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雄师“王中王”
2009-03-29尘封
尘 封
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是以色列最早组建的正规部队之一,在以军中素以作风顽强、作战勇猛而著称。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第7装甲旅皆有不俗表现,为以色列当局在中东卫土拓疆立下汗马功劳,号称以色列陆军精英与王牌。
在战火中诞生与成长
第7装甲旅诞生在硝烟弥漫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告成立。数小时后,5个阿拉伯国家的4万余军队便高呼着“消灭犹太国”的口号越过边界,向以色列发动了全面进攻。以色列不得不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血腥搏杀之中。
战争爆发时,以色列仅有一支名为“哈加纳”的自卫武装,总共约3万人,主要装备轻武器。由于战争的需要,以色列当局决定迅速组建正规武装。哈加纳创始人什洛莫·沙米和海姆·拉斯克夫奉命组建第7机械化旅。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编成了3个作战营,其中一个为装甲步兵营,由哈加纳营改编而成,作为全旅的主力营;另一个是步兵营,由从其它部队分别抽调的人员组成;第三个营全部由刚刚从国外移居到以色列的移民组成。沙米尔担任第一任旅长。
创建之初的7旅,装备奇缺。装甲营名为装甲部队,实际上仅有10余辆刚刚从欧洲买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淘汰下来的半履带装甲车。步兵手中仅有一些轻火器,甚至连沙漠地区作战必备的水壶也配备不齐。官兵几乎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大多数人都是在开战前两三天才领到武器。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军队在成立3天之后就匆匆投入到严酷激烈的战斗之中。
5月23日,以军发起了攻占耶路撒冷西部要地拉特伦的进攻。7旅奉命担任助攻任务,由此掀开了40年中东征战历史的第一页。在这次战斗中,在右翼担任主攻的吉瓦蒂旅多次受阻,7旅装甲营从左翼进逼拉特伦。他们冒着震耳欲聋的炮火,一路拼杀,冲进拉特伦镇警察局的大院内。但由于后续步兵分队没能及时跟进,装甲营遭到了阿军的连续反击,孤军奋战数小时,损失重大,被迫撤出阵地。
6月11日,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阿以双方在前线第一次停火。利用这三个星期的时间,以色列战斗人员从3万猛增至6万,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和重型装备。7旅也进行了人员和弹药补充。7月9日,阿以重新开战,7旅被调往北部参加肃清中加利利地区阿军的作战。此役,7旅重创叙利亚第5旅。
10月下旬,在经历2个多月的第二次停火后,日渐强大的以军对埃、叙等国军队发起了更加凶猛的攻势,准备将阿军彻底逐出北加利利,稳定以黎边境。以军决定仿效二战期间德军的“闪击战”,对阿军实施陕速打击。7旅在这一战役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奉命从西路对阿军防线纵深实施穿插,直取阿军在以叙边境的重镇萨沙,截断敌援军和退却的咽喉要道。10月28日夜,7旅从萨弗德的前进基地展开进攻。由装甲营打头阵,步兵营随后跟进。7旅冒着被阿军围歼于山谷之中的危险,猛打猛冲,连连突破阿军的拦截,在所有参战部队中第一个到达指定位置。在攻占萨沙的过程中,以空军有力地支援了7旅的战斗,在7旅的轮番攻击下,只用了不到6小时就攻占了萨沙。
此时,中路进攻阿军指挥部所在地塔希哈的部队还在与阿军苦苦拼争。7旅攻陷萨沙的消息传来后,阿军阵角大乱,整条战线迅速崩溃。以军兵分多路向北推进,直至突入了黎巴嫩边境。7旅一路冲杀,打得阿军四处溃散,以军大获全胜,牢牢地控制了以黎边境。
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新生的以色列国终于在强敌如林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以7旅为代表的年轻的以色列国防军也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成长壮大起来。
席卷西奈半岛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当局对国防军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编,第7机械化旅被改编为装甲旅,是当时以军惟一一个编制2个坦克营的全建制装甲旅。7旅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卓越贡献,使以军方看到了坦克突击兵团的巨大作用。战后,以色列的装甲部队扩充到9个旅。以军明确了以装甲部队为主力,陆空协同,以奇袭和快速的机动作战冲击和割裂敌军防线的作战思想。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夺取周边地带,扩大安全边疆,向阿拉伯国家发起主动进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第7装甲旅作为南部军区的主力,再次参加了攻占西奈半岛的作战。
6月5日上午8时18分,南部军区主力3个师约500辆坦克开始出动,集中攻击西奈东北部地区的要塞,以打开通向西奈腹地乃至运河区的通道。7旅所在的塔尔师负责进攻半岛最北端的腊法、阿里什地区。埃军在这一带构筑了多个坚固的要塞和据点,部署了约5个旅的重兵设防。以军也将夺取该地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战斗打响后,7旅“巴顿”坦克和“百人队长”坦克径直冲向腊法东北的外围据点汉尼尤斯,消灭守军1个坦克营,然后掉头南进至腊法外围。为协同友邻部队攻击腊法,7旅抽调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主力部队则绕过腊法向西奔阿里什冲去。
在阿里什前方约8公里处,埃军1个营占据着一个名叫吉拉迪的据点。下午3时许,7旅的先头坦克营裹挟着滚滚烟尘,沿公路向吉拉迪冲来,不待埃军判明情况,便闯入了工事群中。他们只管驾驶坦克全速向前疾驶,一些俏皮的士兵还把头探出车身,像将军检阅部队一般四下招手致意。埃军官兵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眼睁睁地看着以军坦克一辆接着一辆从他们工事前疾驶而过,未作出任何反应。待他们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时,以军的坦克纵队已经消失在漫天的黄沙之中。
下午4时,7旅先头营抵达阿里什近郊,控制了阿里什的外围地区,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6个小时1
7旅的后续部队随后跟进,但却在吉拉迪遇到了顽强的阻击。1小时的激战中,7旅有10余辆坦克被击毁。稍后,7旅的机械化步兵营和友邻部队赶到,合力围攻埃军。双方激烈拼杀,阵地几度易手,以军最后通过白刃和徒手搏斗,才占领了吉拉迪。
6日凌晨,7旅会同塔尔师其它部队对阿里什发起总攻,一举将其攻占,歼灭埃军1个旅。至6日早晨,以军攻占了西奈北部的所有预定目标,如期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计划。
至此,埃军西奈防线土崩瓦解,慌忙向运河方向撤退。黄昏时分,7旅的部队已经挺进到阿里什西南的利卜尼山,正待休整时,又接到追击埃军的命令。7旅官兵立刻登上战车展开了疯狂的追击,攻击了埃军第3步兵师的后卫部队,占领了哈马。随后突破哈特米亚山隘,攻击了埃军最精锐的第4装甲师一部,毁伤坦克数十辆。8日,挺进到伊斯梅利亚附近的运河东岸。10日,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第三次中东战每。
浴血戈兰高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使以色列的对
手们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巨大的羞辱培育了空前强烈的复仇心。经过6年的发愤努力,阿拉伯国家又一次向以色列举起了复仇之剑。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埃及、叙利亚两国的军队以排山倒海般的空袭和炮击为先导,从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军队发起了大规模武装进攻,打响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第7装甲旅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即被调往北部军区,驻扎在以叙边境纵深地区,担负支援对叙防御作战任务。进入70年代后,部队全部换装了美制M-60坦克(100辆),实力进一步加强。
1973年9月,以色列全国正沉浸在迎接犹太教新年(9月27日)的喜庆气氛中,可是从边境地区却传来埃叙军队秘密集结的消息。10月5日中午,7旅接到全部开往戈兰高地的命令。仅用了不到24个小时,7旅就全部到达了戈兰高地一线。
6日下午3时,在600门大炮和100架飞机长达55分钟的火力急袭后,叙利亚军队集中了3个师共6万人的第一梯队,对戈兰高地发起了全线进攻。以军第一线仅有的一个装甲旅和步兵旅凭借60辆坦克和少量火炮的支援,展开顽强的阻击,给叙军造成重大杀伤,但未能制止其进攻势头,自身损失惨重。形势十分危急!下午4时半,北部军区命令7旅投入战斗,接管库奈特拉以北的“紫线”(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停火线,以色列成为“紫线”)防御。7旅迅速前出,进入了阿尔蒙尼特山阵地。
阿尔蒙尼特山位于库奈特拉以北约8公里处,是控制北部防线和从以色列经库奈特拉通往大马士革公路的中枢,一旦失守,整个北戈兰高地将向叙军洞开门户。7旅以2个营及转归其指挥的188旅1个营占领阿尔蒙尼特山及周围的制高点,同时以该旅老虎连在防线外围隐蔽待机。为防不测,还从各营抽部队组成了一支营级预备队。7旅决心利用阿尔蒙尼特山与其东南处的布斯特尔高地之间形成的一个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谷地作为诱歼区,全歼所有来袭叙军。
当晚10时,素无夜战传统的叙军驾驶着装有夜视装置的苏制最新型T-62坦克对7旅发起了第一轮猛攻。以军坦克没有夜视装置,因此在叙军坦克进至700米以内后,才实施炮火攻击。7旅的坦克手们从对方坦克声和炮口的火光判断其位置,将炮弹准确地射向一个个目标。叙军坦克和装甲车一辆接一辆中弹起火,火光把黑夜照得通明。
凌晨2时许,7旅接到报告,一支叙军坦克部队由南面沿公路驶来,企图包抄以军阵地右翼。7旅立即以在外围游动的老虎连南下迎击。当叙军坦克一辆接一辆鱼贯驶入伏击圈时,以军发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打击。45分钟后,叙军丢下20辆坦克残骸南撤。
凌晨3时,进攻中央主阵地的叙军终于向后退去,在山谷里留下了100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残骸。
然而,此时在防线的南段,叙军的进攻却取得了重大突破。经彻夜激战,叙军第5师部队终于冲破了188旅据守的防线,打开了西进的通道。黎明时分,叙军尖刀第46坦克旅推进到了戈兰高地的最西缘。
在南线胜利的刺激下,叙军在7日上午再次发动猛烈进攻,7旅在各个阵地上抗击着数倍于己的敌军的冲击。激战至中午,再度将叙军击退。当晚至8日全天,7旅又击退了得到新锐加强的叙军发起的数轮进攻,毁伤坦克装甲车200多辆。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叙军坦克一度突入了主阵地,7旅在27~54米的距离上与其展开激烈的近战才将其逐出。
9日拂晓,叙军再次展开凶猛的攻击。上午9时,叙军炮火向纵深延伸,一支由上百辆坦克和几十辆装甲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向主阵地缓缓驶来。7旅主阵地的坦克只剩下了8辆,不得已后撤360米,以避开叙军炮火进一步杀伤,并用无线电紧急呼叫邻近阵地的部队策应主阵地。叙军终于占领了主阵地,但还没等他们站稳脚跟,从邻近阵地赶来的7旅第7营所剩全部7辆坦克就开始了勇猛的反击。一分钟内便击中坦克4辆,余下的叙军坦克慌忙下撤,主阵地重新回到7旅手中。叙军重新整理了队伍,兵分多路,又一次向主阵地扑来。7旅陷入四面临敌的危境之中。此时,7旅官兵在体力和精力上都已经接近人所能承受的极限:连续4昼3夜的作战,他们未得到片刻的喘息和休整,官兵已疲惫到了极点;全旅的坦克只剩下不到10辆,平均每辆上炮弹只剩下3~4发。叙军坦克插入到阵地中,两军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已难以进行准确的识别,整个部队根本无法再进行统一的指挥。坦克手们只好各自为战,在无线电里互相激励士气,本能地寻找每一辆叙军坦克射击。
终于,7旅盼来了一支援兵。这是一支由188旅剩下的全部11辆坦克组成的小分队。但手中毕竟只有区区11辆坦克,加上主阵地的7辆坦克,显然还是无力抵挡滚滚涌来的数百辆叙军坦克。7旅被迫向上级发出绝望的报告:我们已顶不住叙军进攻了!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开战以来一直坚守在叙军进攻地域内作战的第3号支撑点发来报告:“叙军第7师的补给部队正在退却!”“阿尔蒙尼特山山腰的叙军坦克部队也在下撤!”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叙军终于在7旅垮掉之前先崩溃了!7旅官兵强打起最后一点精神,驾驶着最后18辆弹伤累累的坦克,向叙军发起全线追击,又击中了不少叙军坦克和装甲车。在追到谷地中的反坦克壕时,他们停住了前进的步伐。此时,他们已耗尽了最后一点力量。
这时,无线电传来指挥官对全旅官兵的讲话:“你们拯救了以色列民族!”
战后查明,叙军在7旅阵地前共丢下250辆坦克和260辆装甲车,该山谷因此以“泪谷”而名震中东!
在7旅浴血奋战的4天中,以军统帅部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调集了数个现役旅,并动员了数个后备役旅,投入到戈兰前线,终于遏制住了叙军的进攻势头,扭转了战局。
11日,以军发起全线反攻。稍事休整的7旅作为先锋,率先超越“紫线”,突向叙军纵深。一直推进到距大马士革不足40公里的马兹贝特贾恩一线直至停火。
战争结束后,以军对7旅进行的阿尔蒙尼特山阻击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军军事情报部部长恰伊姆·赫尔佐格说:“以色列国防军可以有许多次伟大的战斗引以为自豪,然而却很少有像7旅进行的战斗这么出色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