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之后的下一步
2009-04-02宋奕青
宋奕青
所有的政策都有其着重处,政府的政策如何撬动市场,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期待;很多矛盾在激化,利益各方试图从更理性的方式应对眼下市场需求走弱,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型企业:“走出去”时机凸显
“走出去”,这是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有企业中长期战略性任务,“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对国有企业最为形象化的表示。
不论此举是否会引起部分专家担忧,大型国有企业确实已进入全新局面。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话说,“眼前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觉得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走出去。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进入全球市场,进而提从产业链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
同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陈德铭指出,企业到了海外,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差,需要中国一些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进行帮助和支持;而政府也会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包括援外资金、优买优贷等。
相比之下,政协委员、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方方却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海外并购,在“走出去”过程中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考,要有战略,而不是抱着一种“抄底”的心态。
在全国政协开幕的前一天,记者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2009年会员大会上获悉,2009年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加快主辅分离和资源整合步伐,以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目标,央企资本与地方资本正呈现加速对接重组的趋势,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将加速度进行。
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09年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下,大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加速,混合并购也将渐入高潮。
中小企业:多条措施解决“融资难”
大型企业发展战略刚刚尘埃落定,3月5日的下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言献策”记者会上,“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了重要话题之一。
“中国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承担了全社会就业的60%至70%,但却面临着融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贷款难、融资难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的话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经济全局关键意义所在。
中小企业中很多都是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企业,国家今年要解决900万新增劳动力就业,大部分就业岗位必须在中小企业里实现。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问题,地位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在此之前,银监会曾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设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专门部门并开展业务,不过,长久以来,中小企业一直不是银行信贷的“宠儿”,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就更是如此。
在内地投资设厂多年的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林铭森指出,大部分中小企业若要转型、转移则殊不容易。他以造鞋厂为例,指出难以要求造鞋厂商突然转型经营其它行业,“厂商只能在本行内提高科技含量、生态环保指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产品增值,提升竞争力,而不能空说转型。”
当林铭森建言“转移难度甚大”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今年将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允许企业将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实施抵扣。这样可以比较大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行长周小川也透露,央行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调控手段,例如,广东很快将有300个企业率先推行粤港合作办理人民币结算服务。中银香港和交通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也将率先提供有关服务。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3月6日称,《放贷人条例》目前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的二档立法计划,“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如果经营良好,融入资金比例可扩大,2年后可达到资本金的1倍,3年后可达到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