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宛转”

2009-04-01周宗旭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含情婵娟杨贵妃

周宗旭

陶易先生《说“宛转”》(载《文史杂志》2008年第3期)一文将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宛转”解释为“形容身体痛苦挣扎,翻来覆去的样子”。笔者以为并不妥当。

其实,“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宛转”,在古汉语中有美好的意思,即依依动人之义。我国古代常常以“蛾眉”形容女子貌美,所以用“宛转”修饰“蛾眉”,正是用以描状或者指代美人(此处即指代杨贵妃)。例如:

1.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2.蛾眉宛转含情死,马上君王掩面伤。(王世贞:《艳异编》)

3.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青山曲曲复囷囷,宛转双眉若太真。(朱伯清:《蛾眉峰》)

5.蛾眉宛转君前死,辱井何尝似景阳。(夏仁虎:《清宫词》)

6.上皇北狩展行旗,宛转蛾眉效死时。(许慕羲:《宋代宫闱史》)

7.蛾眉宛转,竞殒鲛消,香未骨尘泥。(董颖:《西子词》)

例1“宛转”和“婵娟”对举,“双蛾”与“宛转”并用,可以证明,白居易爱用宛转的依依动人义来修饰眉头。例2似乎可以将宛转理解为形容身体痛苦挣扎之义;但是仔细推敲一下便会发现,后面有“含情死”三字。这一语义结构限制,使我们不能不作这样的理解:既然含情,必然无怨;而解“宛转”为痛苦义,就无所谓含情而死了。例3用“宛转”来形容或修饰蛾眉已然很明显;当然,这里是以依依动人的蛾眉来表示少年的年轻貌美。例4“宛转”表示依依动人之义最为明显——诗人用玉环依依之眉与秀美的青山峰峦相比譬,可谓匠心独运。例5.6.7或用“宛转”说明蛾眉,或修饰蛾眉,表示“美好而依依动人”之义都很鲜明。

综上所述,《长恨歌》中“宛转蛾眉马前死”,乃是说美丽而又依依动人的杨贵妃不幸在马嵬坡悲惨死去。诗句中暗含着作者对美人冤死的惋惜与同情,但绝非渲染杨贵妃死时身体痛苦挣扎,翻来覆去。

作者:西南大学汉语文献研究所(重庆)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含情婵娟杨贵妃
千里共婵娟
扶贫杂感
相思无限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汪中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风含情水含笑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