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应对危机中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2009-04-01游新华杭邦华夏玉兰

群众 2009年3期
关键词:江都危机科学

游新华 杭邦华 夏玉兰

江都市是全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市(县)之一。牛年新春伊始,记者来到江都,就此次试点情况进行采访。与记者一见面,市委书记倪士俊就点出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江都开展试点工作的特点:“江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中,把应对金融危机作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契机,靠科学发展抗衡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江都采访期间,记者所见所闻,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问计于民。找准科学发展路径。这些年,江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工业产值达1250亿元,在扬州各县市中率先突破千亿元,财政收入41.1亿元,并连续8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江都的领导者并没有陶醉于此,更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确立了更高的参照系。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他们深刻剖析了江都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全市上下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规律,做到:面对挑战,不为问题所困,积极应对,顺势而为;面对实际,不为模式所限,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面对成绩,不为经验所累,开阔视野,大胆创新。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如何破解难题,又好又快发展?江都采取的办法是:问计于民。在全市开展了“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向全市百万市民征求对策建议,共梳理出2000多条“草根计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进一步找准了科学发展的路径。

共克时艰,帮企业渡过“寒冬”。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企业好,经济就好:企业强,实力就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现在正处于“寒冬”季节,因此,帮企业“过冬”,就成为党委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应该联系的实际。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江都就组织开展了“走百村、访千企、进万家”调研活动,市领导和市直部门领导结合工作职能,各有侧重地开展调研,“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认真听取企业和基层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寻找破解难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及时制定下发了促进企业发展的16条措施和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的20项政策,主要帮助解决融资、人才、减负等问题。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市领导牵头先后帮助270多家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合作协议,落实323个项目贷款,贷款总额达109亿元。还多次组织针对企业和返乡农民工的招聘会,既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又为返乡农民工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江淮、邦威等企业,装配及车、钳、铣、饱等技术工人一直紧缺,以往的招聘情况极为冷淡,在最近几次招聘中却出现了少有的火爆场面,仅2月4日的招聘会上,江淮公司就与80多名求职者达成意向,邦威公司也与50多人签订了用工意向。

正因为企业的运营比较平稳,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给江都经济造成多大的威胁。从1月份的情况看,各项经济数据同比去年出现大幅上升:财政收入增幅达31%,比去年全年平均增幅高出3.1个百分点,同比增幅超历史;完成工业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38%;利税8.4亿元,增长38.8%。这些数字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江都在应对危机中的作为。

用好政策,化危机为机遇。为应对危机,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对地方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江都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积极争取新的项目,目前已有26个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笼子”,获得专项资金1.18亿元,占扬州全市争取到的资金总量的一半。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项目,对原有的意向项目,加快上马,尽快投产:由中国海运集团投资100亿元兴建的中海造船基地,为国内造船基地单体规模之最,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钢质浮船坞刚刚从这里下水。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的规模,更为可喜的是,该项目的上马,一举盘活了停产数年的江都船舶公司的近10亿元存量资产:海螺集团投资25亿元的水泥项目春节前在沿江落户,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水泥600万吨;双汇电力借助国家加大电力设施项目建设的机遇,在手订单超过1.5亿元;诚德集团与宝钢、首钢加快合作,大口径无缝钢管继续占据国际市场首席:引进的中远物流、中材国际、日本电装、法国阿海珐等12家国字号和世界500强等项目,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除了借助外力,发展大项目以外,江都还注重修炼“内功”,精心培育和打造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3个千亿元产业群,力争经过3~5年努力形成规模。在危机面前,有的地方只看到困难,对危机束手无策;有的地方却从危机中看到机遇,找到机遇,并抓住机遇,江都正是这样做的,他们的好多大项目正是在危机中加快了落户、上马的速度,是名副其实的化危为机。

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升级。危机不仅可以给发展带来机遇,也给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时机。在应对危机中,江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着重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以传统产业为特色的江都经济进行调整转型,着力打造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件、机械电子3大产业群,用3~5年时间,分别达到年销售超千亿元。目前,3大产业群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已达68%。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件、环保机械进入省150家产业集聚、产业集群项目库,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江苏省重点船舶产业园区。二是狠抓园区的升级转型。江都经济开发区依托36.2公里的长江岸线,围绕机电冶金、船舶制造、港口物流、IT等主导产业,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建成省级船舶产业园、机电冶金园、建材工业园、高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配套同和港口物流区等到“五园一区”,引进中海造船、诚德钢管、海螺水泥、海昌物流、中远物流等项目45个,总投资达280亿元,协议利用外资8亿美元,到账4亿美元。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及配套件生产、特钢生产加工两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三是着力推动企业创新。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推动产学研结合,与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盛华电气与南方电网合作的特高压户外频试验系统电压等级、海拔高度都是世界第一;亚威公司与瑞士、意大利、日本的企业合作,按欧洲技术标准生产的数控机床,成功打进国际市场,其高速度、高精度、自动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精密钣金加工业制造水平;由企业自主研发的九龙客车也在去年年底下线,年产销可达100亿元。江都还拥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在全省60多个县(市)中名列第三。

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等统筹协调发展。这几年,江都十分注重在全面协调发展上做文章。均衡发展教育事业,统一布局城乡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居于苏中前列;完善卫生服务和医保体系,全面建成“10分钟医疗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2%;就业实行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培训管理、职介服务、信息服务“五个一体化”;社会保障实行三个同步:城乡社保进程同步推进、服务同步提供、政策同步享受。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江都十分珍惜南水北调源头的荣誉。着力打造清水走廊,维护生态和谐。大力度淘汰“小化工”,已关闭小化工企业102家;实施万亩大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等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18%;在农村则开展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三改二清一绿”(即改水、改厕、改圈,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村庄绿化)活动,疏浚全市80%的河道,农村垃圾“村集中、镇收集、市处理”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人户率和卫生厕普及率分别达到81%和85%,全市城乡初步形成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要使我们的发展理念得到转变。发展质态得到提升,发展举措得到落实”,倪书记说,这就是江都给学习实践活动和应对危机所交出的答卷。

责任编辑:杭邦华

猜你喜欢

江都危机科学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