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2009-03-29陈平
陈 平
走进景色如画的清华大学校园,我迎面感到的是数百年来,代代民族精英们在此探索科学真谛足迹的浓郁气息!徜徉在蕴育民族精华的摇篮里,这寸土片叶都会让人遐想无限。流连忘返。迎面而来的莘莘学予们,也总是行色匆匆。但与我摩肩接踵时,大都会很礼貌地打招呼,“老师您好!”无论是在国家刚恢复高考后不久,校园里老知青面孔不少的那年代,还是如今张张年青睿智的面庞,徜若向他们打听:“清华园究竟有几个大门?”学子们大多会挠头,展眼揽遍那旷宽谧雅的绿色校园,想了半晌,最终茫然地摇摇头不无歉意道:“这,咱还真搞不清哩!”这不能怪,历史悠久的名园实在太大,有工作联系的我,虽常来,说实话,至今也尚未搞清楚。
仲夏清晨,我早早乘地铁又赶到清华园去办事。进门见几年未至的校园里,恬静整洁,晨曦史环境更显葱郁。但发现园内大楼更多。路面更宽绿化更密,连草坪也有新变化,心中不禁感慨清华的发展。其实我的工作与其变化早息息相关:与社会同步,清华在发展中,也一直紧扣节能与环保。同时我也很犯难:这清华园本来就大,如今扩构成新格局,使人一时又很难找到北。忽阵风刮过,几片乌云罩住蓝天,有雨欲来之势,未带雨具的我,赶紧躲进南门口路边那棵高大雪松下,东张西望仍想寻人询问。遥见远处有位瘦削的,戴眼镜的老人,弓腰蹬了辆破自行车朝门口骑来。在我前面他下车支好,见那顾盼样,也像在等人。细观老人年逾七十,皓首童颜气色瞿然,裸脚穿双旧黑牛皮鞋且未系鞋带。洗成麻灰色长裤虽旧,但料子我熟悉,是不知哪年产的那种尼龙布,穿的确凉长袖白衬衫年代也久远,衣领洗得很干净但早已发毛。我赶紧向他打听紫荆苑走向:“哦!路很远呢!那里是研究生公寓吧!”老人凝视着远处那条新路像对我说,又像在问自己。说完,他从裤袋里掏出块手绢,擦拭起那副摘下的眼镜。我注意那镜片,圈圈厚得如啤酒瓶底般。
“您是学生家长吧!来的可真早啊,校园公交车还未到点哩!”指着那块竖着的小站牌,他眯眼笑着对我说。哇!校内早有公交车,这事我还可真不知道哩。正说着话,一辆中巴车从校园内驶到我们身旁嘎然停住,随后多位老人鱼贯而下。“哇!是张教授您啊!好久未见,您可好?”“去旅游吗,张教授?”见面后大伙互相寒暄。“我事太忙。有咱老伴去就行了!”老人笑着解释。有人看看天空不无担忧地说:“恐有雨呢”“唉,旅游碰上这天气!”有人叹息道。“没问题!我已查过云图,无后续气流天会放晴!”老人充满自信地对大家说。“嗨!有一流环境专家的判断,不会错!”众人听了,都放心地笑了。我方知老人是该校环境工程系的老教授,因老伴参加校工会组织的旅游,在校门口换乘旅游车,所以专门来送她。
但我抬头,见那乌云压顶状心仍存疑:“见这架式会没雨?”
“咱老伴腿脚有点不便,请各位多多照应!”指位老妇人他大声拜托。“放心吧张教授!定将她完璧归赵地交给您!”大伙又笑着对他说……送走老伴,他又弓着腰,蹬着那辆破自行车埋头朝校园内骑去。此时乌云渐散,天空果真转睛!乘中巴车我朝紫荆苑方向驶去,同行的,是位从江西赶来看望研究生儿子的母亲。透过车窗,我又见到了那位老教授:在蓝天白云衬托下他像个年青人样,沿着林荫蔽遮的大道用力蹬着车子,不一会,身影拐进那片充满生机盎然的翠绿间……