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绵阳市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思考
2009-03-29杨艳刘桦
杨 艳 刘 桦
【摘要】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论述,阐明了当前应该如何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以永久性农房重建为契机,与小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旅游经济相结合,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绵阳市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
“5·12”特大地震,绵阳市受灾最重的是北川、平武等山区农业县和安县、江油等山区农业乡镇,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房遭到极大破坏,农村灾后重建成为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是绵阳开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为了响应“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号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对于尽快恢复农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是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最后,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还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绵阳市委的相关工作精神,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迫切要求。
二、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一)灾后重建为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对绵阳来讲,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灾难深重”,但千年不遇的灾难也孕育了“千年”不遇的机遇。一方面,灾后重建是绵阳最大的机遇,也是灾区独特的优势。在国家规划拉动投资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也计划投入3万亿资金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也将推动绵阳市的经济发展。可见,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的资金投入能推动绵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二)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灾后重建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展开。地震使全市农房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了极大破坏,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使就业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在灾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绵阳市的实际来看,就是要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三)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跨越式的推进绵阳市新农村建设
当前,绵阳市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财、物都逐渐有了眉目。就“人”来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东南部沿海返乡的务工人员刚好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就“财”和“物”来说,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或与农业和农村工作相关的资金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实现绵阳市在灾后重建实现上档升级
(一)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的要求,利用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试点,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发展农业标准化;四是发展循环农业;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为全市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二)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提升就业消化能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的目标
在灾后重建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永久性住房等需要重建,成为我们提升就业消化能力新的切入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就业援助、以工代赈等一系列适合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就业政策。绵阳市重灾乡镇的农民工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三)按照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要求,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担当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
一要采用新观念改造农民,引导农民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要采用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整合乡镇和社区的力量,共同利用扶贫培训、灾后重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素质。三要用新文化塑造农民,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努力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四)灾后重建决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复原,而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的要求来建设
一是组织实施好灾后重建项目,二是搞好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加强水利和农村公路建设,四是加强农机装备,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六是建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五)按照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不论是灾后重建还是新农村建设,广大的农民群众都是主体。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各级各部门既要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在管理上深入民主观念,又要突出农民群众在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总之,如何使灾后重建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确实是一项全新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使绵阳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2009年绵阳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2]《关于“十一五”前三年全市农业发展情况汇报》,绵阳市委农办,2009年6月11日.
[3]《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有关情况汇报》,绵阳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2008年12月16日.
杨艳 (198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
刘桦 (195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