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基础 抢抓机遇 深化改革

2009-04-01田欣欣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学点全县职业

田欣欣 刘 赫

记者:马局长,您好!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山区,居民住地比较分散,因此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育发展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请问湟中县教育部门是如何化解这个不利因素的?

马局长:湟中县绝大多数地区地处浅、脑山,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多年来,我县一直面临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地扩大教育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000年以来,我县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积极开展学校布局调整。2001年至2008年,我县共撤并学校183所,新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学校总数由2001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362所。对既不能撤、又不能合的邻近学校实行交叉并班,逐步实现单式教学格局,着力解决规模小、复式年级多、教师任务重的问题。对年级人数在15人以下的村小学,每两年招生一次,以解决班额过小、复式班过多的问题。对调整学校布局后在校学生仍在100名以下的194所小学实行了完小、初小、教学点一体化联校管理模式,即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小代管一至两所初小或教学点,统一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师资调配,统一经费管理,使初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教育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办学效益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等现象,从2009年起,湟中县将开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采取“扩、靠、建、并、挂、网”的办法,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扩”就是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力争职业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一万人以上;“靠”就是将小学六年级设在初中;“建”就是大力推进寄宿制初中建设;“并”就是在就近入学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32个教学点和166所小学,中心小学或中心学校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扩大办学规模;“挂”就是在一些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仍然保留23个教学点,挂靠相距最近的小学管理;“网”就是建立健全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进一步完善完小、初小联校管理模式,发展优质高中,带动其它普通高中,发挥完全中学教研优势,带动初中教学工作,发挥完全小学资源优势,带动初小和教学点的发展。

记者:湟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面启动了职业教育“168”工程,职业教育位列全县各区县之首。请您介绍一下“168”工程的具体定义以及实施该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马局长:甘河工业园区、城南新区藏毯产业、西宁市生物园区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用工量不断增加,而湟中县有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进行转移就业培训。根据这一情况,县委迅速做出利用湟中县三面环围西宁市的区位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抢抓机遇,扩充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重大决策。2006年底和2007年初,在甘河工业园区成立了甘河冶金职业技术学校;拓展湟中职业学校唐卡堆绣专业,成立了湟中县藏文化艺术学校;依托海湖藏毯有限公司,成立了藏毯职业培训学校;在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生物制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了加快多巴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将多巴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巴校区”,由湟中职校全面管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1所县职业教育中心、6所职业学校、8个职业教育基地的湟中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即“168”工程。职业教育“168”工程的启动实施,使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优势逐步显现,实现了职业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职业教育总量不断扩大,全县职业学校发展规模位列全省区县之首。职业教育建设投资达到6000多万元,全面配备了全县六所职业学校领导班子,新增教职工近200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专业结构、素质、数量等方面得到加强。新增了冶炼、化工、药剂、农民画等专业,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职业学校学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9%。职业教育服务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日益凸显。

记者:湟中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尤其注重完善和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请问您们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马局长:主要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执政水平。全县完全中学校长、副校长,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中90%以上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学院的培训,全县初级中学、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了98%。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布岗位设置、填报竞聘志愿、业务考核、民主评议等程序,对竞聘教师进行择优聘用;聘用工作结束后,各校均修订完善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岗位责任目标及相关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长效激励作用的制度体系。

二是完善和加强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出台了《湟中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近年来,我县每年选派200多名教师到省外进行学习培训。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两轮市级以上培训。我县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方式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等的通识培训;制定了《湟中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三年规划》等制度和规定,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新教师培训;大量开展教材培训;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三是不断加大教师招聘工作力度,壮大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2001年至2006年,在县财力十分困难、其他部门几乎没有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情况下,仍然优先考虑教育事业,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每年招聘教师100名。2007年以来,积极争取省教育厅农村牧区特设岗位教师242名。

四是均衡配置师资,不断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交流、调配和补充机制。从1998年起,为优化教育配置,全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县开始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使均衡配置师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还出台《湟中县教师管理暂行规定》等,使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得到规范。

五是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召开了全县师德师风建设及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树立“德育即质量”的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探索德育的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是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第一,按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多年来,湟中县财政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第二,建立了贡献与报酬相适应的分配机制,成绩优异的教师得到相应的表彰奖励。县委县政府每年表彰“十佳园丁”及一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总人数在300以上。第三,大力实施教师“安居工程”,着力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几年来,通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修建教师住宅近2000套共18万平方米,解决了3000多名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第四,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打造身心健康、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每年教师节县四大领导班子对优秀教师代表和贫困教师代表进行慰问,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

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湟中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青海省完成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先进县”、“全省扫盲工作先进县”、“全国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王永康)

猜你喜欢

教学点全县职业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