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1972年日本田中首相访华
2009-04-01袁成亮
袁成亮
197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这是当年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公布后又一举世瞩目的外交事件,这一事件开创了中日关系的新局面,并对未来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田中访华是如何成行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周恩来盛情相邀 田中首相决定“冒死”访华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并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外交事件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要求日本同中国复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时任日本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的佐藤荣作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缓和舆论的攻击,秘密派东京都知事给中国总理周恩来捎信,表示要“亲自访华”。由于佐藤自1964年11月9日当政以来始终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早已失去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他的这一请求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为由断然拒绝了,周恩来还明确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藤为对象。
中方这一态度对佐藤内阁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1972年7月6日,在日本各界要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强大压力下,佐藤被迫宣布内阁总辞职,新任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随后当选为内阁首相。7月7日田中内阁成立,在当晚的内阁会议上,田中角荣就中日关系发表演说称:“目前当务之急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我们要在激烈动荡的世界形势下,积极推行和平外交……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又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时机正在成熟,我要认真地谋求日中邦交正常化。”新任外相大平正芳也向记者发表谈话称:“日本同美国、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彼此相联系的。”“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为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做出决定。”
田中上台以后之所以急于谋求中日关系正常化,除了当时的国内舆论呼声外,还是他“日本列岛改造论”内政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他说:“日中关系问题,既是日本的外交问题,更是日本的内政问题,是明治百年来最大难题,解决了中日关系,日本国内三分之二纷争就没有了。不解决日中关系问题,根本谈不上日本的安定,日本不仅要依靠《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而且要与中国缔结友好条约,日中邦交正常化是日本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谋求中日关系正常化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企盼已久的。对田中的表态,周恩来迅速作出反应:“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不到期就下台了。田中内阁组成后,表明在外交上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毛泽东也指出:“对中日恢复邦交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加紧。”在此情形下,为了加快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步伐,7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更三时明确向田中发出了访华邀请:“如果日本现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来谈恢复邦交问题,北京机场准备向他们开放,欢迎田中本人来。”
对于周恩来的访华邀请,田中甚为重视。7月22日,大平外相破例会见了正在日本访问的中日友好协会秘书长孙平化和肖向前。大平转达了田中对周恩来邀请他访华的谢意之后,说:“日本政府也在考虑,到了一定阶段要实现政府首脑访华。这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日方正在为此做准备,要去北京,一定要有丰硕的成果。因为田中首相和我都是政治家,这是有关我们政治生命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日本命运的重大问题,对日中两国也均事关重大。”
周恩来对田中访华的顾虑表示理解。为了保证田中访华成功,1972年7月25日,他在北京会见了田中首相派来的特使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在向田中再次发出访华邀请的同时,周恩来还通过竹入义胜把中方草拟的中日联合声明草案带回去,以便日方对中方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条件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中方认真细致的工作打消了田中对访华能否成功的顾虑。8月11日,大平外相在再一次会见孙平化和肖向前时,正式表示:田中首相已决定访华,并对周恩来的邀请表示感谢。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通过新闻媒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中国总理周恩来“欢迎并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谈判并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和当年尼克松访华一样, 这一消息立即震惊了世界。
这次访问是新中国成立后日本首相的首次访华,田中对此自然也是十分重视。为使访问取得成功,在正式访问前,田中还派来了先遣组和政府特使访华,并与中国政府几次磋商访华的活动日程和细节。不仅如此,田中还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包括《毛泽东,他的诗和人生》、《周恩来——中国幕后的杰出人物》、《周恩来谈日本》、《日中问题》以及《中国手册》、《中国要览》、《中国指南》等。对于此次访华,田中后来曾对人说:“中日关系正常化是两国人民的愿望。中国人当时经常讲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呢,只不过是在这个时候拍板,然后执行而已。”实际上,在当时情形下,田中这个“拍板”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田中访华之前,不断收到右翼分子威胁邮件。有人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田中不从首相府屋顶或警视厅乘直升机的话,那他前往中国就会变得寸步难行。右翼分子甚至还给田中的孩子打电话称“你父亲的生命只有一星期了”。而更多的日本右翼分子则直接打电话给田中,警告他不要去中国,否则浅沼稻次郎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浅沼稻次郎是日本社会党委员长 ,曾经两度访华。1960年10月12日,浅沼稻次郎在东京发表呼吁“尽快使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演说时,一名右翼分子突然跳上台,用一把利刃刺入浅沼的心脏,浅沼稻次郎当即倒在血泊之中。在不断接到右翼分子的威胁邮件和电话后,田中对自己此行的危险并非没有准备。他在访华前曾对部属说:“如果这次谈判失败,我们的生命将结束。”
后来出任日本小泉内阁外相的田中真纪子是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角荣刻意把她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从田中真纪子十四五岁起,只要有出访,田中必把她带上长见识。田中真纪子从小就喜欢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能到中国看一看也是她企盼已久的。当得知父亲要前往中国访问时,她更是兴奋不已,以为父亲这次去中国一定会带上自己。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父亲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田中真纪子有些不服气地说:“爸爸,你不是说要带我看看全世界的吗?”田中说:“不错,爸爸确实跟你约好的,要带你看看全世界,以往也确实这样做了,但这一回访问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就好像一块厚窗帘的那一边,那里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我也没有准确消息,而且在日本国内也有一部分人反对我访华,我是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下毒、打黑枪的情况下动身访华的。你是我唯一继承家业的女儿。如果两个人都去的话,万一丢了性命,田中家从此香火就断了。”田中说到这里,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你是我唯一的孩子,不论出了什么样的事,你都不要慌乱,要毅然按正确的判断行事。为父指望于你,仅此一点而已。”“不过,我相信,总会有这么一天,日中两国的人们,能够面带笑容自由往来。正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爸爸豁上了命动身去北京了。”
田中首相为周恩来脱风衣茅台酒启开会谈“话匣子”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乘坐日航专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征程。陪同田中访华的除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外,还有陪同官员、翻译、秘书、速记、医务人员、安全保卫和卫星技术人员、文字和广播记者等共230余人。上午11时30分,田中一行乘坐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与半年前尼克松访华时相对冷清的欢迎场面相比(尼克松访华时没搞群众欢迎,也没奏国歌),迎接田中到来的北京机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停机坪上站满了欢迎群众,军乐队高奏中日两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外交部长姬鹏飞、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在机场迎候。当飞机舱门打开,身穿灰色西装的田中快步走下飞机舷梯,伸出手来与周恩来热情相握,并自我介绍说:“我叫田中角荣,今年54岁,当了日本首相,请多关照。”身为首相,田中这句话听起来很特别,因而其用意也引起了外界许多猜测。时任外交部翻译的周斌对此评论说:“田中角荣是54岁当首相,他的学历是中专毕业,是搞土木建设的。他当了首相后第一次出国就是来中国,而且对手是世界闻名的外交家周恩来。田中特别表明自己是54岁,我觉得他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很紧张,一个是他想强调他是年轻有为,不容易,这种事情只有年轻有为的人才可以干下。”
欢迎仪式结束后,周恩来亲自陪同田中一行驱车到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18号楼是钓鱼台国宾馆里条件最好的一栋楼,田中入住这栋楼也表明了中方对田中此次访华的重视。其实,为了使田中在访华期间吃好睡好,早在田中访华之前,驻东京的中国记者就奉命将田中的起居饮食习惯摸得一清二楚。一位记者在发回国内电文中称:这位54岁的新首相怕热,室内温度常保持在摄氏17度,爱吃香蕉,还爱喝大酱汤。
当周恩来陪同田中进入下榻的房间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由于周恩来的右手在抗战时期受过伤,每逢脱风衣或其他外套时,总少不了在场的人帮他一把。这次不等翻译出手,田中就奔上前去替周恩来脱风衣。周恩来也没料到田中会来“这一手”,连忙说:“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来替我脱风衣呢?”田中说:“您把我安排在国宾馆18号楼了,这几天我是这里的主人了。那您是我最尊贵的客人了,我应该替客人做服务。请允许让我帮您把衣服脱了!”周恩来听了大为感动。田中为周恩来脱风衣成为田中访华期间的一段佳话,这也是田中对周恩来敬佩之情的流露。后来,田中还在宾馆的便笺上为周恩来写下了这样的赞美诗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田中一行主要成员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中方在座的还有外长姬鹏飞和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等。宾主在围成马蹄型的沙发上就座,这也是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他要让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呈现出一种亲近的家庭气氛。可谁也没有料到,正式会谈竟是以茅台酒开篇的。由于田中中午在钓鱼台国宾馆用餐时喝了一些茅台酒,因而,当周恩来向田中道一声“辛苦了”时,田中便开口说:“不累不累,今天中午的茅台真好喝,稍微贪了点,便略感醉意了。我以前听说过‘惟有杜康的诗文,可是没有机会品尝。今日亲尝茅台酒,口感实在是美妙,如果每天能喝一点儿就太好了,在重要会谈结束后一定要开怀畅饮。”周恩来听了很是高兴,连忙说:“既然首相喜欢,我们送一些给你。你干脆把你酒柜里的酒都改成茅台吧,我们保证充分供应。”田中听了当即连连表示感谢。后来田中访华结束时,外交部礼宾部门果然送给田中两箱共48瓶茅台酒。两国首脑喝茅台酒的故事在日本传开后,茅台酒在日本市场上的售价一下子涨了三四倍。据说,当年周恩来送给田中的茅台酒田中家现在还保留着一瓶,田中的女儿田中真纪子表示:这瓶酒将作为田中家最珍贵的收藏永远保存。
田中首相惹“麻烦” 周恩来巧解“战争问题”
在田中一行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盛大宴会欢迎田中访华。在宴会上,周恩来首先致欢迎辞,他说:“我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对田中首相和其他的日本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周恩来致完欢迎辞后,田中也致辞答谢。在提到过去日本对中国侵略一事时,田中说:“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年丰富多彩的交往历史。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
田中“麻烦”一语一出,周恩来的表情骤然严肃起来,田中见状也很是不安。果然,第二天,中日双方会谈一开始,周恩来便表情严肃地对田中说:“田中首相在昨天晚宴讲话中说‘添了很大麻烦,这只是在不小心把水溅到路边妇女裙子上道歉时才能使用的词,可你却在提及中日两国不幸的过去时使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苦,用‘添了麻烦来表达,在中国人民是行不通的,而且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经周恩来这么一说,田中也感到用词不当。他对周恩来解释说:“可能是日文和中文的表述不一样。从日文来说,‘添麻烦是诚心诚意地表示谢罪之意,而且包含着保证以后不再重犯,请求原谅的意思。不过,对不合适的表述可以改。”后来,《日中联合声明》中关于此事是这么提的:“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华一直采取敌视的态度,此次田中访华,中日之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自然也少不了一番争执。9月26日上午,姬鹏飞外长和日本大平正芳外相举行外长级第一轮会谈,在中日之间战争状态结束的表达问题上,双方出现了分歧。中方主张在联合声明中必须有“中日双方结束战争”的字样,但中方这一主张遭到日方反对。日方认为日本政府在1952年4月28日同台湾当局签订的《日华和平条约》已经结束了战争状态,要是这次再次宣布结束战争状态,等于政府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为避免此种情形出现,日方还提出一个建议:关于结束战争一事或由中方单方面宣布,或以“全面存在和平关系”代替“战争状态结束”。对于日方此种建议,中方当即予以反驳。姬鹏飞称:“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该废除。日方上述建议,等于仍然承认台湾蒋帮集团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中方当然不能接受。”第一天的会谈,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
27日下午,按照访华日程安排,田中一行前往长城参观游览。自尼克松访华以后,攀登长城便成了世界各国首脑访华的“必修课程”。田中对游览长城也是兴致勃勃。车队一抵达长城脚下,他便迫不及待地钻出车门,奔向长城,而且一口气攀登上了第四个烽火台,引得同行的西方记者大为惊叹,纷纷发出报道称,在登长城速度上“田中远远超过尼克松”。田中玩得尽兴,一路话语不断,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与田中相比,同行的大平正芳却显得心事重重,步履沉重,他只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就停下来了,而且话语也比平时少了许多。这也难怪,中日之间的“战争问题”谈判没有结果,作为谈判主角的他哪里还有游览长城的兴致呢!实际上,在来长城的路上,大平外相还与同坐一辆车的姬鹏飞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微妙的谈判。大平说:“姬外长,我们是冒着危险,田中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我们谈不成,我们回去很难交代。”姬鹏飞对此表示理解,他说:“我们现在各为其主,各为自己的国家在服务。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共同能接受的方式,你可以提出建议来,我们也在想表达的方式。你这个态度我一定向周总理报告。”
其实,当时不仅是两位外长在考虑这个问题,周恩来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游完长城归来,当天下午4时许,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第三轮首脑会谈时,周恩来胸有成竹地说:“关于结束战争的问题,我想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述,就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况……。”“不正常状况?”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先是一愣,继而连声说:“好,好,用‘结束了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况代替‘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况,‘不正常状况当然包括了‘战争状况。”两人对周恩来处理外交纠纷的智慧不禁暗自佩服。在最后一轮首脑会谈时,田中还向周恩来保证:日本不支持“台独”,对台湾无领土野心,日后如对台有什么举动,愿事前向中方打招呼。周恩来则称赞田中为实现邦交正常化所作的贡献,并题赠“言必信,行必果”条幅作为纪念,田中也回赠了“信为万事之本”六个大字,表达了履行承诺的心愿。
毛泽东《楚辞》相赠 周恩来上海送别
日本是中国近邻,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一直关心的,从两国民间交流到政府间交往,他与周恩来一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田中一行来华后,9月27日上午,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田中及主要随行人员。他见到田中第一句话就说:“我是个大官僚主义者,见你们都见得晚了。”当翻译将日方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对外相大平正芳的名字大加赞赏,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大平,大平,天下太平。”
一番寒暄之后,毛泽东又问田中:“你那个‘添麻烦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吵架吵完了吗?”
田中忙答道:“我们准备按中国的习惯来改。”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说:“半个世纪的事,你只说句‘添了麻烦,年轻人不满意。你知道吗,在中国,这是将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吵出结果就好,不打不相识哟!”“中日有两千多年的来往。历史记载中,第一次见于中国历史的是后汉嘛……”毛泽东还风趣地指着姬鹏飞对田中说:“他是不是欺负你了?”
田中说:“我们很快要达成协议了。”
毛泽东接着说:“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这两个大国,它们不大放心了,不晓得你们在那里搞什么鬼。”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田中说:“我这次也到美国和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会谈。美国也承认日本来访中国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必然发展趋势的……只要双方不玩外交手段,诚心诚意地进行谈判,一定可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毛泽东听了点点头,说:“现在彼此都有这个需要,这也是尼克松总统跟我讲的。”随后,毛泽东又用他那独特的“毛式幽默”对田中说:“尼克松访华时,我曾对他说,你竞选的时候,我投了你一票,你还不知道啊。这回我们也投了你(田中角荣)一票啊。正如你讲的,你这个自民党主力不来,那怎么能解决中日复交问题呢?”
田中此次与毛泽东的会谈持续了近一小时。会见结束时,毛泽东指着周围书架上的书说道:“你们看,我是中了书毒了,离不开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随后,他又指着六卷《楚辞集注》对田中说:“这套书是送给你的礼物。”田中对这份礼物(还有一本怀素草书字帖)自然是惊喜不已,连声说:“多谢,多谢。您知识渊博,还这么用功,我不能再喊忙了,也要努力学习。”临别时,尽管田中一再谦让,不让毛泽东远送,毛泽东还是把田中一行送到门口。
经过数日的会谈,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日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签字结束后,按预定议程,田中要前往上海访问,并从上海飞回日本。在从北京至上海的飞机上,田中、大平与周恩来相对而坐。原先抱着“达不成协议就不回去”的田中由于此行大功告成,再加上饭桌上多喝了点茅台酒,此时格外放松,不一会儿便在周恩来身边鼾声大作,而周恩来则与大平外相一路交谈甚欢。
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后,田中一行受到上海市负责人及3000名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晚,上海市举行盛宴欢迎田中一行。由于中日两国已建立邦交,宴会的气氛显得格外融洽、热烈。在宴会上,周恩来流露出近些年来少有的喜悦,频频举杯向客人们祝酒。他在与田中、大平碰杯时说:“我真希望同你们通宵畅饮啊!但是,我还必须为你们的下次访问留有余地。”田中也是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就连平时连喝几口啤酒都要脸红的大平也离开自己的座位,与每桌都碰上一杯。田中俏皮地对大平说:“没想到大平君这么能喝啊!”大平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开怀畅饮了。”田中说:“再喝怕要倒下了啊!”大平动情地说:“我已经完成了大事业,即使倒下化为上海的泥土,也心甘情愿。”晚会结束时,田中主动挽着周恩来并肩走出宴会厅。
9月30日,田中一行满载着访华的丰硕成果结束中国之行离沪回国了。在现场6000多名群众的欢送声中,田中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说:“受到如此盛大热烈的欢送,我很感动。请您转达我对毛泽东主席的问候,并希望你们到日本访问。”在走进机舱前,田中还多次回身向周恩来及欢送的群众鞠躬致意。而周恩来对于田中此行的意义和田中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凡决断能力和勇气也十分欣赏。他在返回北京的专机上对大家说:“我们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半个世纪的对立,20多年的工作。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时代螺旋式地前进了。”“田中先生一上任就立即做出决断,恢复邦交,这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的确,从田中上台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仅仅用了84天,这种速度就连日本国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
田中此次访华不但与中国领导人一起使中日关系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而且也使他对毛泽东、周恩来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国后,他不无遗憾地对家人说:“真应该带真纪子去!”“周恩来是一位美男子、实干家。周恩来和我很投缘。和周总理见面,说第一句话之后我就感觉到:和这个人合作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周总理不符合我想像的话,我很可能就干脆回日本了。周总理因战争时期受过伤,右臂有残疾。我看到周总理右手的样子,心想这是和日本打仗时受的伤。总之,我对周恩来非常有好感。我们很快就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毛泽东也是位很了不起的哲人、思想家,然而,周恩来非常务实、非常周到。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我想让真纪子见见这样的人,下次一定带她去中国!”(题图为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