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3-30王启湘

天津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学校

王启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的重建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再生是一个发展新的价值、新的信念和新的规范的过程。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研文化建设的主体,教研文化的形成和凸显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推进的基本趋势。

一、基于“专业引领”的学校教研文化形式

1.国际论坛。

迄今为止,我校已经举办了四届国际教育论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会聚一堂,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广泛吸纳与融合,沟通与碰撞,引领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2.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直接地、高效率地传播了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启发广大一线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校内外专家引领广大教师以独特视角打开基础教育改革的广阔天地。

3.专家咨询。

由专家与基层教师面对面深入交谈,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其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反馈及时,平等对话。我校教师曾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面对面探讨他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天津市教科院刘金明副院长、王敏勤教授曾就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4.成果展示。

学校定期组织各种层次的教学展示活动,创优课比赛、说课比赛、“玉簪杯”教学基本功大赛、“行知杯”论文评比活动,每年编发《教学科研荣誉册》……目的是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5.考察学访。

迈向世界的实验中学为每一位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境内外学访使我们从国内外教育界同行那里学习到更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6.继续教育。

学校从十几年前就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奖励制度,抽出专项资金鼓励教师继续深造,从最初的研究生课程班,到后来的教育硕士,以至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的博士深造。学校教师目前已获取或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达百余人,这一举措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7.“行知学堂”校本培训。

“行知学堂——天津市实验中学教师发展学校”的成立,拓展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搭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平台,努力为学校打造一支“立德、立志、立行、立学、立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细致的培训安排,使终身学习不再仅仅是口号。

二、基于“同伴协作”的学科组教研文化形式

1.教学督导。

学校率先在全市成立“名师工作室”和 “教学督导办公室”,聘请部分退休的校内外高级、特级教师及部分在职骨干教师一起进行教学督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广泛地、系统地评课、指导。每学期期中在本学科教研组内进行一次督导教学反馈讲座,以教学实例对全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2.拜师结对。

师徒制是学校一直倡导的教师培训的基本途径,拜师结对对师徒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的经验分享过程和自身提高过程。在学校这种制度的引领下一批批教师成长起来,“名师创名法带名徒”为实验中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3.主题教研。

物理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既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又能对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进行测评和提高的新途径——主题教研,他们围绕设计实验、解题能力等多个主题进行研讨和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新意的校本教研形式。

4.跨学科教研。

政治组首先提出相关学科之间在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甚至基本框架上都有较多相似性,因此,应对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的人才具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5.建立共享资源库。

许多学科组都相继着手建立了本组的课程资源库,如物理组的学科网站、学科刊物;化学组的学案;数学组的共享文件夹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三、基于“自主反思”的备课组教研文化形式

1.同课异构课例研讨。

由于同一个备课组有相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最适于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化学组在高二备课组开展过多次这种形式的教研。同上一节课,同品 “功夫茶”,同课异构,聚焦课堂,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的水平。

2.加强模块、主题备课。

在新课程的结构中,每个模块都有鲜明的主题,必然要求教师加强各个模块、各个主题的整体备课,实现模块课程的教育价值。化学组在备课时,始终坚持主备课人制度,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讨,在统一备课的基础上已经整理出版了系列学案集。

3.前移后续的课例研讨模式。

历史组多年来坚持以三周为一个单位时段,开展年级同头备课、专项课例研讨。第一周确定课题及执教者,进行课前教学设计;第二周执教教师说课,其他教师谈自己的设计与思考;第三周开设研讨课,每位教师就整个研讨活动进行后续的研讨与反思。

4.教研沙龙。

它是同头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实话实说”、“想说就说”的场所,有三个特点:各抒己见,各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各取所需。教研沙龙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当时的头脑风暴和随后的自主反思。

四、学校教研文化的初步思考

我们认为学校教研文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词。

一是“自主”。

要积极创建以“自我发展”为动力系统,以“创设平台”为支持系统的教研文化模式。教研文化的创建依靠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中,“自我发展”作为动力系统,是教研文化形成的内因,也是关键因素;一系列“创设平台”的活动,是教研文化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影响因素。教师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自我发展意识、自主发展能力和自我反思实践,教研环境的创设只是为了使教师个体更好地、主动地发展自己。

二是“协作”。

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文化的形成,最关键的是建立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形成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三是“可持续”。

教师要永远保持求知者的姿态,走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发展之路。“我们不是为了学校而学,而是为了生活而学。”这就是说,教师之所以需要终身学习,不仅是为 “谋生”做好准备,也是为“乐生”打好基础。

四是“全员”。

学校教研文化作为一种在学校这一特定场所内所拥有的独特的传统、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行为模式,它的建立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学校大多数人的共同参与,同时也影响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张嵘)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