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摘掉“易感儿”的帽子

2009-04-01

家庭·育儿 2009年11期
关键词:抵抗力生病小儿

唐 温

在门诊经常听家长抱怨说:“我家宝宝特别容易生病,每年都要得好几次感冒或者气管炎……”这种宝宝就是我们所说的“易感儿”,也是容易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宝宝。

影响

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宝宝及家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出现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影响宝宝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等等,还可以诱发变应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甚至心、肾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再者,宝宝生病,全家担心。父母为此担惊受怕,影响休息及工作。而且反复生病,多次治疗,还会增加家庭开支。

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其诊断标准是不同的:0~2岁的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的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的孩子,每年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而且上呼吸道感染第二次距第一次至少间隔7天以上。

原因

究其形成原因,总的来说是因为小儿抵抗力低。小儿“肺常不足”,其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善,鼻腔短小。无鼻毛,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纤毛运动差,黏膜血管丰富,肺脏娇嫩,一旦感染,炎症容易泛化。总之,小儿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则“六淫之邪”侵袭,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

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中医药极具特色和优势:

1重视改善小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有许多著名方剂,如人参败毒散、黄芪桂枝五物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都有增加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2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小儿90%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中药不仅抗病毒,而且通过健脾补气补肾,可增强宝宝的食欲,增加其对营养物质、维生素及微墨元素的吸收,强壮体质,减少生病;

3中药属于绿色食物。副作用小。中药汤剂可根据不同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加减,对于发生次数特别多(1年8次以上)。每次发生呼吸道感染比较难以控制,而且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宝宝,可以用中药对症治疗,困人、因时调治。

4家中常备一些治疗宝宝早期感冒的药品,如发现宝宝大便干。或是嗓子红,或是口中有味时,要防备宝宝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可以服用保和大黄散或是清热导滞丸;如不伴有大便干,可服用保和散;如果宝宝出现感冒的早期症状,如流点小鼻涕。有点低烧,可以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如仅有低烧,可服用紫雪散或是羚羊角颗粒;如宝宝疾病初愈,抵抗力较弱时,可服用扶正合剂,以扶助正气。

预防

如何才能让宝宝远离反复呼吸道感染,告别“易感儿”的称谓呢?

1科学喂养,平衡膳食。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独特的功效。随着宝宝长大,要按时添加辅食,注意蛋白质供给,如瘦肉、鸡蛋、鱼类、豆类等,多吃蔬菜及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纤维素等。忌暴饮暴食、挑食偏食。孩子发烧,常常被认为是冷热造成,殊不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暴饮暴食,而挑食和偏食。则常常导致宝宝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而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也很容易导致宝宝经常发烧。

2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宋代名医陈文中在“养子十法”中提出:“若要小儿安。需要三分饥与寒。”即不要过饱过热。注意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和衣而睡,也不要穿得太多或捂得太热。小儿如果穿得太多,因其好动。容易出汗,汗闭生冷,未及时擦干,则容易感冒。

3多做日光浴和空气浴。即多晒太阳,多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即使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隋代《诸病源候论》曾记载:“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方法发的的凝气刚,不致疾病。”现代医学证实。所谓“日光浴”,就是享受日光照射,这样能够让宝宝加强自身维生素的合成,尤其是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减少佝偻病发生,利于生长。经常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夜间开窗睡眠,便于氧气吸入,有利新陈代谢。

4注意体育锻炼。宝宝每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锻炼。鼓励他们多做游戏,以增加身体抵抗力。

5保护易感宝宝。让宝宝避免和生病的孩子接触。家庭成员如果生病要和宝宝进行隔离,尽量不要让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地方。此外,宝宝平日应注意口腔清洁,幼儿每日刷牙早、晚各1次,每餐后用清水漱口,以预防咽部感染。

6积极治疗原发病。要定时给宝宝做体检,以确定其有无贫血、微量元素缺乏、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等疾病。积极治疗,因这些疾病可以直接导致宝宝经常发烧。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宝宝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方能抵御外邪侵袭,不做“易感儿”。

猜你喜欢

抵抗力生病小儿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生病”的一天
当动物画上眼睛
小儿难养
春转夏,你的肌肤生病了吗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桶装版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