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水生蔬菜地方种质资源调查及利用对策

2009-03-30李海林潘复生

长江蔬菜 2009年3期
关键词:莼菜水生太湖

李海林 潘复生

苏州水生蔬菜地方种质资源调查及利用对策

李海林 潘复生

水生蔬菜是人们喜爱的特色蔬菜之一,由于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易于种植和运输、贮藏性好,大部分可填补旱生蔬菜淡季供应不足,增加市场花色品种,且有些品种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种植水生蔬菜可充分利用湖面和湿地,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整个蔬菜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苏州湖泊纵横交错,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水生蔬菜的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栽培种类繁多,位居全国之首。如苏州“花藕”和“慢荷”熟性早、质地细嫩、鲜食可口,被广大消费者认可;苏州菱角早、中、晚品种齐全,颜色不同,生食和煮食兼之;“太湖莼菜”是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莼菜最主要的品种;“南芡”是我国唯一无刺芡实人工栽培种,其身价是“北芡”和“莲心”的3~5倍,是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和国际市场的抢手货。在栽培技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两熟茭与莲藕套种、水芹软化栽培等在国内都不多见。因此,苏州水生蔬菜历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已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但是,近年来由于苏州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苏州水生蔬菜种植从近郊逐步转向周边县市,栽培面积虽有所增加,然而生产技术和品种资源却不如当年,一批优良种质资源和刚育成的新品系正不断丢失,如著名的两熟茭在生产上已所剩无几,有的虽经抢救但保存的品种纯度已今不如昔,甚至难以恢复。总之,当前苏州市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状况已令人十分担忧。为了保护和开发苏州优良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有关单位对苏州水生蔬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种质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1 苏州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现状

苏州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吴中区、吴江、常熟、太仓、张家港、昆山等地。由于种植历史久远,品种种类多、质量上乘、栽培精细,一度形成了地方特色,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故美其名曰“水八仙”,其中如苏州黄慈姑,南荡鸡头,大、中、小蜡台茭白,早花藕,红皮荸荠,太湖莼菜等更是苏州地方优良品种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水生蔬菜的生产和品种资源已今不如昔。据初步调查,基本明确了苏州市水生蔬菜地方品种的现状,目前共保存和种植的有12种约108个品种,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有些品种的种植面积较小,且种植范围较窄,有逐渐退化和流失的趋势。

1.1 茭白

苏州茭白以“中蜡台”、“吴江茭”品质最佳,其茭肉洁白柔软少纤维,可加工配以荤素炒煮成佳肴。现有种质资源:一熟茭:群力茭、白种、秋玉茭、杅子茭、十月白;两熟茭:大头青种、两头早、葑红早、小蜡台、中蜡台、中秋、吴江茭(短)、吴江茭(长)、杅子茭、刘潭茭、广益茭等。

1.2 水芹

水芹清香脆嫩,茎叶柔软均可食用,生拌、炒食皆可,常在冬春蔬菜淡季采收上市。苏州圆叶芹为地方优良的早熟品种,种性耐热,品质佳,食用率高。现有种质资源:苏州圆叶芹、常熟白芹、403(常熟白芹×车坊白芹)、溧阳白芹、405(常熟白芹×玉祁白芹)、玉祁红芹、407(玉祁红芹实生苗)、408(玉祁红芹×车坊青芹)、409(玉祁红芹×金坛无节芹)、常熟青芹、江阴青芹等。

1.3 慈姑

慈姑又称燕尾草,属泽泻科多年生宿根浅水草本植物。慈姑有许多食疗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行血通淋之功效,是一种风靡世界各地的碱性保健食品,民间有“内火旺喝碗慈姑汤”的说法。苏州慈姑以“苏州黄”驰名,个大质糯,淀粉、蛋白质含量高。现有种质资源:苏州黄、沈荡、余姚、侉老乌等。

1.4 芡实

苏州的南荡芡实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美味可口,是名贵食品之一。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核黄素、抗坏血酸和树脂等,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作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疗效。现有种质资源:紫红花刺芡、紫花苏芡、白花苏芡、红花苏芡、红籽薄壳苏芡、紫花杂交刺芡、15-1青籽薄壳苏芡、15-2黄籽薄壳苏芡、15-3红籽薄壳苏芡、21-1粉籽薄壳苏芡、21-2绿籽薄壳苏芡、22紫花薄壳苏芡等。

1.5 荸荠

俗称“马蹄”。生吃,甘醇清香,胜似秋梨;熟食,则可以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具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苏州明朝中期已盛产荸荠,并形成了不同品种。现有种质资源:苏州荸荠、温岭荸荠、郎溪荸荠、桂林马蹄、桂林马蹄(四倍体)等。

1.6 莲藕

苏州塘藕为江苏“三宝”之一,与南京板鸭、镇江香醋齐名,早在唐代便是进贡佳品。现有种质资源:藕莲有早花藕、中花藕、晚花藕1(搞花)、晚花藕2(大搞花)、慢花藕1(大卜三双)、慢花藕2(细卜二双)、日本藕(红头)、飘花、早花荷、鄂莲1号、鄂莲2号、太湖红花藕,籽莲有鄂(籽)莲2号、太湖红花藕、建选17号、太空莲,碗莲有梅岭、小醉仙、红蓝托珠、小仙子、白珠、艳丽、琼花、红娃娃玉碗小佛手、夏碗、园蕾玉环、满江红、娇容碎杯,睡莲有红睡莲、粉睡莲、黄睡莲、白睡莲、蓝睡莲等。

1.7 红菱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濒临太湖,河湖港汊众多,十分有利于菱的生长,栽培历史悠久。菱在苏州的主要品种是水红菱,且以石湖水红菱为最佳,闻名中外。水红菱3月种,9月收,每年中秋苏州城里万户空巷游石湖,水红菱是最受欢迎的特产,其菱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味道甘美,宜生食。其他菱目前苏州大多分布在太湖沿岸,尤以吴江和吴中居多。现有种质资源:红菱、馄饨菱、无角菱(和尚菱)、老乌菱等。

1.8 太湖莼菜

又有水莱、水葵等别名,是一种生长在湖泽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至霜降可采摘嫩叶食用,与鲈鱼齐名;用以调羹,香脆滑嫩,味沁齿颊。苏州太湖莼菜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太湖东山和西山湖区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现有种质资源:太湖莼菜(红叶红萼种)、太湖莼菜(红叶绿萼种)、太湖莼菜(红边绿叶种)等。

此外,苏州水生蔬菜现有种质资源还有:豆瓣菜(大叶豆瓣菜、小叶豆瓣菜),水蕹菜(大叶白梗蕹菜、柳叶白梗蕹菜),水芋有本地水芋种,蒲菜有草芽,芦蒿有大叶红,四叶萍有四叶菜等。

2 苏州水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机构缺乏,保存设施简陋

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保存设施,目前仅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和吴江同里三江春水生蔬菜园艺场等单位保存了部分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如芡实、莲藕、菱、茭白、慈姑、荸荠等。但因设施简陋,保存条件差,成本高,不少品种无法保存,即使保存下来的品种也不齐全,随时存在丢失的风险。

2.2 对品种资源的利用与研究不够,利用率不高

对原有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利用的研究薄弱,技术水平提高不快,单产水平徘徊不前,效益增长不明显。对现有水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缓慢,而且品牌优势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资源利用率相当低。

2.3 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2006年全市加工出口 “水八仙”蔬菜4 200 t,经济效益450万元,加工产品种类及总量还不是很多,产品质量档次也不是很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还有如南芡作为苏州著名的水生蔬菜特色品种,近几年来,虽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但生产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加工剥壳技术一直难以突破,严重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

3 水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3.1 加强管理,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体系

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品质优良,但是农户长期分散种植,种子得不到改良,容易造成原有的种性退化甚至缺失。因此,要尽快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体系,通过建设贮藏库、更新繁殖基地,切实避免种质资源的遗失和流失;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开发利用研究,大力推进水生蔬菜品种创新;对具有较高经济及食用价值的野生水生蔬菜品种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并逐步实现基地的良种化、区域化,使之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都得到提升。

3.2 建设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圃和水八仙生态园

实施苏州特色“水八仙”品种资源的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可以建设相对集中和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集生产、科研和湿地保护及观光为一体的水生蔬菜品种资源圃和“水八仙”生态湿地保护园。

根据“水八仙”的历史产区和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规划的统一部署,在苏州市大范围内建设若干个“水八仙”生态园,收集和保存苏州丰富的“水八仙”种质资源,为苏州水生蔬菜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如建立以“南芡”为主的“水八仙”生态园,着重苏州南荡芡实的产业化开发,并逐渐成为“南芡”资源保存和利用,开展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和设施栽培等新技术的研发,实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基地。

3.3 加强品种选育,提高品种的纯度

对于传统名优水生蔬菜品种可通过提纯复壮,提高种苗质量;建立选种圃进行提纯复壮,确保良好种性长期保存。对野生茭白、苹(四瓣草)等野生水生蔬菜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即通过野菜家种,探索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使其保持原有的野性和野味,而在产量上有所突破,逐步走上产业化生产轨道。

3.4 建立示范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地方区域特色

由于地方特色品种相对集中在某一地区,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适宜于地方品种种植,可以建立地方特色水生蔬菜品种生产示范基地,便于资源的保存及优良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扩大适销对路的特色种类和品种种植规模,使其迅速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并在实行无公害生产的同时,加强对反季节生产技术与优质高效新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增加优质产品的生产总量。

3.5 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对传统特色水生蔬菜资源进行挖掘保护的基础上,可以注册商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传统特色品牌效应。同时将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有机结合起来,摆脱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宽销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产业化发展。如在选用茭白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挖掘其周年生产的途径和深加工方法;确立“南芡”在全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在产业化生产方面进行突破,积极组织力量,对种子、栽培、剥壳、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研究,如推广杂种一代、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剥壳技术、鲜嫩芡米中间水分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芡实保健冲剂、罐装芡实羹以及饮料系列和干米系列,对芡实叶柄、果柄等进行综合利用等。

[1]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苏州水生蔬菜实用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鲍忠洲,严龙.话说“南芡”及其开发[J].长江蔬菜,2001(增刊):30-31.

[3]宋建华.苏州水生蔬菜溯源[J].长江蔬菜,2001(增刊):4-12.

[4]巢海忠,沈生元,潘复生,等.苏州芡实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4(4):15-16.

苏州市2008年农业科技项目(SNG0811)

李海林,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电话:13057401839,E-mail:lhlfood@163.com

潘复生,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8-10-27

猜你喜欢

莼菜水生太湖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互助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太湖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