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课程整合

2009-04-02岳文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物学课件信息技术

岳文果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与生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和谐互动、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整合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构建教材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拓展学生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生物教师对“整合”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过分追求技术的运用,一节课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手段,整堂课显得十分花哨,无形中将传统教学手段全盘推翻;为了“整合”而“整合”的现象,只是一种花瓶式的、仅供教师做公开课和比赛采用的形式;仅仅考虑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有机地、高效地整合呢?

1 依据知识类型,选择整合手段

1.1 微观知识的教学当代生物学的发展早已进入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本质。高中生物学有大量涉及分子层面的知识,如蛋白质、DNA的结构,仅仅通过挂图和语言表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有机分子和细胞的各种结构,实现微观知识宏观化、平面知识立体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1.2 动态知识的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中典型的动态知识,由于其抽象、微观、变化复杂,历来是教学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通过3DMax、Flash动画模拟或PowerPoint分步展示,用动态化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有直观、准确、形象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

1.3 生理学知识的教学高中生物学中有大量涉及生物体生理的知识,以吸水为例,高中生物学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涉及根尖细胞的吸水方式,“水的平衡与调节”中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此类知识若只采用挂图或图片难以让学生理解,此时动态课件便是最有效的工具。

1.4 生态学知识的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知识点不是很多,但因其宏观、理论性强,对前几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功能等)高度概括,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学生会做题,却往往说不出所以然,这表明学生对“稳定性”难有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截取一段以“生物圈Ⅱ号”实验为主题的视频资源,学生在观看时为人类能建造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而震撼,随后又为实验的失败而感到遗憾。笔者又利用视频截图引导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内部的生物成份进行分析,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由浅入深、由现实上升到理论,既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又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 依据课型,选择整合途径

2.1 新授课新授课一般根据上述原则来选择整合模式,选择恰当的结合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2 复习课高三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复制与结构”“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结构”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信息量非常大,难点颇多,大多数学生复习时很吃力。教师可利用FrontPage或PowerPoint制作课件,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再逐一加以详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有的重点复习“DNA分子的复制”,有的重点复习“基因的表达”,全体学生均可进行自主复习,并辅之以习题巩固、强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复习课中,一个设计完善、准备充分的课件,既对基础好的学生起到提纲挈领、高效复习的作用,又可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2.3 实验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真实的实验操作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实验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成功率不是很高,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此类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可用Flash动画模拟实验过程,获得正确的实验现象,从而校正学生操作中的误差。

还有一些是中学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如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的来源,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大多数中学无法进行的实验,如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自交、测交的实验,玉米的有性杂交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静态挂图“生动”讲解,甚至“空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将这些实验转化为动态,使学生的认知更具体,理解更深刻。当然用课件模拟实验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生物学中的实验知识毕竟是以学生真实动手体验和自主探究为主,课件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3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整合方式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的年龄时期,而信息技术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引发身心疲劳,而大脑疲劳则会加剧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适时适度,切忌文字、图片、视频、音效多管齐下,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结果课堂成了展览会,教师成了放映员。并且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艳、乱、花,力求视觉上的美感,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其目的也是如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它的积极作用,又不能盲目迷信。进行信息技术和生物课程整合时,应重点考虑信息技术应紧扣教学主题,把握住恰当的呈现时机,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灵活地改造与优化,并完善发展,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从而对学生的心智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生物学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