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远未有效帮农民避险
2009-04-01任芳
任 芳
谷贱伤农、棉贱伤农、猪贱伤农……我国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格外严峻。在这轮全球性的危机中,国内巨额收储资金的投入,常常换来昙花一现式的价格上扬;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发挥也难尽人意。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受品种、资金和投资者三大瓶颈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尚难有效帮助农民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应尽快完善期货市场品种体系,试点发展产业基金,引导信贷资金入市。
上市商品期权方便农民上“价格保险”
去年10月,刘兴强踏入四川遂宁一个养猪专业村的一瞬间,被前来欢迎的村民和阵阵鞭炮声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此前村委会负责人说,他负责生猪期货,而生猪期货可以让村民在开始养猪时就知道并锁定卖猪时的价格。“自发鸣炮欢迎交易所的调研,我是首次遇到。当时一下子感受到了农民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肉价波动让他们受到的伤害之深。”他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上市生猪期货”,目前稻谷期货也在上市准备当中。加上已经上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期货,我国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品种日益完善。
“上市期货品种迈出了服务相关产业的第一步。”刘兴强说,农民对期货市场了解有限,专业操作水平更是缺乏。相对来说,期权产品操作透明、简单,农民只需预先支付一定保证金,就可以锁定农产品未来的最低售价。我国应该加快推进期权交易步伐,更有针对性地为国内弱小散的农民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期货交易所完全有能力上市期权产品,相关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代表说。在他任大商所总经理期间,曾经促成了我国玉米期货的上市交易。
设立产业基金合力促进农业发展
期货市场主要是一个专业市场。没有专业人员对工具的合理有效使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的功能依然难以发挥。那么,普通农民该如何避免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呢?
刘兴强说,在我国期货现货市场结合尚不紧密、农业产业整体弱小散的情况下,培育产业基金或鼓励发行相关信托产品是一个现实的选择。通过产业基金将社会闲散资金输送到产业中来,有望实现一箭双雕: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期现市场结合,增强期货市场流动性,提高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效率。
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期货市场发展初期,由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在促进农业生产化、推动期货市场发展,以及培育农民运用期货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产业基金依然是一些国家农民和小生产者、小型贸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重要中介。
刘兴强建议,借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或相关理财产品发展经验,或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和现货商共同发起、或面向期货投资者和产业界各类主体募集,配以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农产品基金试点和鼓励发行信托产品,以期现套利基金为着眼点,尝试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基金和信托产品,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期现结合,服务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设立产业基金法律层面没有问题。至于设立政策性还是商业性的产业基金,还需要操作层面的研究。
入市信贷资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信贷资金不能进入期货市场,是大量涉农企业进行套保的瓶颈之一。而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不能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又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
刘兴强说,目前我国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利用很不充分,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农业企业实力较弱、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特别是收储企业基本靠银行信贷过日子,缺少自有资金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因此,建议在银行、期货公司、信贷客户间建立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在严格操作流程、加强过程监督前提下,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贷款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灵活进行现货套保经营,实现预期收益并降低涉农贷款风险。
多位专家表示,只有资金在银行、农户或涉农企业、期货市场、保险市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