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国际] 饥饿是个什么问题?
2009-03-29
这是最发达国家里的一群“伪饿殍”——2009年10月15日,一些示威者身穿黑色衣服、手持空盘子躺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前的台阶上,以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饥饿问题的关注,呼吁发达国家的人们关注世界上的饥民。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联合国的官员们照例呼吁发达国家以实际行动关注世界上那些为饥饿威胁的人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残酷的对比,一边是脑满肠肥为营养过剩发愁,一边是食不果腹甚至饿毙于沟壑,这样的对比刺激着人们的同情心,所以不必怀疑巴黎歌剧院台阶前那些示威者的真诚,只是真诚的同情并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在于:同在一个地球,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强烈的反差?
按流布世界的“政治正确”的说法,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饥馑负有责任,是前者曾经的殖民统治造下的孽。但是殖民地制度早已经消失了,在绝大多数曾经作为殖民地而饱受压迫和摧残的土地上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也有半个多世纪了,还以他人多年前的罪孽为自家今天的苦难做解释,能服人么?
饥饿表面上是粮食问题,最直观、最传统的解释无非就是食物短缺,故饥荒往往发生在旱灾或洪涝灾害之后。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1943年,尚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印度次大陆发生了造成300PT人死亡的大饥荒,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就从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饥荒,而在可比较的事例中,社会的食物供给水平并无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在认真研究印度、巴基斯坦和撒哈拉等国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的大量灾难的基础上,森发现在一些没有天灾的年份,甚至在食物供给并不是很低的时候,饥荒仍然会发生,甚至在发生饥荒的地区有时候还在出口粮食。森指出;饥荒往往不仅源于食物的缺乏,更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不平等,换言之,饥荒往往不是技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按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巴黎歌剧院前的示威者们所能要求的无非是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吧,实际上世界上的对外援助规模多年来在不断扩大,令人叹息的是,这恐怕并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