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磐石
2009-04-01冀者
冀 者
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新兴村66户移民集中使用国家水库移民扶助资金,进城买地建房,一反领取补贴在本村建房的做法。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他们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而比这更令人烦恼的是,移民进城居住后前途依旧迷茫。
这是一群颇具企业家精神的农民,他们希望借助国家扶助中小水库移民的政策,完成一次从农村到城市的个体性突围。他们限度地发酵扶助政策的功效,国家对移民户均一万多元的补贴成为村民动议并启动合作进城建房最强力的黏合剂;执行过程中,将新建住宅楼一楼抵押给建筑商,吸引他们带资进场,从而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预留19套住房用于出售或出租,使自己进城后有了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可能;允许建筑商自建第八层作为其财产(条件是建筑商付给村民每平方米90元的费用),不但减轻了资金压力,而且使自己用来出售的7楼提高了售价。
如果说,眼下所遭遇的资金困难,是在国家扶助资金到位后即可解决的近忧的话,那么,横亘在城乡之间坚硬的制度藩篱则是建房农户不得不认真思量的远虑了。据麻章区移民办主任邹武介绍,即使移民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区政府也很难将村民的户籍由农村转到城市,也不大可能让移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
有学者曾经指出,为方便控制和管理人口,我们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圈在一个个格子里生活。人在其中,不能随意迁徙流动。这个格子的上下是城乡藩篱,左右是区域间的隔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农民可以在城乡间、不同地区间流动,但由于附着在户籍上的利益没有废除,因此人们依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迁徙自由。
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考量新兴村民进城建房的这一创举,其背后所反映的城乡之间的权利关系,不仅令人唏嘘与无奈。
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研判,进城建房无疑是明智之举,城市房产未来的商业机会和升值潜力都大大高过农村,而这得益于城市所独有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公共服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手中握有同样的资产,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投资策略的偏差和制度的限制,价值相差悬殊。人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逾越地域上的鸿沟——事实上,新兴村民目前已经和城市人拥有了同样的投资机会——而深藏于城乡居民身份背后的鸿沟则是靠一己之力无法填平的。
依附于身份之上的是权利和利益。从这个角度看,选择在何处建房,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潜意识里这是他们对现有城乡间权力关系的冲击和质疑,它寄托了村民改变自身命运、追求社会公平的渴望。当然,在冰冷的制度磐石面前,个体的努力犹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一样,显得势单力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