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达木女性应受到关注

2009-03-30李玉真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柴达木散文集散文

我的报告文学《残霞如梦》入选《新世纪优秀报告文学选(2001——2006)》(书中错印为《残雪如梦》),不少文友、读者除了祝贺以外,还问及文中女主人公们的情况。这次入选令我欣慰,不仅因为书中只在全国各报刊里精选了36篇,其中有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柴达木女性再一次受到社会的关注。

1 998年,辽宁省电视台去柴达木为我拍摄的电视散文《西部女人》在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诗歌散文栏目里播出后,央视又多次播出,同时还被一些大学中学作为朗读作品。《西部女人》用图、文、声展示了柴达木西部女性艰苦创业、乐观向上的生命景观。这篇作品可能是我的作品中使柴达木女性受到社会关注的第一篇。尽管在这之前有描写柴达木女性的散文《西北女人》、《柴达木生命之旅》,报告文学《井队区——太阳村》、《西女昭昭》,小说《荒漠》等发表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报》等报刊或收入各类文学集,但影响远不及央视播出的《西部女人》。当时收到各地许多亲友以及陌生人的祝贺、问询。记得l 999年在团中央“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报告团写作组”写作期间,有一次写作组成员与秦文贵、肖复兴以及其他青海友人在北京聚会,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问及是否有人认识《西部女人》的作者李玉真,结果当场笑声一片。自然,那天的话题出了柴达木的秦文贵,还有柴达木女性。

2000年,广州花城出版社推出由马丽华、傅天琳等20名“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收选了我的散文集《西部柔情》中描写柴达木女性的散文《西北女人》、《美丽的困境》等。同时借鉴了我的书名,封面上的“的”字很小,叠印在了大大的“部”字上。乍一看与我的散文集同名。这部西部女作家散文精编在全国各地发行,系列展示了西部柔情,有一定影响力。2004年,我的散文集《西部柔情》经众多全国著名评论家评选,获得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散文集排名第一。资深评论家阎纲认为“散文集《西部柔情》把地域的豪情与石油人的细腻情感结合得很好,有些篇章写得撕心裂肺,充分体现了作者乃至石油人把青春与生命与大西北、大油田相渗透、相依存的真情实意。”阎纲说的“撕心裂肺”主要是指《寡妇新村手记》、《在那遥远的钻塔旁》、《青海花儿》等有关柴达木女性的记叙散文。是柴达木女性感动了阎纲等评论家,也使柴达木女性受到社会关注。

我认为,让柴达木人受到社会关注是每一个柴达木作者的神圣职责。让柴达木女性受到社会关注是我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写作的追求。

20岁那年,我来到了青海高原的柴达木。才开始写作只是因为江南与荒漠的天渊之别而触景生情。后来很自然地将视线投向身边的姐妹。渐渐地认识到,要认识西部,首先得认识西部女人,要认识西部女人,首先要认识柴达木女人。我这样记述过我的感觉:“在戈壁大漠生活,如水的女人是干涸之魔吸取水分的主要水源;如花的女人是风暴之妖嫉妒并摧残的主要目标。女人不管从哪里来。都不分老少、不分等级,一律被重新塑造,塑造柴达木形象,塑造柴达木个性,塑造柴达木灵魂。女人只要走进那片土地,就连血液、五脏六腑都自然化了。这样,女人才被塑造成实实在在的柴达木女人。要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她们,她们可能不美,可能太傻。但是,她们是西部的开拓者,是西部重要的群体……所以,在我心中,柴达木女人的身躯是照着起伏的大漠和高峻的山峦长成的;柴达木女人的脸庞是印着粗犷的风迹和热烈的阳光长成的;柴达木女人的眼睛是映着圣洁的雪水和明净的蓝天长成的;柴达木女人的整个形象是爱与意志捏成的。”(报告文学集《边塞曲》前言)在柴达木,“有了女人,才有了家,才有了人的繁衍。”(《西部女人》)“我偏爱柴达木的女人们。她们从江南或北国走来,献给戈壁以秀色,献给大漠以润泽。雄浑的柴达木因她们而柔美动人。”(《西部寄语》)

前些年,风起云涌的西部热,使人们将目光投向西部,开始关注西部人。但是。有一部分西部女人还是被人遗忘。

那是一群真正有西部女人特质的西部女人。她们还深藏在鲜为人知的、正在开发或者尚未开发的边远地区。比如大漠、戈壁、草原、雪山、荒岭、边僻小镇,那些极具西部特征的地方。那些地方,自然环境很少或者没有经过人工的雕琢。就是引了水,种了树,建了花园,修了楼房,依然难以改变恶劣的气候,依然远离城乡。在柴达木的油田、厂矿、牧场以及道班、水站工作的女人们,就是那一群西部女人。大自然的力量和建设柴达木的崇高追求,使她们有着强悍的生命力,也使她们自觉地把自强不息与爱注入人性。

人类追求和创造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然而越是城市化越容易远离人性。对金钱与富有的追求,与大自然的疏离,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是挤压、扭曲人性的基因。就像人起源于大自然一样,人性的土壤也是大自然。温和的大自然滋生平和与愉悦,暴烈的大自然却培育坚毅与善良,远离城市污染的大自然无疑是爱的家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女人们的心思凝聚在生存与发展上,价值取向变得单纯,爱的品位几乎没有杂质、甚至纯洁到了圣洁的及至。她们没有刻意去追求苦难,而是带着女性天生的母爱和责任感去正视苦难,迎接苦难,战胜苦难。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另一个过程,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由大自然塑造人,到人与大自然相互塑造。西部女人在这个质变的过程中用惊人的强悍击败死神与艰难困苦,女性天生的怯懦与依赖随风远去。在西部发展中,女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柴达木女性正是西部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

也正是生存的特殊环境,形成了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反差。这种反差像狂风暴沙,要么把人磨练成任你横扫肆虐我自巍然不动的戈壁滩,要么把人鞭打得如同风蚀残丘一般残缺不全。《残霞如梦》中记叙的柴达木开发初期的一群女性精神病患者,则宛若残霞带着惨烈的血色悬挂在了西部的天空。自然,她们不幸病魔缠身,与自身脆弱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有关,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枯燥的文化生活以及远离城乡远离亲人导致的孤独、思维方式的单一与极端,无疑是引发神经错乱的导火索。这种类型的女人,对爱情、事业、正义以及西部这片土地往往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的坚韧与执著。如果换一种环境,或许她们能干大事,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就像梵高那样,在狂乱中绘画抑或做自己痴迷的事,在完全自由的最高境界中进行震撼人心的创造,最终毁灭自己而成就事业。笔者就是在这种感慨中含泪记下了她们的故事,热望更多的人看见那一片片美丽的却伤残的彩霞,热望社会关注那片土地、关注那里的建设者,尤其是早期开发柴达木那群女性。

《残霞如梦》入选《新世纪优秀报告文学选(2001——2006)》,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先生写了“编选人语”:“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李玉真笔下那伟大的女性?她们原本都有或会有很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伟大的召唤使她们走进了柴达木。风里、雨里,用理想导航,用生命开垦。荒原已长出绿意。可是,她们呢?荒凉、贫困、缺氧、闭塞,还有无法忍受的寂寞,无情地袭击她们,常常有不辨方向的不好走的路。她们便用身体的血作鲜红的路标,矢志不移,一代又一代……不断地有许多人涌来,又不断地有许多人离去。还有许多人原地不动。她们呢,一直艰难前行。我实在太敬佩她们身后那条永远不朽的小路,小路……”

在柴达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怎能忘记在柴达木戈壁荒漠艰苦奋斗几十年的开拓者!尤其是那些无私奉献的女性!

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进柴达木女性,喝一口西部荒漠上的清泉,闻一缕西部戈壁上的花香,采一片西部天空的霞光。

猜你喜欢

柴达木散文集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柴达木映画
摭谈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
柴达木映画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