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一座城市的“助推器”
2009-04-01陈庆
陈 庆
成功的会展确实能为举办地的经济发展注入相当的活力。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先生就曾说过:“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
2009年2月10日,成都沙湾会展中心,“2009成都元宵商品交易会”进入到最后一天。下午3时许,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红运花园的张孟桃大妈坐在会展中心外晒太阳,手上拎着的篮子里装着木耳、嫩笋、豆腐干等商品。“今天就撤展了,很多商家都在打折,我专门过来淘点‘相因(注:川话,“便宜货”的意思),刚刚才从展厅里头挤出来。”60出头的她,说起刚才淘“相因”的情况,语气中还带着兴奋。
跟张大妈有着同样心思的还不在少数,展厅内部,购物的人潮依然汹涌,商家们也在卖力地吆喝着,力争将剩余的货物全部卖完。“1月份的新春年货购物节,比这次的场面还要大得多,上下两层楼的展位都排满了,商品种类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组委会负责人张强介绍,在那15天的购物狂欢节中,超过180万人次进场“扫货”,采购年货的市民“淹没”了沙湾会展中心,总成交额达到8.5亿元。
新年伊始在市区连续举办的这两次购物展会,大大聚集了消费人气,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年初的两个购物节情形火爆,给我们今年的会展活动开了个好头。”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陈琳表示。
而在过去的一年,会展经济同样表现不俗。在汶川大地震和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一道难题。会展经济在“解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震之后,成都迅速推出会展“黄金季”,连续举办多项大型展会活动,极大地助推了人气的迅速聚集、恢复着人们的投资信心。
2008年,成都共举行展会260个,直接收入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20%,会展产业增加值达到8.7亿元。成都会展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愈加明显,直接带动了旅游、广告、餐饮、娱乐、交通、信息通讯等服务业的发展,会展业间接产值(拉动消费)达到180亿元。据中国贸促会去年底公布的资料显示,成都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一起,共同跻身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行列。如此逆势而上的成绩,使会展经济成为成都拉动内需、止滑提速的重要着力点。
“办展会是很好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升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的方式。”陈琳道出了会展经济的优势。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展会能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或行业的发展。目前成都举办展会的主题涉及电子、汽车、建材、医药、医疗设备、花卉、食品、美容、家具、服装等行业,这对成都工业、农业、科技、商贸等的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发挥着激活作用,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西部地区会展业的龙头,成都会展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地震后,成都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又受到国家和省级灾后重建政策扶持,形成“洼地效应”,吸引了大量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来成都寻找转型机会;另一方面,成都有多次举办大型展会的经验,具备良好的会展经济环境,会展场馆、酒店餐饮、基础设施等配套资源也非常丰富。这些有利因素,都将为成都打造“会展之都”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将使会展经济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有力的“助推器”。
今年,成都将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软洽会等280多个展会,基本上每5天就有4个展会,是近年来成都举办会展节庆活动最多的一年。陈琳预测,全年来蓉参会参展客商将达到130万人次,外地来蓉参会的人数将达700万人次以上,大大超越2008年的参展客商人数和参会人數。“总体来说,今年的展会数量多,规模大,档次高,这将对拉动成都经济,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语破的]
“中国人习惯将危机解读为‘危险与机会并存,2009年,对中国的流通业而言,危险无疑将大于机会,但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不停止,13亿人坚定不移奔小康的信心不减,流通业的前景就不应是黯淡的,明天依然值得期待。”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