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探析

2009-04-01徐保山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网络文化影响

徐保山

摘要:当前,网络文化既给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使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就要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培育教师专业文化,优化教育方式,构建师德建设网上文化体系。

关键词:网络文化;师德建设;影响

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08年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2.21亿,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网用户中,高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由于学历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以及工作需要,成为最先接触和接受互联网的群体,对互联网依赖程度高,受网络文化影响深。网络生活已成为高校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这就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1.丰富性

网络文化在信息发布与传播速度、信息内容存量、信息表达方式等方面,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网络集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和功能于一身,使过去由多种表达方式而体现的文化丰富性,现在只需要网络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承载。

2.风险性

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上,英语信息占全部流量信息的95%。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互联网就是进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万花筒。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所说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第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世界已越来越远离依靠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他们使用手中控制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优势,达到控制和征服世界的目的。”

3.自主性

网络文化由于几乎不设置门槛,所以只要进入网络,很大程度上来说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假如没有道德的约束,完全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也就是说,网络完全可以把一个人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4.平等性

囿于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以往文化的掌控者主要是社会精英阶层,他们牢牢把持着文化话语权。网络文化兴起后,这种少数人主宰文化世界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网络文化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文化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因此,可以说网络文化第一次实现了文化的全民参与。

5.开放性

在人类既往文明交流史上,由于地理阻隔、语言不通和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不同地域很难进行文化交流,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网络的横空出世,彻底粉碎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纵观文化发展进程,网络文化打破了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给各种现有的文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教育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性强等优势,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增强师德教育的影响力。但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势必影响正面宣传的效果。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和现代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乘机构建新的文化霸权,使得部分教师产生盲目崇拜西方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西方至上”思潮,对高校师德教育形成强大的反作用,造成部分教师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思想和行为与主流产生偏离,增加了教育的难度。网络文化中夹带的色情、凶杀、暴力等消极颓废、低级庸俗的内容和反动言论,往往使得少数教师经受不住诱惑,或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或受到偏激、错误观点的误导,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负面的“网络效应”同样是我们在师德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次,与传统的教育相比,网络技术的运用和网络文化的兴起,促使师德教育的教育形式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尤其是其独特的、个性化的交流方式,私密程度高,易于为人接受。由于网络具有交互作用的特点,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双方互动,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减少了面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以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等多种身份出现,与之平等地交流,使对方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袒露心声。这种教育方式更能贴近教师的思想实际,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文化对个性化的支持,削弱了集体性社会伦理约束的力量,淡化了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

最后,网络文化扩大了教师的认知范围,使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师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由于网络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很多人包括一些教师在内已经不愿意读书了,只习惯于匆匆“浏览”世界,用“看”和“简单比较”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师放弃独立思考、追求本质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低下以及规范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还有,少数教师只习惯于人机对话,只习惯于多媒体教学,这就导致刻苦精神欠缺、敬业精神不强,甚至有的教师表现出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1.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某一种文化,我们无法拒绝网络带来的异质文化。因此,我们不必视网络文化为洪水猛兽而横加指责、严加防范,要相信大多数教师具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起码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要鼓励他们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渠道与方式,广泛吸收利用来自外部的信息和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不断汲取发展的动力。

2.培育教师专业文化

这里的教师专业文化指的是大学教师在专业上相互认同的规则和价值观以及一套行为方式。大学教师专业文化精神的品格首先是一种自主性,即它是独立的,而不是依附的,它不依附于官场规则和商场规则,而是有自己一套独立的判断标准或价值判断体系。有了这套标准或体系,大学才能有学术自治,也才能实现学术自由;没有它,大学教师也只能屈服于各种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因此,大学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专业文化精神,他的行为就不可能达到完全自主,也无法实现充分理性,他的行为也只能是被动的、无助的、媚俗的。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

3.优化教育方式

发挥网络优势,把师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上网的正确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和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拓宽与教师联系的渠道,如经常链接BBS,接触教师内心世界,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研究教师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和组织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促进互动,增强教育效果。

4.构建师德建设网上文化体系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要积极参与到网络中去,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校师德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把网络打造成师德建设的新阵地。一要建立师德教育的资料数据库。二要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每两年评选一次师德标兵,每次评选时,将各单位推荐的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发布,然后全院师生通过网络进行投票。这样,既达到了宣传的效果,又保证了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三要在网络上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主要采用BBS、电子邮箱等方式,开展师德建设调研、讨论、交流等活动。通过收集信息、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参与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关天冲,汪莹.网络媒体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影响与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责编:晓岚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网络文化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