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009-03-31熊明俊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3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

熊明俊

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分析与探索了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习惯与兴趣;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08-01

1 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1)优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都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并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亲自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已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这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体育教学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更应课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配合,共同实现这一点否则就难于奏效。

3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2)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化。

(3)把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4)无论采用任何教学方法不能忘记“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都会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各有各的兴趣爱好,所以,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意识,不断拓展知识面。体育教师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