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2009-04-01

群众 2009年3期
关键词:泰州全市基础设施

张 雷

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泰州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经济金融保稳定保增长座谈会、经济工作座谈会,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因地制宜研究对策举措,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克难奋进保增长。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加大城乡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把当前的“困难期”转化为新一轮发展爆发力的“积蓄期”,转化为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加速期”。努力使今年成为泰州的调整提升之年、开放创新之年、赶超跨越之年。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针对经济增速趋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问题,我们将“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积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2009年,全市研究确定了6大类46个重大项目,其中地方政府性投资达110亿元,力争拉动和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形成新一轮项目建设的高潮。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致力增创发展优势。加快推进泰州长江大桥、江海高速、兴泰公路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启动建设泰州大桥北接线一期工程、328国道泰姜段改线和引江河大道工程,推进宁启(泰州段)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规划建设泰州港永安核心港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畅通快捷的立体化交通骨架体系。

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致力打造宜居城市。按照“把泰州建设得更美、更精、更适宜人居和创业”的总体目标,今年,我们将再投入120亿元以上,重点围绕优化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大力推进旧城区的改造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复兴,风景区的规划整治建设,以及文化中心各个场馆的建设。扩建城南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区污水主管网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做足“绿”和“水”的文章。

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入,致力改善保障民生。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今年力争新增创业5万人,带动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保障全覆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廉租房5.3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130万平方米,落实租售并举房10万平方米,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教科文卫体等事业发展,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筹建泰州太学,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城市文化新地标工程建设。

努力破解发展中难题

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保增长、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要抓好项目上马,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应,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发展中的难题。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去年11月,我们共排出参加省银企对接的项目278个,计划总投资1000亿元。当月,又与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江苏银行将在3年内向我市提供40亿元的贷款资金,支持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优质企业发展。去年12月16日,我们成功举办了“百企百亿”银企对接会,有101个项目现场签订贷款协议,13个项目达成意向性协议,贷款总金额达158.19亿元。由中国建设银行泰州分行等17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近期也将向中国医药城建设提供20亿元的贷款。市及各市(区)财政也分别筹措500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信贷偿还、续贷周转。

加大作风建设力度。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投资者为主题的“三服务”活动,并把“三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措施。纳入机关作风建设,与机关考评挂钩,把评议权交给企业。全市任何部门、任何机关干部都不能游离于经济工作中心之外,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积极支持、帮助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照“审批项目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的目标,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大幅度削减,向社会公示,让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和社会负担。按照“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要求,大力营造开放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民主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亲商爱商、崇尚创业的人文环境,努力使泰州的综合发展环境更有竞争力。

积极培育发展后劲

科学应对金融危机,要求我们把危机转化为加快科学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的机遇。当前,泰州的优势在于有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而劣势在于载体建设水平与承载重点项目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此,我们要从基础抓起,从基本功练起,不断提高载体建设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后劲。

举全市之力建设医药城。泰州中国医药城二期已列入省扶持的重大产业项目,我们将抓住省里给予特殊政策的机遇,围绕“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市区经济发展主阵地和城市建设的新核心”的目标,加速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的集聚,在引进全球知名医药企业、知名研发机构和领军人才上,在产业化项目实施和新成果项目落户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东方小镇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国际风情与东方元素相融合、科研开发与康健休闲相结合的配套环境。

扎实抓好开发区建设。围绕沿江开发区布局、产业发展特色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完善各省级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推动规划建设上水平、功能环境再优化、招商引资见成效、产出贡献大提高,努力建成全市最具活力、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科学发展“示范区”。今后所有产业项目原则上一律向同区集中,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各类同区产业集聚度有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突出发展市区经济。泰州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快市区发展是提升泰州市综合竞争力的当务之急。我们将进一步理顺市区行政、财政、城建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海陵区、高港区抓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对海陵区我们提出要突出服务业发展、突出经济转型,勇于改革创新,力争率先发展;高港区要充分发挥沿江优势,放大大桥效应,主攻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努力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责任编辑:尤展

猜你喜欢

泰州全市基础设施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幸福水天堂——泰州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泰州古韵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