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狸猫换太子”

2009-04-01王自艳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吕夷简真宗仁宗

王自艳

在中国的各种戏曲中,大抵都以相同的版本演绎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北宋真宗年间,李、刘二妃相继怀孕。真宗曾有言在先:“先生龙者为正宫,后生龙者为偏妃”。不久,李妃早产,这引起了刘妃的嫉恨。她在李妃生产时用狸猫换了太子。宋真宗见李妃产下了个怪胎,龙颜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不久,刘妃果然做了皇后。再后来,清官包拯断案,一切真相大白。李宸妃的儿子也继承大统,当上了皇帝,并与其生母相认,以大团圆结局。

这个故事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熟悉,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叙述宋朝的这段历史,而是用来赞美包拯的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但在这个故事中存在几个历史知识错误。

故事中的太子,即宋仁宗赵祯,他的生母确是李妃,但是故事中的刘后用狸猫来换取太子从而诬陷李妃之事,却是后人杜撰而来的。

李妃初入宫时,只是刘皇后(当时为修仪)的一个侍女,但是却“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继而生下仁宗。[1]但是终真宗一朝,她在后宫中最高级别只是一个婉仪(后宫中品级较低的妃子),并没有母凭子贵,步步高升。这就与故事中的刘皇后有关。

刘皇后在当时虽然还只是修仪,但是“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2],真宗在位时,常辅以政务,使之渐“专宠后宫”。她最烦心的是自己没有儿子,这在后宫斗争中当处于不利的地位。况且真宗的郭皇后也于景德四年(1007年)卒,后位空虚,真宗虽有意立刘氏为后,但是当时很多大臣以其出身低微为由,并不赞同。如果有个儿子,就增加了为后的筹码,于是“李宸妃生仁宗,后取为己子”。在很多相关记载中,关于刘后抱走仁宗赵祯之事,大都只有这么轻松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能够猜测其中刘后必用了什么手段。因为在斗争残酷的后宫,能生下皇子,就等于为自己找到了终身的依靠,哪个女人愿意把皇子让与他人?况且赵祯虽为真宗的第六子,但是五个哥哥都已夭折,将来登上皇位似乎已经注定。只是当时的李妃还是宫女身份,没有实力与刘修仪争夺。而刘修仪也终于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先进位德妃,一月后便被封为皇后。又,真宗死,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并辅以政务,“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3],李妃就更失去了与刘后争夺儿子的优势。“李不敢言”,只能“嘿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4]。还有人说当时为修仪的刘后知道自己无法生育,便让侍女李妃侍寝,替她生儿子。如果这件事是二人达成的协议的话,那么李妃即有机会接近皇上,提升自己在后宫的地位;而自己的儿子在刘后那又能专宠,将来登上皇位的机会更大。这样对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即使刘后用了什么手段把仁宗取为己子,故事中刘后对李妃的各种加害、诬陷也属后人杜撰,并无史料记载。李妃在生仁宗之后,还生有一女,并在真宗朝“进才人,后为婉仪”,与故事中的被打入冷宫截然不同。仁宗即位后,她升为顺容,并在病重时被封为宸妃;而刘太后也“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5]。刘太后的这种行为无论是作为一种补偿还是“贿赂”,都表明至少在表面上刘后并没有虐待李妃,更没有要置其于死地。

史料关于李妃的记载很少,这可能也与刘后把仁宗“取为己子”有关。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使李妃缄口,刘后也必定会压制、封锁这一消息,刻意地冷落、删减对李妃的记载史料也有可能。何况“人畏太后,无敢言者”,以致“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李妃所出”[6]。

在故事的结尾,由于包拯的铁面无私,断案如神,仁宗母子相认,刘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事实上,李妃死于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而刘后则死于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李妃先于刘后而亡。关于李妃死后的葬礼问题,史料记载了刘后与当时丞相吕夷简的一段对话。李妃死后,“刘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招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日:太后不欲全刘氏乎?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7]。从刘后“遽引帝起”到大“怒”,说明在刘后心中,始终是怀有一种恐惧的,这种恐惧使其即使在李妃死后,也不愿让仁宗知其真相。而对于刘后和刘氏家族幸运的是,刘后当时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厚葬了李妃。刘后死,即有人告知仁宗李妃为其生母的事实,并说“妃死以非命”。据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仁宗知道这一消息后,“遣兵围章献(刘后谥章献)之第”,并“亲哭视之”,见“妃玉色如生,冠服入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知非鸩死”,这才罢兵,遂使刘氏家族免遭一劫,且待遇更加优厚。

故事中另有错误是关于包拯的。包拯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死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终年六十四岁。包拯于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但是由于父母年高体弱,便在“父母在,不远游”的习俗支配下,一直不曾入仕;几年后父母死,又在家守丧,史载“十年不仕”[8],其后才任天长县知县。仁宗于天圣元年(1023年)即位,至明道二年(1033年)正好十年。按照时间推算,这十年正是包拯在家事父母及在家守丧的时间,根本没有出仕任职,是不可能到开封来断案的。故事中由他来断案,只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依据一定的史实记载,把这种清廉正直、不畏权贵的精神加到他们所尊敬的“包青天”身上,使“包青天”的形象更加传神,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希望。

注释:

[1][2][3][5][6]《宋史·后妃传》,中华书局。

[4]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7]《宋史·吕夷简传》。

[8]张华盛、傅腾霄:《包拯》,安徽教育出版社。

题图:山西剪纸《狸猫换太子》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吕夷简真宗仁宗
论北宋真宗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宋代名臣吕夷简和陈尧佐交往补证
慢半拍儿见皇上
宋仁宗好色
一席话救百人
大宋高级玩家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马也忠诚
敢于直言的吕夷简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