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2009-04-01杨升峰
杨升峰
[摘 要]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但在我国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因受历史原因、地理条件、经济薄弱和观念滞后等因素影响,教师队伍状况存在着诸多与新课程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教学实践,分析了边远贫困地区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物理;师资建设;研读理论;深化课改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91-03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年的物理课改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和积累了相应的新课程教学经验,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在课改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尤其是县、乡、村,物理师资现状与新课程实施目标的要求尚有较明显的差距。
一、边远贫困地区物理教学和师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在教育部所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全面恢复实行免费教育,为经济落后地区的师资来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在岗教师,逐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学历达标培训等措施和制度。同时还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等,为教育发展补充了急需的师资力量。但就目前(六所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尚未毕业,第一轮课改实施一学年多)的情况而言,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受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影响,教师数量不足
以我县为例,我县是中国西部贫困县之一,全县仅有一所高中,受地理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优质生源每年逐级外流,加之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物理学科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工作付出大,压力大,见效慢。部分物理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本地考入师范类大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外地应聘就职,而外地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又不愿应聘到边远贫困山区工作,这就形成了山区物理教师的断层现象和数量不足。
为了保证高中教育的正常运行,最能应急的措施就是将小学、初中学段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逐级拔高使用。就物理学科看,目前师生比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学历达标率为55.50%,距陕西省“十五”末期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79.39%)还差23.89个百分点。师资结构呈现三多三少:城乡结构上县城多,农村少;学历结构上专科多,本科少;年龄结构上两头多,中间少。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工作量大,负担重,对物理新课程实施带来一定影响。
2.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理念更新缓慢
新课程实施之前,各地遵照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所有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上岗教师从理论、思想上对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①的基本理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这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统一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实践证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与探索,习惯于传统的讲解接收式的教学;课程开发畏难,缺乏选择与整合,习惯于就教材教教材;课程评价单一,缺乏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和发展性。
3.学科本位意识强,校本教研意识不浓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深入,其制度创建也在逐步探索完善,但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仍存在不少误区,对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是研究者”的理念认识不到位,以致常把教研和教学割裂开来。校本教研的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以研究教材教法为主,而不是“基于学校”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校过于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其作用的发挥,在激发全体教师的研讨活力方面措施欠缺;教师在研讨中不能形成畅所欲言的氛围,这直接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也制约了其广度和深度。
4.教学器材设施陈旧,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
边远贫困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教育资源设施配备落后,物理教学器材、实验器材陈旧,部分设施老化破损。另外,新技术设备匮乏,导致课程资源整合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几率甚少,制约了物理新课程实施,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成长。
以上物理教学现状和师资现状,已经成为目前边远贫困地区制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建议与对策
教师水平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建立一支素质精良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需要,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培训、管理、流动、配置的机制创新,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的公平实现。
1.创新和完善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整合区域内的培训资源,强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强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首先要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尤其是要提升当地教师进修学校师资水平,完善政策制度使其切实承担起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重任。
(2)总结继续教育培训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考核检查范围,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档案,使培训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
(3)严格执行和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社会人员考取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要从严管理,把好关口,从源头上杜绝新的不合格教师产生,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4)鼓励构建地域性物理课程师资学习交流发展中心。以课程特色与物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导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教师现状,制定出多元化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5)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尽可能的为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方便。
(6)实施名校孵化工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名校与边远贫困地区薄弱校结对帮扶,进行传、帮、带。鼓励教师与当地高校的物理学科院系建立联系,为不断完善、更新和深化知识体系创造条件。
(7)边远贫困地区要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名校孵化工程实施方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师资数量不足、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制定政策,在保证教育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允许边远贫困地区薄弱校统筹安排,保障时间外出学习交流。
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培训学习,缓解边远贫困地区物理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整体素质,以尽快解决影响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
2.深入研读新课程理论,促进实现“四个转化”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认真研读、自觉实践新课程理论,促进自身角色转化。新课程的实施是一场革命,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课改的重大意义,与时俱进,全面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懈怠情绪,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全力体现物理课程性质,落实三维目标,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理论的实践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物理课程的构建者和开发者,尽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探索、体会、总结、反思、提高,促进教师素质、教学理念、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研促教,研教结合。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课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过程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使新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促使教师由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化,由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化,由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化,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化。
3.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开发整合教学资源
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校内物理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设施和网络,开发整合物理课程资源。为教师配备必要的微机设施,为整合课程资源提供有效的技术设施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要把学校实验室建设纳入基础建设规划,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更新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足够的实验器材设备。全力开齐、开足各类实验,为创新设计实验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用具,为学生自己动手实施探究,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试验室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改革实验室管理方式,定期开放实验室,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体验、实践创造机会。
提倡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物品和廉价材料设计简单实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全力为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硬件设施保障。
4.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完善支教管理制度
实行发达地区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支援,是国家近几年来采取的缩小差别,力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要继续总结经验,完善支教制度,鼓励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薄弱校任教。建立相对稳定的支教体系,制定并落实支教的相关保障措施,对支教人员提出相应的职责要求,落实政策待遇,通过支教充实边远贫困地区师资,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及教育教学经验等各方面的积极交流,给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
切实用好政策,做好六所院校师范类免费生毕业后及时合理进入贫困地区任教的保障管理工作。同时,省、市师范院校亦应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为边远贫困地区输送急需的物理师资。
三、结 语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建设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物理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振兴的根本保证。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师,必须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理念,完善自我,将物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觉的实践行为,在实践中探索反思,发现问题,总结提高,积极推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2页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