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农村文化 工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2009-04-01曾庆玲

群众 2009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活动

曾庆玲

近年来,我们江都市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农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市连续5年采用讲师团送教到基层的办法,省委宣传部《宣传工作动态》专题介绍了我们的做法;连续6届举办“龙川学习节”,连续3届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70%的镇文化站建设基本达标,80%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以邵伯“民歌”、武坚“莲湘花鼓”、丁伙“龙狮”、真武“扬剧”、大桥“三江锣鼓”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活动正逐步呈现,以宜陵的“东陵之春”、浦头的“长青之歌”和武坚的“春到水乡”为代表的农村主题广场文化活动板块渐显成熟。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民、乐民、惠民为目标,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四大工程。

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实施文化阵地强基工程。乡镇阵地抓达标——坚持以综合性、多功能为目标,按照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培训室于一身的要求,分批次对13个镇文化站进行达标改造升级,装备电脑、图书杂志和教育光盘,加快形成融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功能。村社阵地抓拓展——2009年“农家书屋”建成率将达100%。在此基础上,通过镇村联动、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等途径,拓展“书”的渠道;通过读书交流、辅导讲座等手段,提升“读”的效果,让数十万农民在家门口能感受“书香”。家庭阵地抓辐射——以热爱文化事业、热心文化活动的老干部、老艺人、老教师为主体,重点培养千个文化中心户,既作为村级书屋的下伸点,也作为农村开展小型文体活动的集结点,由村统一管理、协调。同时引导他们开展棋牌比赛、戏曲演唱、乐器演奏等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辐射乡邻,形成氛围。

量质并举。凸显特色。实施文化活动精品工程。一是项目化推进。着力以项目化的思路,引导各镇挖掘农村文化活动资源,进行整理、包装和提升,形成领导牵头、专家策划、部门运作、群众参与的格局,着力催生一批以“农民参与、农民享受、农民快乐”为主题的项目活动群。同时,不断健全“文化下乡”机制,重点在“送书、送电影、送戏剧”上下功夫,并细化时间,优化内容,活化形式,切实增强下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品牌化引领。不断提升“一镇一品”内涵和外延,努力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家庭”和“特色文化团队”,积极做响江都农村文化品牌。三是立体化实施。深刻分析我市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文化活动的特质,注重相互融合,走立体化实施和多样化发展之路。围绕农村传统文化,以现代形式为依托,组织好家庭才艺表演赛、农民歌咏比赛、戏迷演唱会、农民书画展、田园风光摄影展和农技知识竞赛等活动。

以人兴文,专兼结合,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一批经营有方的管理人才。加强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的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经营能力,达到会管理、会公关、会辅导、会组织、会经营的要求。加强对镇村“文化经纪人”的管理。注重规范,在从业资格认证、规范演出内容等方面管好他们的从业行为;注重引导,集中培训与分片教育相结合,学习文化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注重鼓励,在经费、场地、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为组织农村文化活动出力。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在重点扶植10家镇文联的基础上,建设百支农村业余文体表演队伍,强化对基层文艺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使他们成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骨干。同时,建立健全一整套准入和评级机制,实行民间演出团体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专家评级,实施差别化管理,把所评等级与报酬挂钩,形成争先创优的导向,激发他们的潜力与活力。培训一批技艺精湛的编创人才。利用“双百”、农民文艺演出等活动平台,重点关注和跟踪一批扎根农村的编创人才,并通过开展高层次培训、职称评定和城乡互动交流等形式,让他们由“杂牌军”转变成“正规军”,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土艺术家”。同时。引导他们进行创作,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参加国家和省市的文艺创作竞赛,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努力让有实力、有能力的文艺编创人才脱颖而出。

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实施文化机制创新工程。优化组织领导机制。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格局。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协调、联席议事和项目分工等制度,集中研究解决在规划、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强化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把文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强化跟踪监督,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发展,不断拓宽农村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硬化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易行的考评机制,形成百分考核细则,把农村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镇村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的考核,纳入干部实绩的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尤展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活动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