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武县沼气池使用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2009-03-30杜晓光
杜晓光
近年来,宁武县依托“一池三改”为模式的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按照推广新型农村能源,保护农村环境,建设富民生态工程的要求,全力实施这一工程,截止2008年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沼气池3307户。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沼气池的使用利用率较低。笔者近期通过调查分析,就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1.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1.1发酵原料缺乏
沼气池建设后,首次投料产气需新鲜猪、牛马粪3~4m3,大约2000Kg左右,由于近年来饲料涨价、疾病增多,同时煤炭市场行情较好,许多养殖户放弃养殖,跻身煤窑打工,导致养殖数量大幅下降,有的村庄甚至连一头牲畜都没有。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农户积攒粪便变得困难,严重影响沼气池建成后的使用,降低了农户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1.2重建设,轻管护
沼气建设要做到“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建池时认真负责,建成后无人问津的现象。有的沼气池首次投料使用后长期不投料,致使产气量减少,在个别村已经出现了没有一户能用的现象。同时,由于县里没有相应的沼气维修队伍,沼气技术人员数量少,服务经费不足,每当沼气池、管道、灶具等设备出现故障时,常常找不到人或者一拖再拖无人维修。
1.3农户对沼气认识有限
尽管在沼气建设中,县农业环保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建池农户进行多次技术讲解,在沼气池建设以及沼气管道安装等工作中,技工实际讲解沼气池使用注意事项。但是,由于农户素质不齐,未能全面掌握沼气的管理和利用。另外,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进城,致使农村中剩余下来的“386199”队伍,对沼气的认识和了解存在很大落差,甚至不了解、不接受、不认可、不配合这一工程建设。
1.4综合利用效益低
目前,沼气主要用来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利用却没有开展,致使利用沼气的经济效益处于较低水平,综合效益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户建池、用池的积极性。
1.5农户对沼气建设兴趣低
有些农户对建设沼气池表现出的兴趣很低,“建与不建都无所谓,冬天也不能用,再说沼气建设好几年了可是能用的不多”,“有建设沼气的时间不如去挖煤”,这种观念在农村是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来转变的。
2.对策及措施
2.1加大试验,研究利用作物秸秆作为发酵原料
目前,国家利用秸秆(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的沼气技术已经在一些省市得到推广,而我县作物主要以莜麦和豆类秸秆为主,玉米秸秆较少,这就需要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通过科学试验,探讨研究一条适合本地沼气池发酵的新路子新方法,为全面推动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履行应尽的职责。
2.2建立沼气服务网点(公司),使沼气建设后顾无忧
按照我省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要求,每500座沼气池配备2名高级技术人员,设立一个服务网点,同时配备相应的出料、运输等设备,对所辖区内的沼气户提供技术指导以及维修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并且对沼气网点实行物业化管理,不仅为农户建池后免去后顾之忧,而且也为高级技工服务沼气事业创造了条件,使农村沼气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2.3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一户一个明白人
对沼气用户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农村中“386199”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可以采取在该村设立服务点的方法,让该村中的用户安安全全、放放心心地使用沼气。力争使每户农民都能够熟练、安全地使用沼气。
2.4挖掘沼气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发展“以沼气为纽带,衔接种养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挖掘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使沼气技术的利用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完善“猪—沼—菜”、“猪—沼—果”等模式,不断提升沼气的新价值。
2.5提升建设积极性
利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同时对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让农户真正认识到沼气能带来的益处,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沼气事业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