得与日本政府、民间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以及卓有成效的技术引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成华博士撰写的专著《日本的研发投资效率分析》正是基于这一命题形成的一项重要成果。

该书系统研究了技术进步对于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者具有长期在日本留学和访学的经历,因此,对该选题已做了长期研究。书中作者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要素生长率的增长率及研发投资的收益率进行了测算,从研发投资的效率角度分析了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低迷的原因,为我们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研发投资效率的论著。

作者首先针对日本的研发体制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推动技术进步的制度架构。其中“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横向协调功能对于防止重复投资以及提高研发投资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受整体财力的限制,中国的研发投入还不够多,但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的欠缺,也大量存在着研发投资的浪费以及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研发投资总量的增加,更应注意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需要整合资源,集中各主体的优势,开展产学研或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而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

其次,该书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到底是增大还是缩小这一具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利用C-D生产函数以及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际测算,从而证实了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之80年代有所下降的结论,实证结论令人信服,而这一严谨的计量分析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在实证分析后,作者进一步针对中日两国的研发投资现状及其优惠政策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研发投资的激励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借鉴日本的总额型研发投资的优惠政策,即不再是研发投入与以前的投入差额可享受税收优惠,而是只要投资于研发,就可按照一定的比例享受税收的减免,这对激发企业的研发投资积极性可能效果更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研发投资、设备投资以及技术引进的相关激励政策进行调研,根据经济主体的现实需求,尽快推出优惠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

总体看,该书总结了日本在科技开发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对如何加大我国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何提高有限的研发投资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等课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并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