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学存在问题之透视
2009-04-01司宁达
司宁达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是依托现代通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手机为存在载体,以短信为基本传播形式,以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对联等为体裁,来曲折反映大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情感生活,题材与主题意义狭隘、商品性过于突出、创新性不够是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手机文学,存在问题,对策
网络文学讨论的余音尚在耳边回响,手机文学就已经粉墨登场。手机文学这一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宠就如一阵春风在学界吹皱了一池春水,为当代文学注入了生气和活力。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手机文学的兴起意义重大,它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日新月异。手机文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关注手机文学的现在和未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当代文学的现在和未来,从而有助于我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手机文学
2000年春天,一个关于依靠“援助交际”赚取零花钱的少女阿雪的故事通过手机在日本的高中生之间广为流传。这就是第一部手机小说《深爱》,它从此揭开了手机文学创作的序幕。之后,手机文学传到了我国台湾,并迅速被内地的写手们所接受,2003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一些网站、出版社、通讯公司纷纷举办各种关于手机文学的赛事,从而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手机文学的热潮。先是“榕树下”网站举行“首届中国手机故事大赛”,接着便是中国移动通讯公司联合海南省作协、天涯杂志社、海南在线天涯社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21世纪出版社更是推出了由江西诗人谢轮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手机短信诗集《我只在我眼睛里》等等,这些赛事和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文学写手,也使手机文学为大众所知。不过,面对热闹非凡的手机文学创作气氛,我们不仅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手机文学。很显然,在大量的所谓手机文学作品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大一部分并非我们所说的“文学”,更谈不上“手机文学”。也正是在“什么是手机文学”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所以才造成了手机文学创作的虚假繁荣和作品的良莠不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再向电子媒介文化演进的三种不同形态,而其中后一种文化形态对前一种文化形态的超越又往往依托科技的进步来实现。伴随着文化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演进,人类文学的发展也一度经历了从口传到手书再到当前的“机”制等三个时期。文学的载体也经历了口传到石质、竹质,棉质、丝质、纸质再到网络、手机的变化。手机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在当前的电子媒介时代所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已不同于印刷文化时代出现的在二维空间开展的以线性叙述方式为特征的纸质文学形态。“这是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当前的这个时代也被学者们称之为“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图像”可以被大量便捷复制和传播,“图像”在追逐着人、压迫着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轨迹。手机文学由于要以现代软件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而存在,所以其势必会受到“图像”的侵袭而具有更多的视觉艺术的特征,势必受到网络软件技术的影响而打上多媒体技术的烙印。“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网络软件技术之于文学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的手段。而且也是手机文学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网络软件技术将对手机文学的叙述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手机文学的出现是与它所依凭的载体——手机的普及以及技术进步分不开的。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近4亿,全球手机用户已达20亿,其数量已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正是缘于此,手机才被学者们称之为“第五媒体”。手机的日益普及,就为手机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将手机文学称之为“短信文学”,笔者以为这是不准确的。这种称谓容易造成同样借助手机而进行传播的生活信息与“文学”作品的混淆,不利于手机文学的自觉健康发展。短信只是手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文学可赖以存在的稳定载体,而“手机”则因为整合了硬件与软件技术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栖居。的载体。不仅如此,择“手机文学”这一称谓而弃“短信文学”这一称谓还有助于与1990年代初出现的“网络文学”在分类标准问题上达成一致,有利于学界的研究。正如借助网络制作的文字材料并非完全是网络文学作品一样,借助手机发出的短信也并非都是手机文学作品。
总之,手机文学是一种依托现代通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学样式,它以手机为存在载体。以短信为基本传播形式,以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对联等为体裁,来曲折反映大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情感生活,文学性、精悍性、创新性、大众性是其基本特征。
二、手机文学存在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意义狭隘
爱情,是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题材,手机文学的写手们钟情于此本无可厚非。因为手机文学的创作主体大多为“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他们关心的事情、热衷的问题有限,更多的是异性之间的爱情。而且写手的生活体验过于单一,过多关注小我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爱情、网恋、痛苦、迷茫等,作品往往具有“年青一代”的热情和幼稚。从日本第一部手机小说《澡爱》到我国台湾的手机小说《距离》再到内地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手机文学的写手们都在“爱情”二字上做文章。写手石田衣良的《深爱》描写了一位17岁的女高中生阿由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阿由离家出走后,为了得到零用钱,经常与成年人约会。渐渐地,她丧失了生活目标,整天与毒品为伴,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少年,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人间的真爱。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艾滋病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这部作品为众多的日本年轻人所深爱,尤其是日本女高中生。黄玄的《距离》则用1008个字笔墨极为节俭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伶的一段发生在台北市的都市快餐爱情。而千夫长的《城外》则讲述了一个婚姻围城之外的爱情故事,即婚外恋。两个相爱的人双双从婚姻的围城中走出,在城外却遭遇到了一段道德和法律都不支持的合情但不合理的激情。从表现“援助交际式爱情”到表现“都市快餐式爱情”再到表现“婚外恋式爱情”,爱情一次次地粉墨登场。由于手机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在年龄上的相似性,所以手机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所表现的题材上就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热衷于描写爱情就是其中之一。正如网络文学写手蔡智恒所说:“会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都是年轻人,学生嘛,关心的事有限,不是课业就是爱情,所以你看到的十本大概有八本半都是爱情小说。”手机文学也是这样。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手机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了手机文学的社会价值,制约了手机文学的影响范围。
2商品性过于突出当前,消费文化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日益加深。手机文学作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它更是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消费语境的变化。而消费语境的变化,导致文学自身的商品性和艺术性二者的矛盾日渐突出。这种矛盾在手机文学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手机的产生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这样作为依凭手机而存在的手机文学必然被深深地打上功利的烙印。在这点上,手机文学与网络文学又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网络写手们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是为了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同样地,手机文学写手们往往是为了追名逐利而写。石田衣良是一个手机网站的经营者,他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站的点击率,才创作了手机小说《深爱》。而中国内地第一部手机小说的作者千夫长更是直白地说。“我就是为市场而写,就是要喝头碗汤。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作家就要为市场写作,作品就要当成商品来经营”。说白了,作家要为了钱而写作。于是,千夫长就把其6万多字的网络小说《爱你到虚无缥缈》改成了手机小说《城外》在手机上以短信的方式发表,从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手机运营商、通讯公司和写手们共同的经济利益驱使之下,手机文学诞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文学身上就必然弥漫着挥之不去的“铜臭气”,而让人感觉不到“诗意”的气息。手机文学自身的商品性的突出本无须挞伐,然而当它遮住了“艺术性”的光辉时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时文学就不是一件“特殊”的商品,而是一件地道的商品,文学也就不是文学了。总之,在当前的消费时代,由于手机文学创作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手机文学的特征还不明显,商品性过于突出,艺术性缺失,这极大地制约了手机文学的健康良性发展。
3创新性不够当前,手机文学的创作大多只是停留在“文字上机”的水平,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创新性不够甚至缺乏。写手们只是满足于手机写作的便捷和一时的快感,而并不在意手机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基本特征。于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够血肉丰满,多呈现为“平面化”,诗歌则仿制、斧凿之痕过于浓厚,缺乏深远的旨趣。散文又多游于文字游戏……手机文学不仅在内容上大多雷同,而且在形式上僵化。写手们并没有充分利用手机软件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从而将动画、图像、符号、声音、文字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以文字为主、声、像为辅的新的文学样式。也就是说,许多写手并不关注载体对于文学自身的存在状态的影响。诚如前面所述。网络软件技术之于文学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的手段,而且也是手机文学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网络软件技术将对手机文学的叙述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手机文学需要在手机上创作、传播,阅读,所以手机自身所依凭的软件技术支持功能会直接影响到手机文学的创作、传播、阅读诸环节。为此,手机文学写手应该考虑如何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见出思想、精神、个性。
由此可见,手机文学从其一诞生就先天不足,存在许多问题。手机文学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但手机文学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对于手机文学的发展,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它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为此,首先应该加强对手机文学创作以及相关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从理论上予以指导。其次,应该完善对手机文学作品的评价体系,包括权威组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制订、创作意见的反馈以及评奖制度等方面,为手机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提高大众尤其是手机文学写手对手机文学的审美认知和阅读鉴赏水平。惟此,手机文学才能逐渐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发挥自身的文体优势,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