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武士”切尼的从政秘辛

2009-04-01

南风窗 2009年6期
关键词:切尼小布什白宫

陈 伟

在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切尼观察到,中情局和五角大楼这两大官僚机构,在中国赴朝参战、前苏联解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震撼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中,从来就没获得过任何准确的情报,更别提作出什么高瞻远瞩的判断和预见。既然他们从来没正确过,再错一次又何妨?

说起昔日搭档迪克·切尼,离开白宫后到达拉斯定居的小布什恐怕很难再给以好脸色。据《纽约新闻报》2月17日披露,就在因搬箱子砸伤背,不得已坐轮椅出席奥巴马就职典礼的当天,切尼还在敦促布什赶在离任前赦免卷入“特工门”的昔日下属刘易斯·利比的全部罪行,但布什就是不肯,还告诉身边助手,如果切尼还是因此事来找他,一律不见。这让切尼大为恼火,在卸任次日即对媒体放话称:“在这个问题上,实在不能认同布什总统的做法。”

切尼已经在奥利弗·斯通执导的《W.》中被涮了一把,未来他还将在奥斯卡影帝肖恩·潘出演的改编自“特工门”事件的《公平游戏》中被鞭笞,这似乎也使得他越来越口无遮拦。不久前,他在媒体上对新总统奥巴马横加指责,称在后者任期内,恐怖分子对美国实施核生化袭击的“可能性相当高”。他还批评奥巴马的几项重要举措,包括制定新的审讯规则、决定关闭关塔那摩军事监狱等,嘲讽说,“有人热衷于向恐怖分子宣读他们的权利,远甚于保护美国免遭那些尽一切可能残杀美国公民者的攻击。”并警告称:“如果容忍那些罪孽之徒,美国将永难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对此,自由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托马斯·曼评论说:“这类指责当然不合适,尤其是对一名前副总统来说。”现任副总统拜登也反驳道:“切尼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危险的副总统。”那么,切尼到底是何等性情中人,为何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呢?

自嘲“黑武士”绰号

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因担心副总统位高权重,喧宾夺主,在竞选连任时挑战现任总统,此职一向是白宫中第一大闲差,被刻意排斥在最高决策圈之外。杜鲁门干了半年副总统,私下仅见过两次罗斯福,谈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琐事。尼克松给艾森豪威尔当了8年副总统,其角色大致相当于国务院礼宾司司长,主管礼节性迎来送往和出席国葬。可是,在小布什总统任内,切尼却重新定义了“副总统”一词,成为权倾朝野、操纵决策的核心人物,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副总统。

据《时代》周刊透露,白宫特勤警卫局给切尼起的代号是“垂钓者”(Angler),一是因其热衷于湖畔垂钓,二是因其不急不躁的谈吐举止。不过,在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盖尔曼名为《垂钓者》的切尼传记中,此公被描述为一个老谋深算、暗箱操作、擅权揽权之人,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刑讯逼供嫌犯、设立关塔那摩军事监狱、非法窃听公民、大法官人选、富有阶层减税、环保政策等重大决策问题上,暗中操纵和驾驭总统,“几乎将小布什政府一把推下了万劫不复的悬崖”。

可能觉得“垂钓者”一词太温和了,2007年11月,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把切尼比喻成美国系列影片《星际大战》中黑暗势力的领军人物“黑武士”(Darth Vader)。英国《每日先驱论坛报》把小布什与切尼形容为“一对灾难性组合”。根据CNN的民意调查,23%的美国人认为切尼是美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副总统。在《切尼劫持美国总统》一书中,美国学者杜伯斯指控说,切尼胆大妄为,越俎代庖,非法“劫持”了美国总统的白宫宝座。

投身政界以来,切尼一向深居简出,沉默寡言。可是,在临近下台之时,他突然打破常规,大开金口,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颇令人吃惊的是,切尼在回首往事时,某些观点与总统截然不同。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小布什不无遗憾地表示,美国政府在“9·11”来袭时毫无准备,在伊拉克大杀伤性武器情报方面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误。可是,切尼的表态却非常强硬,他说:“对于过去政府所做的一切,我认为都是相当不错的。假如我再次面对这些情况,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同样的措施。”

针对外界攻击他擅权越主,切尼表示,他个人在白宫的影响力“被戏剧性地夸大了”,“外界认为,我总是搞暗箱操作,或者做出总统级别的重大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毫无疑问,政府中掌控大局的是布什总统。这才是我们班子的运作模式”。

对于政敌和媒体把自己喻为反面角色“黑武士”,切尼颇具自嘲心态,干脆把家中的爱犬打扮成了“黑武士”的模样。他说:“人们都说,瞧,那就是切尼,他就是政府里的黑武士,总是看到事物的阴暗面……大家常问我,是否很在意这个绰号,我的答案是,没有!毕竟黑武士还是我近来比较好听的一个绰号。”

追随拉姆斯菲尔德

切尼在美国政界的发迹,得益于老上司拉姆斯菲尔德的赏识和提携。切尼于1941年生于美国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其父是美国农业部的公务员。中学时代,切尼读书闲散自在,吊儿郎当,但却门门功课优秀,而且还是校橄榄球队长,并入选全州中学生橄榄球队明星阵容。高中毕业时,他赢得全额奖学金,就读于名校耶鲁大学。进入精英荟萃的大学后,切尼仍然沿袭了中学时代的“读书习惯”,漫不经心,不务正业,整天沉醉于世界军事史和外交史的课外书籍,专科考试一塌糊涂,结果被迫退学,转读怀俄明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以国会制度为主题。如果切尼的人生轨迹按常态运转的话,美国学术界大概会增添一位热衷于湖畔垂钓和国会研究的博士学究。

1968年,切尼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为了增加感性认识,捎带搜集论文资料,他争取到了“国会学者”的资助,前来华盛顿国会山当一年实习生。在开学仪式上,36岁的联邦众议员拉姆斯菲尔德致辞欢迎,言辞犀利,锋芒逼人,给切尼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会后,博士候选生切尼渴望能给拉姆斯菲尔德当个助手,但因书呆子气太重,面试时整砸了,遭到拉氏拒绝。碰壁之后,切尼突然“开窍”了,精于钻研,学以致用,长袖善舞,攀权附势,逐渐成为在军事、外交、情报等领域小有名气的立法专家,最终赢得了拉姆斯菲尔德的青睐。实习期满后,切尼决定弃学从政,出任拉氏的特别助理,两人最终成为莫逆之交。

1975年,拉姆斯菲尔德出任福特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他提拔名不见经传的助手切尼担任副主任。同年,43岁的拉姆斯菲尔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因他鼎力推荐,34岁的切尼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白宫“大内总管”。1978年,切尼当选联邦众议员,成为军事和情报委员会成员,曾任众议院共和党领袖。

老布什总统任内,切尼出任国防部长要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他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中央战区司令施瓦茨科夫等军方将领运筹帷幄,配合默契,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老布什总统信任。

此外,切尼有温和低调、绵里藏针的性格特点。鲍威尔将军因海湾战争一战成名,切尼甘居“幕后英雄”,与独揽军事指挥大权、有“伊拉克战争之鹰”之称的拉姆斯菲尔德形成鲜明对比。

一朝天子一朝臣。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切尼起初出任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后于1995年担任美国最大的石油工程企业哈里伯顿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年收入约880万美元。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军队破坏了科威特90%的石油生产、储运、炼制设施,700多口油井燃起熊熊大火。战后,哈里伯顿公司拿到了扑灭其中320口油井大火的巨额合同,该公司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布朗路特(建筑工程)获得了为美军撤军返国提供后勤支持的商业合同。切尼主持公司之后,布朗路特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家承包美军在海外行动后勤服务的民营企业,其中包括为2.5万名美军前往科索沃执行“维和行动”提供后勤支持。

辅佐小布什的功过

2000年小布什出马竞选总统,因缺乏行政经验和治国才能,故对前朝老臣切尼非常倚重,视为股肱。一方面,切尼确实经验丰富,历练全面,精明老辣;另一方面,他忠心辅佐总统,不抢镜头,温和低调,加上缺乏个人魅力,心脏也不太好,没有竞选总统的野心。小布什正是看上了切尼这一点,才破例挑选这位强势副手作为竞选搭档,充分信任,放手让权,从而彻底改变了副总统的传统角色。小布什执政后,美国媒体把切尼称为“联合总统”;英国《泰晤士报》则惊呼:“美国终于有了一位内阁总理!”

盖尔曼透露,因出类拔萃,众望所归,鲍威尔将军出任小布什内阁首任国务卿。总统及其亲信既需要借助鲍威尔的才干和声望,同时又深怀戒心,担心他功高盖主,暗萌问鼎白宫之意。鉴于此,切尼精心筹划,推荐老上司拉姆斯菲尔德第二次出任国防部长,两人联手制衡鲍威尔,使他沦为“政策执行者”,而非“战略决策者”。2001年,小布什正式下令,可以将外国恐怖嫌犯无限期关押在海外的美国军事设施内。这项命令系南切尼的幕僚班子一手炮制,却始终瞒着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两人通过CNN的报道才得知命令内容。

小布什的领导风格是简单粗放,提纲挈领,非常厌恶冗长的汇报、讨论和会议。他正式表态说,“切尼副总统有权坐在每张桌子前参加每次会议”,表明了他对切尼的全方位信任和倚重。切尼手持尚方宝剑,呼风唤雨,权倾一时,出席涉及内政外交的各种会议,追问和了解各种政策分歧的细节,令很多政府高官望而生畏。然后,切尼不动声色地诱导总统支持他认为正确的决策。中情局每日提供总统的情报,必须先由切尼过目筛选后,才可递交总统办公室。这样,切尼得以相当成功地左右总统的看法,成为在幕后主导决策的关键性人物。

在伊拉克拥有大杀伤性武器的不实情报问题上,切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切尼观察到,中情局和五角大楼这两大官僚机构,在中国赴朝参战、前苏联解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震撼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中,从来就没获得过任何准确的情报,更别提作出什么高瞻远瞩的判断和预见。既然他们从来没正确过,再错一次又何妨?切尼自始至终认为,伊拉克很可能拥有大杀伤性武器,尤其是它曾在两伊战争中大规模使用过化学武器。可是,中情局和五角大楼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然而,在切尼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捕风捉影的谣传开始出现,以假乱真的情报四处流传,伊拉克从非洲秘密进口核原料的消息被忽悠得有鼻子有眼,最后居然成了板上钉钉。

盖尔曼称,由于切尼的建议和怂恿,小布什总统破例批准,专门对付外敌的侦听机构国家安全局(NSA)可以在国内侦听美国公民,可以对被捕的恐怖嫌犯刑讯逼供,前提是不得造成永久性身体伤害。切尼甚至找出理由向总统保证,反恐战争中的外籍俘虏不受美国法律以及日内瓦条约的保护。盖尔曼写道,切尼在权势极盛期,甚至“修改国家安全法,组设国内监视公民机构,扩充白宫行政特权,改写总统已经核定的税法,阻碍国务院与朝鲜的谈判”等等。

2006年2月,切尼受老友凯瑟琳·阿姆斯特朗之邀,前往位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一个私人农场狩猎。因看花了眼,他不慎用猎枪误伤了一名78岁的律师猎友哈利·惠廷顿。“打猎门”消息泄露后,美国媒体幸灾乐祸,异常兴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话题》节目中,主持人戴维·莱特曼宣布:“特大消息,我们终于找到了大杀伤性武器,就藏在副总统切尼那里……这种武器威力非凡,虽然无法杀伤本·拉丹,却能准确地击中一名78岁的美国律师。”

“1%主义”的悲剧

美国自由派媒体把切尼形容为蔑视法律、迷恋权力、好战成性的鹰派人物,只知凭借单边主义和军事手段解决全球战略和对外关系问题。其实,1975年福特总统决定从越南战争中彻底脱身,没有出兵阻止北越破坏《巴黎停战协定》进攻南越;1991年老布什总统决定在海湾战争中见好就收,没有挥兵直捣巴格达推翻萨达姆政权,切尼都是支持总统决策的重要谋臣之一。真正使切尼走向不惜一切“疯狂反恐”的转折点,是空前惨烈的9·11恐怖事件。

在《1%主义》一书中,普利策奖得主荣·萨斯金德披露,2001年11月,即9·11事件两个月后,中情局长特尼特向切尼密报,两名以前秘密帮助利比亚发展核武器的巴基斯坦科学家曾与本·拉丹见过面。切尼当时的反应是,此事即使只有“1%”的可能性,美国也应当高度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绝对不能让类似“9·11”的惨剧重演。萨斯金德认为,此后,“1%主义”(又称“切尼主义”)便成为小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的一项秘而不宣的战略原则。即如果发现有可能使美国遭到攻击的迹象,不需要充分的证据,仅仅凭借怀疑,美国就可以对敌人发动先发制人的大规模攻击。切尼认为,恐怖分子心狠手辣,残忍无情,为所欲为,为了打赢全球反恐战争,美国决不能心慈手软,自缚手脚,坐以待毙。

持平而论,切尼虽然对小布什政府决策影响很大,但若说他“劫持”了总统,实属过分夸张。白宫里的人都知道,小布什不是那种事必躬亲、注重细节的总统,他以“甩手掌柜治天下”和“委托式领导”著称,自己乐得轻闲自在,砍柴骑马。在此背景下,切尼备受重用,权倾朝野。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布什对切尼非常信任,但并非事事言听计从,完全被切尼玩于掌中。比如,切尼提议由鹰派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出任中情局长,遭到小布什否决。2006年11月,小布什把切尼蒙在鼓里,与赖斯暗中策划撤换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盖尔曼也承认:“小布什总统是真正的决策者。”

在巨大的争议声中,切尼黯然退出政治舞台。有人说他“劫持了美国总统”,有人说他捍卫了美国的安全和稳定。盖棺论定,为时尚早。尽管如此,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理查德·艾美却给切尼提前下了个结论:“历史本来应是总统所作所为的成绩纪录,副总统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注脚而已。但我相信,当代史将会对小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各打50大板。”

在《星际大战》系列中,“黑武士”是一个带有悲剧和矛盾色彩的角色:他拥有高超的武艺和多项惊人的天赋,却无法防止母亲和爱妻之死;他被视为拥有光明前途的绝地武士,被誉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但一次情绪上的失控,导致他加入了邪恶阵营;他个性冷酷无情,常为小事残杀俘虏与部属;他是建立银河帝国的首要功臣,但付出了全身严重烫伤和毁容的惨痛代价。最终,在《星际大战》第六部《绝地大反攻》中,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黑武士”反戈一击,转而站在了正义阵营,出手毁灭了邪恶的银河帝国及其罪恶昭彰的皇帝。在切尼有生之年,他有可能像“黑武士”一样被“平反昭雪”吗?这个问题,只能让历史告诉未来了。

猜你喜欢

切尼小布什白宫
白宫附近
白宫又陷落
白宫陷落
白宫医生攥着总统的命
要我还是威士忌
蝙蝠侠变切尼
切尼:奥巴马是“最差总统”
小布什的个人画展
政治问答
让总统愧疚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