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的魅力

2009-03-30吴美萍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遗民阿炳纳兰性

吴美萍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一、以读代讲

【教例】《古诗二首》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还对他们盼啊,盼啊!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师:一年过去了,读!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宋朝权贵们抛弃了。

【反思】“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仅14个字,但这14个字却饱含着北宋沦陷区人民的血泪煎熬与殷殷苦盼。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呢?这不能靠讲解,也不能靠分析,只能靠读,在读中想象、体悟。在读的处理上,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引读这个环节,对时间进行巧妙“切割”,将23739天用“1年”、“5年”、“10年”、“65年”分段再现。在老师低沉而激越的引读中,学生入境入情地跟读。65年漫长的苦难历史,犹如一幅连绵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徐徐展开: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中原大地战火弥漫,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一唱三叹的朗读,层层蓄势,学生情感的潮水随之澎湃升腾。此时,任何讲解分析都是多余的,这就是以读代讲的魅力!

二、以读悟情

【教例】《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师: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却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坎坷经历啊!而这一切,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伴随着师父很久以前的教诲声,一幕一幕地在阿炳的脑海里出现了。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在这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大屏幕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练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被水果店的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生1:(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幕——

生2:(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虽然穷得身无分文,却死也不给地主老爷拉曲卖艺的那一幕——

生3:(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终于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

(二胡曲《二泉映月》响起,师生静静地听完整首曲子,用时6分钟。)

【反思】“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句子虽然不长,但却是阿炳苦难人生的缩影,凝聚着他一生的苦难、辛酸、屈辱、悲惨、可怜,以及与命运的不屈抗争。如何体会句子蕴含的深情?怎样引导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唯有读。老师巧妙地利用学生想象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跟读”,声音如泣如诉,学生如临其境。学生们在读书声中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景,在读书声中倾听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书声中感悟了文本传达的精神……

三、以读入境

【教例】《长相思》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范读词)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

【反思】如何体会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如何能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愁闷和悲苦?如何进入词的意境?讲解和分析都显得苍白和无力。此处,老师用他那富有魅力的朗读激发学生想象,把学生引进了词的情境。饱含深情的朗读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大门,学生心随情动,在意象的拓展中走进了纳兰性德的内心,体会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学生将词读成了画面,读成了生活场景,读成了纳兰性德的辛苦军旅,将词的语言符号转换成了具体可感的立体灵动的意象,不知不觉中入了境。

语文课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还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能准确熟练运用。

猜你喜欢

遗民阿炳纳兰性
张帮主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张帮主
张帮主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瞎子阿炳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